中級教師職稱論文例文

  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持續發展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淺析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持續發展過程。它既有職前、職後時間上的連貫和持續,又有小學教師多個維度教育素養的橫向區隔。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發展,我們需要讓即將或已經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有一個開放的視域和長遠的規劃。

  關鍵詞: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教育、職業道德

  一、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綜述

  60年代末,美國學者福勒***Fuller***以其編制的著名的《教師關注問卷》揭開了教師教育發展理論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師教學關注階段論。她認為,師範生在成為專業化教師的過程中,關注事項可分以下四階段來說明。***1***任教前關注階段。此階段是專業養成時期,師範生仍是扮演學生角色,沒有教學經驗,只關注自己。***2***早期生存關注階段。此階段初次實際接觸教學工作,所關注的是作為教師自己的生存問題。他們關注班級管理、教學內容以及指導者的評價。在此階段具有相當的壓力。***3***教學情境關注階段。此階段所關注的是教學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對他們不同的教學要求。在此階段,較重視自己的教學,關注自己教學表現,而不是學生的學習。***4***關注學生階段。雖然許多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表達了對學生學習、社會和情緒需求的關注,但直到親身體驗到必須面對和克服較繁重的工作時,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規律,開創了教師發展階段理論這一新的研究領域,為後繼研究奠定了基礎。

  70年代末,伯頓***Boton***提出了教師生涯發展三階段的理論。***1***生存階段,指教學的第一年。在此階段,教師剛進入一個新環境,再加上沒有實際教學經驗,所面臨的各種事物都在適應之中。教師所關心的是班級管理經驗,學科教學、改進教學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儘快地瞭解教學內容,做好課程和單元計劃及組織好教材,做好教學工作。***2***適應階段,指教學第二至四年。教師開始瞭解到兒童的複雜性,並尋求新的技能以適合教學的各種需要。***3***成熟階段。指教學的第五年。這時教師對教學駕輕就熟,對教學環境瞭如指掌,能從容地處理教學工作,並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這使其科學性增強了,但他理論的缺點與凱茲一樣,把教師任教後五年歸為成熟期,而教師的專業生涯可能長達30~40年,忽略了在漫長的生涯發展過程,教師可能也會遭受挫折、產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調適的特點。

  80年代,費斯勒***Fessler***提出動態的教師生涯迴圈論,整體探討了教師生涯發展,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瞭解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參考架構。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在追求新的教師學習和專業發展模式,形成教師發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師教育也從只重視職前,到既從事職前,又重視人職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一體化方向發展。

  二、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現狀

  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1994年我國開始實施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1995年國務院頒佈《教師資格條例》2000年教育部頒佈《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師資格制度在全國開始全面實施。2000年,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對職業進行科學分類的權威性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首次將我國職業歸併為八大類,教師屬於“專業技術人員”一類.2001年4月1日起,國家首次開展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但至今,對教師是不可替代的專門職業仍未形成共識。

  我國現有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是國內最大的一個專業團體,承擔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教育。儘管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專業化標準的要求,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教師專業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國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漠,廣大教師中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不強,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後,知識面狹窄等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改革與發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勢在必行。

  三、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成長、教師發展、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從專門職業的特徵來看,“教師職業是一個行程中的專業”,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將教師有職業變為專業,確立專業標準,取得專業地位的發展過程,是增加教師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和形式專業情意的過程活動。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職業特性對小學教師的必然要求,她能夠激發和堅定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有助於實現小學教師的生命價值。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特徵是自主發展,即教師具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動力,自覺承擔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並不斷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它強調教師是專業發展的主人,並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

  四、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職業認同感與遵守職業道德

  1.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式、成長方式和對待教育的態度。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認識、對自己承擔工作的意義的理解,能使自己產生光榮感、責任感,同時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麼樣的素質來完成好工作,怎樣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加快自己的成長等問題。

  2.遵守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的基本道德規範,是教師對職業行為的自覺追求,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道德基礎。如果不能認真遵守職業道德,那麼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職業道德以敬業精神為基礎、以協調師生關係為主要內容,無法用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的原則來衡量其價值的大小,沒有奉獻精神就會失去教師職業的高尚性和純潔性。   ***二***拓展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職業區別於其他職業的理論體系和經驗系統。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會主席舒爾曼認為,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至少應該包括如下方面: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學生及其特點知識;教育脈絡知識;教育目的目標、價值、哲學及歷史淵源知識。

  ***三***提升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順利完成某種教育教學任務的活動方式和本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因素。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學設計的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加工,並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與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包括分析學生特點與組合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預測課堂情形變化等技能。

  2.教學語言能力,教學語言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教學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領域的今天,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講究教學語言能力的真諦所在。一般而言,教學語言可分為口頭言***有聲語言***表達、書面語言表達***板書板畫***和身體語言***無聲語言***表達三種類型。

  3.教育教學交往能力,這既是教師有效實現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所必需,也是教師群體形成教育合力、教師與社會各界合作搞好學校教育以及積極投人社群精神文明建設所必需。

  4.組織和調控課堂的能力,這是保證教學過程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的組織調控中,既定的教學目標是“靈魂”,教學程式是“藍圖”,教學評價是手段,合理組織調控課堂結構是核心,洞察學生心理是基礎,運用教育機智藝術地處理突發事件是保證,而營造融洽適宜的課堂氛圍則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應該是一個終身學習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堅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是教師專業能力不斷髮展的重要保證,在研究中提升對教育的認識和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6.創新能力,指創新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追求與歸宿。

  ***四***建構專業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的整體心理面貌,教師的人格形象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特徵的整體體現,具體包含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教師的情感、氣質、興趣等。教師的專業人格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心理基礎。專業人格的建構,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隨著對教育的本質與價值、對學生生命與特徵、對自我生命與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對職業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覺追求的結果與內化,是教師專業發展心智成熟的表現。

  ***五***形成專業思想

  專業思想是教師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質、目的、價值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關於教育教學的基本觀點和信念。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性支點和專業自我的精神核心,是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專業工作者的嚮往與追求。所以,每位教師都必須通過廣泛學習教育理論與總結反思自我教育實踐而形成自己的教育專業理念、專業思想,而且還必須使其不斷更新、不斷髮展,並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21世紀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礎性價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師具有正確而明晰的專業理想。

  ***六***專業自我發展

  教師專業自我,就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創造並體現符合自己志趣、能力與個性的獨特的教育教學生活方式,以及個體自身在職業生活中形成的知識、觀念、價值體系與教學風格的總和。教師專業自我的形成過程,是在教師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教育教學素養不斷提高的過程,是教師職業生活個性化的過程,也是良好教師形象形成的過程。就當前教師專業自我方面而言,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必須充分認識和感悟教師工作的創造性特徵及其對社會發展與自我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結語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專業水平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成敗。每一所學校都要根據校情、師情、生情的特點,努力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尋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讓教師專業水平與新課程改革齊頭並進。

  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持續發展過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是自主發展,自主發展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所在,也是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強專業理念和師德教育、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是師範生成長為優秀小學教師的必要途經。

  參考文獻:

  龐國彬著:《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吳衛東:《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與培訓》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盧立濤、安傳達譯:《校長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理論》中國輕工業出版,2008。

  趙健:《學習共同體一關於學習的社會文化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