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畢業論文綜述範文

  現代化學工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是國計民生不可缺少的一個部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化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畢業論文範文一:化學與工程課程建立及革新

  1背景及目標

  1.1背景

  武漢科技大學是由武漢鋼鐵學院等隸屬於原冶金工業部的三所在漢高校通過合併和改名而來。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劃歸湖北省管理後,學校立足於湖北建設、面向中南地區、輻射全國。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始建於1958年,原名為“煉焦化學專業”,1985年改為“煤化工專業”。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氣”和“炭素材料”三個專業分別招生。1996年,隨著教育部大學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煤化工”、“城市燃氣”和“炭素材料”三個專業歸併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1]。總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以煤化工***焦化***為特色,是武漢科技大學的傳統特色專業。武漢科技大學是我國焦化專業人才的搖籃,所培養的焦化專業人才遍佈全國各地,且大多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或領導。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形勢、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擴大畢業生的就業面,需要不斷完善培養目標,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採用多學科複合型培養模式,對多學科交叉課程進行整合和調整;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採用寬口徑和重基礎培養模式的同時突顯專業特色。

  1.2目標

  所構建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具有寬厚基礎理論、合理知識結構、較強創新能力、較全實踐技能和明顯煤化工特色的複合型化工類高階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焦化、炭素材料、燃氣、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環境保護等行業從事生產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課程體系建設

  2.1整合與優化原有課程

  2.1.1整合《工程力學》與《化工裝置機械基礎》

  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課程整合之前,所開設的《工程力學》學時數為82。《工程力學》是整個課程體系中學時數很大的課程之一,且有些內容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並不是十分重要。為了增加學生社會的適應能力,加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綜合素質,經過仔細研究和綜合權衡,決定壓縮一些已開設課程的學時和增加一些新的課程。《工程力學》就是這次課程體系改革的壓縮物件。考慮到《工程力學》與《化工裝置機械基礎》關係最密切,就將壓縮後的《工程力學》與《化工裝置機械基礎》整合成一門課程,取名為《化工裝置與材料》。整合的《化工裝置與材料》定位為化學工程與工藝類專業一門綜合性的機械類技術基礎課,其內容包括工程力學、化工裝置材料與焊接和化工容器設計三大部分。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基本工程力學知識,瞭解化工裝置的選材要求及常用材料的特性,瞭解和掌握化工裝置的設計計算方法和過程及典型裝置的結構設計與計算,強化化工類專業本科生對化工裝置的機械知識和設計能力。整合後的《化工裝置與材料》總學時數為46,其中工程力學部分由原來的82學時壓縮到16學時,為其它課程騰出66學時[2]。

  2.1.2整合《化工設計》與《化工技術經濟》

  很多學校將《化工設計》是列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課程主要介紹化工工藝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包括原料路線、技術路線的選擇,工藝流程設計,物料衡算、能量計算,工藝裝置的設計和選型,車間佈置設計,化工管路設計,非工藝設計專案的考慮和設計檔案的編制等內容。學習該課程可提高綜合運用已學過的化工原理、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化工工藝學和機械製圖等方面知識解決化工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原來的課程體系中沒有設定這門課,主要是因為受總學分和總學時的限制,沒有富餘學時來開設這門課,現在通過整合《工程力學》與《化工裝置機械基礎》騰出66學時,學時的問題已得到解決。所騰出66學時不能全部用於開設《化工設計》,經過仔細研究後決定將《化工設計》與已開設的《化工技術經濟》進行整合,取名為《化工工程設計與技術經濟分析》,定位為專業基礎課,學時數由原來的18調整為54。

  2.1.3優化《能源化學》

  《能源化學》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前身為《煤化學》,為了拓寬學生的就業面,重新整理了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在煤化學課程的基礎上,將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進來,從而形成了能源化學課程,總學時數為54,其中實驗學時數為8。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後發現,由於教學內容較多,該課程的教學時數過於緊張,尤其是實驗學時嚴重不足。在本次課程體系建設中,將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分離和單獨設課。實驗教學內容取名為《能源化學實驗》,學時數為18;理論教學內容仍用原來的課程名稱,學時數為46。

  2.1.4優化《能源化學工學》

  《能源化學工學》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模組1***煤化工模組***的主幹專業課程,由《煉焦學》和《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整合而成。以前的課程體系設定時為了強調重基礎,對該課程的學時進行了大幅壓縮,總學時數為54,其中實驗學時數為18。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後發現,該課程的教學時數壓縮過大,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本次課程體系建設中,將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分離和單獨設課。實驗教學內容取名為《能源化學工學實驗》,學時數為18;理論教學內容仍用原來的課程名稱,學時數為46。

  2.1.5優化《高炭化學與碳材料工程基礎》

  如前所述,炭素材料曾是武漢科技大學化工類的招生專業之一。在化工專業課程體系中設定炭素材料類的課程也是一大特色,這種特色為化工類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每年都有化工類的畢業生在炭素材料行業中就業,在全國的主要炭素企業中都有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畢業的校友。但有一段時間為了強調重基礎,弱化了炭素材料課程的教學,僅開設了《碳材料工程基礎》,而且還是任意選修課,教學時數只有28學時。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在本次課程體系建設中,決定優化該課程的教學設定,將該課程定位為指定選修專業課,教學時數增至44,課程名稱改為《高炭化學與碳材料工程基礎》。

  2.2增設《化工CAD繪圖與識圖》

  工程圖紙是工程技術上用來表達設計思想和進行技術交流的主要手段,任何工程技術方案的實施,都必須以其為依據,因而被喻為“工程界的技術語言”。很多學校的化工類專業都開設計《化工製圖》這門課程,主要內容有化工工藝圖和化工裝置圖兩大部分,用於培養學生閱讀和繪製化工專業圖樣的能力。同時,它也為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和適應今後工作需要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原課程體系中只設置了《機械製圖》,沒有開設《化工製圖》。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在本次課程體系建設中,決定增設《化工CAD繪圖與識圖》這門課程。該課程由《化工製圖》和《Auto-CAD繪圖》整合而成,內容包括:AutoCAD繪圖軟體及其應用、工藝流程圖、裝置佈置圖、管道佈置圖和化工裝置圖,教學時數為36,其中14學時為上機實踐學時。

  3教學方式改革

  3.1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依託湖北省煤轉化與新型炭材料重點實驗室,通過開設本科生創新性實驗與創新性研究等課外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供保障。鼓勵和扶持本科生進行實驗技能和化工設計競賽。本科生從三年級開始下到實驗室,參與到指導教師的實際科研專案中去,熟悉科研過程,鍛鍊實踐技能,培養創新能力。

  3.2組建和培養教學團隊

  原來大多數專業課都只有一名任課教師,待其退修或調離工作崗位後再找教師接替。現在每門課至少有兩門任課教師,一般採取以老帶新的模式,且任課教師都要有工程實踐經驗。如《能源化學》教學團隊,由2名老教師、1名中年教師和2名年輕教師組成,其中3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4名教師有正教授職稱,2名教授為博士生指導教師。已有8名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年輕教師被派到河南、雲南等地焦化企業進行了3個月實踐鍛鍊,回校後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3.3多種途徑組織實踐教學

  近年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立了一批相對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考慮到專業特色和培養方向的要求,實習基地以武漢平煤武鋼聯合焦化有限公司為主體。該公司在國內具有技術力量雄厚,生產工藝先進的特點,並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同時,該公司可以說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書”,建有4.3m、6m、7.63m焦爐,所採用的配套工藝也有多種,是一個相當理想的焦化特色化工專業教學實習基地[3]。但是現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招生人數越來越來多,一年的招生人數達280人之多。一個焦化公司能一次接納這麼學生去實習已經勉為其難,實習過程只能用走馬觀花來形容,很難深入下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下廠前先給學生分工段介紹現場工藝流程和主要裝置,播放現場錄製的錄影,開發主要裝置的三維數字模型供學生在電腦進行自主觀察、解剖和組裝,購置計算機模擬培訓軟體供學生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操作。

  4結語

  本次課程體系建設以重基礎和顯特色為指導方針。但受總學分和總學時所限,要兼顧好重基礎和顯特色這兩個方面,關鍵在於對擬開設的每一門課程進行認真研究和篩選,對一些關聯性很強的課程儘可能整合成一門課程,以便優化教學內容和縮減教學時數。

  化學畢業論文範文二:化學工程試驗教學法考核模式

  1優化專業實驗教學內容

  化學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是專業基本知識、理論及其運用的具體體現,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可操作性的實驗內容,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體現了專業人才培養服務於社會的要求[4-5].隨著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專業實驗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調整實驗學時,優化實驗專案.結合多年來化學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實踐積累的一些經驗,對實驗專案設定及專案內容、目的與要求,學時分配等進行了細緻研究,制定了科學、系統、合理的實驗教學大綱及教學檔案,保證實驗教學質量.實驗專案設定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系統性特點,具體實驗專案包括固定床乙醇脫水制乙烯、流化床基本特性的測定、內迴圈無梯度反應裝置乙醇脫水制乙烯反應動力學的測定、連續反應精餾法制乙酸乙酯、共沸精餾、中空纖維超濾膜分離實驗、串聯流動反應停留時間分佈的測定、二元汽液平衡資料的測定、四氯化碳法測定催化劑的孔容積、分子篩催化劑的製備、固體酸催化劑的製備、酯化反應評價催化劑等.實驗內容所涉及的專業知識覆蓋面廣,包括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分離工程、催化反應及原理、催化劑研究方法等有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實驗專案型別有基礎理論型、綜合實踐型和設計實踐型,既能夠使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又能夠培養學生系統綜合運用專業理論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獨立進行實驗過程的設計和操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化學工程專業實驗內容教學大綱以及實驗目的、任務與要求,針對本專業具體實際情況組織編寫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講義與教材,設計的思考題不僅反映實驗的主要過程和原理,而且重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更好地完成實驗教學各個環節,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2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

  實驗教學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實驗基本技能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且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化學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和掌握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過程,而且能夠把專業理論和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明確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深刻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能夠更有效、獨立地進行實驗過程的設計、操作、實驗資料處理、結果分析與討論.實驗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具體驗證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最直接、最有效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過程的效果不是簡單的而是要經過多次反覆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才能實現,學生必然要經歷從理論到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循序漸進的過程,並反覆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最終才能較好地完成實驗任務與目標.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對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活躍思維方式,樹立工程實踐思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實驗教學過程的主體.由於化學工程專業實驗裝置套數有限,採用大迴圈的方式保證同時開出全部實驗專案,每組學生不超過2人,學生同時在實驗室進行實驗並完成不同的實驗專案,同組的學生根據指導教師的要求採用不同的實驗引數與條件,在最大程度上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每名學生必須獨立操作完成實驗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採用啟發引導、相互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教師再進行必要的指導、答疑解惑及與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引導學生注意對實驗過程和現象等細節的記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進考核方式,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適宜的考核方式是化學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檢查實驗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專業實驗教學考核過程的資訊反饋,能夠及時發現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利於更好地改進和完善實驗教學工作.化學工程專業實驗考核的重點包括學生對實驗理論及儀器裝置使用的掌握程度、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實驗教學的具體考核方式包括實驗工作態度、實驗預習情況、實驗操作過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報告和實驗考試等6個方面,從而比較全面細緻地反映實驗教學各個環節的實際效果.實驗工作態度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實驗預習能夠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原理及步驟,通過實驗預習提出疑問,反映學生對實驗教學內容及實驗過程準備是否充分,為實驗過程有序順利的進行做好鋪墊.實驗操作過程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操作基本技能及體現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通過實驗過程各步驟現象,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熟練實驗操作過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是檢驗學生理論聯絡實際,運用有關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作為實驗課程的成績評定主要方面之一,能夠加強學生綜合總結、資料處理與分析、釋疑解惑的能力.實驗考試環節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概念和理論的掌握和理解及其實際應用能力,考試的題目側重於理解和應用,著重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實驗考試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標準化,有效評價實驗教學效果.改進、完善和細化化學工程專業實驗課考核方式,學生的實驗成績比較客觀、全面,能夠較好地反映實驗教學效果,強化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