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探討論文

  英漢思維模式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影響了語言的表達,據一些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人數將會超過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總人口數。然而,儘管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和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並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事實依舊是: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寫作輸出能力,不足以清楚地道地向他人傳遞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英語已經成為全球學者參與相關領域進行學術探討的重要工具。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和發表是實現國際學術交流的主要途徑。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國學者來說,完成一篇高水平的英語學術論文並達到國際權威期刊的語言表達水平並非易事,其中,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決定性影響不容忽視。本文首先討論英漢思維模式存在的主要差異,並舉例分析這些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造成的影響,最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對國內各領域學者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有所啟迪和幫助。

  關鍵詞:思維模式;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英文摘要;參考文獻;校對

  當前,英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學者參與國際相關領域進行學術探討的重要語言載體。國內很多高校甚至在博士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博士候選人在讀期間發表國際期刊學術論文。雖然發表論文的篇數和期刊標準不盡相同,但很大一部分高校要求博士生必須有至少一篇以上英文撰寫並發表的學術論文。作為科研大軍的另一主體的高校教師隊伍每年更有大量的英語學術論文投稿給國際上各個領域的期刊。對大部分非母語學者來說,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是一件令人十分頭痛的事。國內很多學者在向國外期刊投稿的過程中有過因為英語表達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稿的經歷。下面是某國外期刊對我國學者的一篇英語學術論文稿件語言表述方面的反饋意見:

  The reviewer recommends publication after improvements in English. We have examined the manuscript and find that some of the writing is not up to the level where it can be published. We recommend that you obtain outside assistance with the writing in order to avoid having a second revised manuscript declined for problems in writing***論文評閱人建議完善語言後發表。經認真審定,我們發現論文寫作在有些地方沒有達到可以發表的水平。建議另請他人幫助完善論文的語言表達,以免論文因語言問題被拒***。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不少國內相關領域相當著名的專家學者,由於英語寫作水平的限制,其研究成果無緣被國外同行認可。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水平不高成為中國學者在國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的一大障礙。我們在平時修改和校對英語學術論文稿件過程中,發現其主要原因是英漢思維模式存在的差異所致。中國學者在進行英文學術論文寫作時,往往受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寫出來的論文即便完全符合英語語法,也會令國際英文期刊審稿人難以完全理解論文內容,從而影響論文發表。

  一、英漢思維模式主要差異

  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生存環境和生活習俗,使得英、漢兩個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模式。而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又常常通過語言表現出來。語言受思維模式的支配,同時又反作用於思維模式。英漢思維模式差異通過兩種語言表現出來,集中體現在寫作當中。

  ***一*** 邏輯性與直覺性

  英漢思維模式差異主要體現在,西方傳統思維重邏輯分析,中國傳統思維重直覺體悟。“西方思維傳統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藉助邏輯,在論證、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1]***44***可見,邏輯性是西方思維方式的一大特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儒、道、佛三家都注重直覺思維的方式。這種差異表現在英、漢兩種語言上。英語強調形態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英語寫作的最大特點是採用形合法,重形式結構的協調,遣詞造句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用詞強調“人稱”“數” “格”等的一致。句子中常用關聯詞語,注重形式接應。漢語的哲學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遣詞造句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用詞注重功能、意義。句子不受嚴謹的主謂結構的約束,較少使用關聯詞語,擺脫形式的束縛,其最大特點是“採用意合法,重意義組合而輕形式結構”[2]***37***。漢語的語法意義和邏輯聯絡常隱含在字裡行間,句子之間的聯絡相對鬆散。

  ***二*** 客體性與主體性

  西方哲學思想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物我分明。注重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力求語言客觀、公正、嚴謹。英語中常以事物做主語, 對之進行客觀、冷靜的剖析和描述, 即具有“客體意識”。例如,英語常使用無生命名詞充當主語,如:It is said…, It is recorded…,It is known to us all…, It is quite clear…, 等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講究天人合一, 人法自然, 萬物皆備於我。故凡事凡物都有很強的主體參與意識。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語言表現多以“人”做主語,多用主動語態,這就是漢語言的“主體意識”。受此影響,中國學者使用英語進行學術寫作時習慣於從說話者本身出發,喜歡用 We think…, We find…, I estimate…, I hope…等句型結構。此外,英語句子在一般情況下必須有主語,漢語句無主語卻是正常的。王力先生說:“西洋的語法通則是要求每一個句子有一個主語,沒有主語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國的語法通則是,凡主語顯然可知時,以不用為常,故沒有主語則是常例,是隱去,不是省略。”[3]***53***

  ***三*** 演繹型與歸納型

  演繹型思維強調由一般到個別,由抽象到具體。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創形式邏輯之後,演繹法成為西方人比較習慣的一種思維方法。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注重直觀經驗,習慣於直覺體悟,從主觀意向出發對實踐經驗和內心體悟加以總結、歸納。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西方人善於將一句話演繹成一本書,而中國人卻善於將一本書歸納成一句話。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1]***封二*** Quirk, R等指出“作者在某一個段落中集中表示一個主要思想是英語寫作的主要特徵。”[4]也有西方語言學家“從理論上認為,中國人在陳述主題時常用歸納推理模式,即話題推遲出現;而西方人常用演繹推理模式,即話題首先出現”[5],彰顯寫作目的。   ***四*** 直線式與螺旋式

  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通常呈直線形展開。因而寫文章也習慣於開門見山,先表達中心意思,把話題放在最前面。注重分析推理,有順序、有層次地圍繞主題展開,層層推進,後面的意思由前面的語句自然引出。漢民族的思維傳統是“把天、地、人和自然、社會、人生放在關係網中,從整體上綜合考察其有機聯 系”[1]***42***漢民族的思維活動大多是螺旋式向前發展。這種思維邏輯在語言表達上表現為,喜歡對所敘述的事情進行鋪墊和渲染,先敘述事情的背景,或羅列客觀上的條件,或說明問題的原因,或擺出事實的證據,最後做出結論,說明自己的觀點或看法。將次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將重要的和核心的部分放在後面,突出其重要性。

  二、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問題

  思維方式體現於文化的各個層面, 思維方式的差異會造成文化差異, 而文化的不同又會導致思維方式的不同。語言是思維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 也是思維方式的主要載體。因此,思維方式的差異正是造成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下面我們從遣詞造句和篇章段落的角度來分析由於受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影響,國內學者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一*** 詞彙層面

  1. 冠詞使用不當

  對於中國英語學習者而言,冠詞用法的掌握是一項比較艱鉅的任務,這是因為漢語中沒有冠詞,也沒有與冠詞具有同等功能的詞。所以中國學者往往不能準確地使用冠詞,經常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出現一些錯誤。例如:***1***該加冠詞的地方沒有加冠詞,把The unit of force is the newton. ***力的單位是牛頓。***寫成The unit of force is newton. ***2***不該加冠詞的地方加了冠詞,例如,把專有名詞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寫成Th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把China寫成The China。***3***冠詞使用不當,誤將an F寫成a F。殊不知不定冠詞用a還是用an完全取決於所修飾名詞的讀音的第一個音素是否是原音,而不是該名詞的第一個字母。

  2. 搭配失誤

  搭配是語言學習中常見的語言現象。恰當的搭配是成功語言習得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正確的搭配不僅可以提高語言使用的準確性,還可以提高語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中國學者受母語思維的干擾,常常產生不自然、不地道、甚至錯誤的搭配。母語與英語語義相一致的搭配比較容易把握,二者不相一致的搭配則容易出現問題。例如:Apparently when sampling testing points are closer to the limit state equation curve with greater probability density values, the importance is grea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become the "new training points" is bigger.***顯然當抽樣測試點越接近極限狀態方程曲線並具有越大的概率密度值時,其重要性就越大,成為“新訓練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原文中的“其重要性就越大”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分別用“the importance is greater” 和“the possibility … is bigger”來表達,明顯是受了漢語的影響,這難免會讓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產生理解上的障礙。建議做如下修改:When sampling testing points are closer to the limit state equation curve with greater probability density values, they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the "new training points".

  3. 修飾語繁複

  西方人屬於理性思維,中國人屬於感性思維。西方人寫文章措辭嚴謹,強調以理服人,對修飾詞的使用持謹慎態度,求簡求真,注重言簡意賅。東方人喜歡用修飾詞來加強語氣,講究遣詞造句,追求華麗辭藻,希望以情動人。西方人傾向於站在客觀立場用事實說話,東方人習慣表達豐富的情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西方人進行學術寫作時強調每個詞都要用得有價值,而東方人寫成的英語論文常給人一種畫蛇添足,不合邏輯的印象。例如:In recent years, seismic problems of structures have aroused wide concern after frequent happening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So far, insuffici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problem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quake problems and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s. ***近年來,由於地震災害頻發,結構抗震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由於地震問題本身的複雜性和斜拉橋結構的複雜性,目前關於斜拉橋抗震動力可靠度問題的研究尚不充分。***在這段文字裡,中文原文要表達的關鍵詞有:地震災害頻發***frequent happenings of earthquake disasters***,結構抗震問題***seismic problems of structures***,地震問題本身的複雜性***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quake problems***,斜拉橋結構的複雜性***the complexity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s***,斜拉橋抗震動力可靠度問題***the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problems***,等。原文用詞累贅繁瑣,冗長的英語表達讓人難以接受。可做如下修改:Structural seismic has recently aroused wide concern after frequent earthquake disaster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arthquakes and cable-stayed bridges, studies on seismic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ere yet insufficient. 將多餘的修飾詞精簡之後,不僅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確,而且語言也更加簡練,易於理解。   ***二*** 句式層面

  1. 時態混亂

  漢語重意合, 英語重形合。這使得漢語語法具有隱含性, 句子結構相對鬆散,單從形式上看不出詞句的語法功能和語法關係。而英語語法具有外顯性,有明確的詞尾變化和特定的助詞來表達不同的語法。漢語的時態大多是通過副詞來表達的,如“著”“了”“過”等,而英語的時態是靠動詞的變化和時間狀語來表達的。在這方面,中國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通篇論文時態混亂,甚至同一個句子主從句或兩個並列句的時態都不一致。如: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esign load, the joints are at elastic stage all along.***試驗結果表明:在設計荷載作用下,節點始終處於彈性階段。***表面看來,這是一個比較低階的錯誤,are應改成were。此類錯誤在實際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當中十分常見。

  2. 語態誤用

  漢語民族注重主體思維, 往往從自我出發來敘述客觀事物, 傾向於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 常用主動式和人稱主語表達法。而英語民族注重客體思維, 往往以客觀、冷靜的表達方式敘述客觀事物, 常用被動式和非人稱表達法, 多用抽象名詞或it 作主語, 讓事物以客觀的口氣呈現出來。在學術上, 表述個人觀點時為避免過於直接,一般要求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問題, 不能加入過多的主觀成分, 論文中要避免使用“I”“we”或者“you”等主觀性用詞。例如:I think that this report has major flaws as it only looked at hospitals in one area of the country. You can see that this is a problem as the report was supposed to consider the cleanliness of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下面將這一段文字進行修改,也可以表達出相同的觀點:The report by Smith et al cannot be used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the cleanliness of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it only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hospitals in one region. 而且讀起來更加客觀,有說服力。

  3. 濫用長句

  在英語學術論文中,經常可以讀到結構複雜的長句,這是為了表達科學技術上覆雜的概念,使用結構複雜的複合句能更加清楚地表達各種主從關係、邏輯關係以及意義上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但是,在不能準確把握好長句的邏輯關係之前,我們儘量不要使用過長的句子。一般說來,一個句子不要超過20個單詞,科技寫作時,一個句子不宜超過30個單詞。例如:Steel-concrete composite truss is characterized by such advantages as low structure height, high stiffness, low construction costs, etc., and enjoys very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鋼-混凝土組合桁架具有建築高度低、剛度大、工程造價少等優點,在鐵路橋樑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審稿人閱讀之後提出的意見是將此長句精簡或分成兩個短句。按照審稿人的要求,上句被分為兩個短句:Steel-concrete composite truss is characterized by such advantages: high stiffness, low height and construction costs. Moreover, it has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修改之後的句子讀起來更有層次感,更容易讓讀者接受。

  ***三*** 篇章層面

  1. 主題隱晦

  英語語篇呈直線形發展, 文章一般開門見山, 以主題句開始,再一層層地展開主題,進行論述。而漢語語篇是螺旋狀的, 往往先從主題的外圍下手, 然後慢慢轉入主題。中國學者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常受到母語思維的這種影響, 出現各種問題。這也是外國審稿人覺得中國學者寫的論文很難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英文段落中大都有主題句, 且在段落開頭。主題句表明該段的中心意思, 該段的其他部分都是論證此主題句的支撐材料。這樣的段落安排能使審稿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段落的中心意思,也能輕鬆地掌握整段的論證過程。但漢語的寫作不太重視主題句。作者總是圍繞主題從不同的側面展開論述, 呈現螺旋上升的段落安排。中國學者進行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時, 習慣用漢語的思維進行段落構思, 因而寫出的段落讓外國審稿人覺得很難抓住中心意思。

  2. 連貫性缺損

  就英語和漢語而言,在語言學上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對立, 這也體現在篇章的連貫性上。英語篇章裡多用連線詞等來實現段落內部的銜接, 而漢語篇章裡傾向於通過語義實現段落內部的連貫性。有的中國學者在進行英語學術寫作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很少用及連線詞,出現篇章內銜接不自然、思維跳躍性強等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在句子的長短和銜接方面下功夫,做到書寫流暢,學會使用連線詞合理銜接句子。比如:however,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to,also,similarly,as a result,for example,excluding,that is,incidentally,等等。同時,還要學會使用承上啟下的句子合理銜接段落,整體提升學術論文篇章的連貫性。   3. “中國式”英語痕跡重

  中國人學英語往往落入漢語思維的窠臼。在進行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時,也有很多人先在腦海裡把想要表達的意思用漢語構思好,然後將漢語翻譯成英語。這樣寫出來的文字常常留有漢語的痕跡。例如: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population in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1.3billion. Thus, in a country 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set up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with concerted effort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whole nation will rise to a much higher level,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will be improved markedly”.***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統計,中國內地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因此,在13億人口的國家,通過大力倡導終身教育,使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對於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是十分必要的。***這段英文在表達上雖然沒有明顯的語法和語用錯誤,但是讀起來讓人覺得不夠地道,如果做出如下修改,則會讓母語是英語的人更容易理解所表達的內容: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 over 1.3 billion people. This large population drives the government’s ne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aising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level and nurturing innovatively-minded personnel” through actively promoting lifelong education, follow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中國學者要學會英語思維,避免由於漢、英語言的完全對應關係而出現的中國式英語。

  三、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策略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涉及英語語法、時態、語態、句型,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等方面。同時,“利用不同詞彙及詞彙搭配具體而貼切地進行描寫和表達,按拼寫規則、大小寫規則、書寫格式,設計清晰明瞭的圖表,合理運用學術文獻以及標註方式、編寫參考文獻等”[6]***53***。 此外,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使用正式語體也十分重要,論文會因此顯得更加權威。為此,應避免使用:縮寫式、俚語詞、縮略語、陳腔濫調、口頭用語以及非正式語言等。

  ***一***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大家都知道,英漢語的標點符號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差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是成功寫作的關鍵因素之一。無論是中英文共有但形式不同的句號***。或.***和省略號***……或…***,還是英文中有而中文中沒有的撇號***’***和斜線***/***,以及中文中有而英文中沒有的書名號***《》***、頓號***、***、著重號***·***和分隔號***;***,我們都要熟知它們的差別和用法。 在英語學術論文中使用了中文特有的標點符號或錯誤的使用了某個標點符號,雖然不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礙,但是會影響外國評閱人對論文的整體印象,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論文的錄用和發表。

  ***二*** 寫好英文摘要

  寫英文摘要時,要儘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體的語言來闡述研究的方法、過程、結果和結論。由於東、西方文化傳統存在明顯差別,我國的教育傳統長期以來都有些過分強調知識分子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因此中國學者在寫作論文時,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現自己所做的貢獻。這一點與西方的傳統恰恰相反。西方的學者在寫論文時總是很明確地突出自己的貢獻,突出自己的創新、獨到之處。西方的讀者在閱讀論文時也總是特別關注論文有什麼創新獨到之處,否則就認為論文不值得讀。

  因此,國內學者寫英語摘要時應該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將論文的“目的”,主要的研究“過程”及所採用的“方法”,由此得到的主要“結果”和得出的重要“結論”表達清楚。如有可能,還應儘量提到論文結果和結論的應用範圍和應用情況。撰寫時不用第一人稱,要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為了提高摘要的文字效能,應儘量刪去所有多餘的字、句。

  ***三*** 正確引用參考文獻

  正確地引用參考文獻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學者在引用參考文獻時經常出現的錯誤有:①正文中的引用資訊和文章後面的參考文獻不對應;②文獻格式不統一或不符合期刊的要求;③明顯的引用資訊卻沒有標出是引用,容易造成剽竊的嫌疑。我們在引用參考文獻時應該認真嚴謹,避免發生此類錯誤。因為,對於作者或編者的姓名、題目、版本、出版者和出版年份等,如果漏了某一項,都會給自己或讀者日後查詢這些文獻造成困難。同時,參考文獻也是評估學術論文的學術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指標,以及衡量作者吸收、利用資源能力的指標。因此論文在引用參考文獻時需恰當選擇和引用各種文獻。

  ***四*** 有效製作圖表

  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除文字敘述外,圖和表的運用不容忽視。表格是科技資訊的一種特定的表現形式,是文字語言有益的補充和延伸。還具有表達力強,易於領會,便於分析等優點。期刊插圖能幫助讀者理解、領會文字難以說明清楚的內容;同時它還能起到緊縮篇幅、活躍和美化版面的作用。只有文字、圖、表三者的有機結合,互相補充,才能使論文達到結構嚴謹,邏輯性和可讀性強的目的。但是在製作圖表時,我們不僅要保證表格設計恰當和合理,插圖清晰美觀,同時還要確保圖表中的文字說明簡潔、清楚,說服力強。而國內學者在書寫圖表標題或做文字說明時,受漢語思維的影響,事無鉅細,繁瑣冗長,重點不突出。因此,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圖表中的內容要言簡意賅、意思明確。圖表標題應儘可能避免使用完整的句子。此外,還應注意表格內各項內容的大小寫。   ***五*** 遵守約定俗成

  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人名、地名、書刊雜誌名稱、公司名稱、機構名稱等等。受全球化影響,這些專名基本上都有對應的英文名稱,大家要盡最大努力沿用已有的英文名稱,不要嘗試自己重新去創造。比方說,中南大學的英文名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有人曾對這個譯法提出異議,建議譯成South Central University。且不論第二個翻譯準確與否,第一個翻譯已經眾所周知並廣為流傳,我們便不能隨意改動。

  另外,我國各項基金資助專案客觀上存在不同層次。低層次基金資助專案中英文標註表述形式資料十分混亂,隨意性很大,殘缺不全,而基金資助專案表述形式是一個約定俗成規範。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資助的課題: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批准號:***資助的課題: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 Doctorate of China ***Grant No. ***;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批准號:***資助的課題: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Grant No. ***,等。在使用這些表述形式時,我們最好參照已有的英文表達,不要自己重新去翻譯,造成混亂。

  ***六*** 做好校對工作

  很多國內學者在寫英語學術論文時,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寫出的論文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或出現明顯的語法、搭配、用詞等各類錯誤。還有學者習慣先用漢語成文,然後請人或自己翻譯成英文,論文的翻譯痕跡非常重。為此,在論文寫成之後,務必做好校對工作。首先要檢查內容是否完整,及時補充遺漏或改正明顯錯誤。然後從詞彙、句子以及篇章段落層面找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地方,認真修改。此外還要看論文格式是否符合目標期刊雜誌的要求。最後請英語水平較高的專業人士或母語為英語的人幫忙校對。

  此外,廣泛閱讀十分重要。讀是寫的基礎,要寫好英語學術論文,首先要進行大量閱讀。Nuttall指出,“增進外語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生活在說母語的人們中間,而僅次於這種途徑的就是大量閱讀”[7]。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輸入反映英語思維習慣特點的材料,加強自身對英漢兩種思維差異影響語言表達的認識,培養自己對西方文化的高度敏感性。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排除母語思維的干擾,提高運用英語思維和寫作的能力”[8]***102***。首先應定期閱讀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國際性英語學術期刊,並分析、歸納每篇論文的結構、寫作方法、文獻引用、時態語態,用詞特點、論文格式等。然後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尤其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潛在投稿目標。在此基礎之上,可以著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準備發表。

  四、結語

  研究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對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我們在努力瞭解這些差異的同時, 要自覺排除這些思維方式的干擾, 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和使用英語, 寫出來的句子才不是漢語式的英語句子。呂叔湘先生在《中國人學英語》***修訂本序***中說:“我相信,對於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在每一個具體問題――詞形、詞義、語法範疇、句子結構上,都儘可能用漢語的情況來跟英語作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領會” [9]***3***。

  受母語思維的影響,中國學者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經常使用中國式英語,表達不地道。這不僅對論文的寫作水平產生影響,而且會給國外論文審稿人和讀者的理解造成障礙。學術論文寫作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可讀性”。我們不奢求用寫作技巧打動人,但要讓外國讀者很好地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資訊。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發表英語論文,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連淑能. 論中西思維方式[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2***2***: 44?46, 封三, 封二.

  [2] 連淑能. 中西思維方式: 悟性與理性—兼論漢英語言常用的表達方式[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6***7***: 35?38.

  [3]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一卷***[M].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4: 52?53.

  [4]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5] Scollon, R. & Scollon, 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M]. Blackwell,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1995.

  [6] 郭強. 論非英語專業博士生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6***2***: 52?55.

  [7] 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London: Heinemann, 1982.

  [8] 甄曉婕, 賈留全. 英語寫作教學中英漢思維差異敏感性的培養[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2***: 101?103.

  [9] 呂叔湘. 呂叔湘全集***第十四卷***中國人學英語[M].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