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政治論文
攀比不是學生的獨有現象。自古以來,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攀比感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探析學生攀比現象
[摘要]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對多方面的誘惑,認識能力不足,自制力不堅定,就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失去自己,進而盲目與人攀比。要想杜絕攀比之風,必須從根本做起。需要家庭、學校及學生本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信、健康的人格,才能避免與人盲目攀比。
[關鍵字] 攀比 教育 價值觀 自信
我們近幾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創新態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是在素質教育貫徹了這麼多年以後,自我認識能力及與他人合作能力,到底發生了多少改變?在社會、學校、家長各個方面的影響下,學生素質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他們沒有很好認識自己,因此在學習生活中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在追求不正確的目標中失去自己。這就是普遍存在學生身上的攀比問題。有的學生因為攀比而心理失去平衡變得自卑,越是自卑越容易看到別人的好處,進而更加自卑,形成惡性迴圈而無法自拔。有的學生呢,在攀比中獲得了一點點勝利的感覺,這種感覺促使他更加不滿足,會追求更高的要求,進而形成自負、自欺欺人等不健康的心理。
一、攀比原因
首先,認識侷限性。攀比不是學生的獨有現象。自古以來,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攀比感慨。攀比是人類容易犯的通病。人類的攀比往往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全面造成的。看到別人優秀的方面而自己沒有,可能就否定了自己,不去開發自己身上存在的更多的優點。荀子曾說過:“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任何事物都有差異,只看到事物的相異的一面就會造成認識上的片面和侷限,這是認識方法上的共同毛病。所以因為人類的認識侷限性,攀比自然容易發生。只有通過自身認識能力及心性修養提高之後才能突破這種侷限。
其次,家長原因。家長在一言一行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家長喜歡爭強好勝,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攀比行為會影響孩子。有的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誰誰多漂亮阿,誰誰多聰明阿,無意中給孩子攀比心理作了引導。而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出人頭地,不顧孩子感受,強迫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在有的家長心目中,孩子不夠優秀的話,有失顏面。他們對如何扮演模範父母以及維持其形象的重視程度,更甚於對孩子的關切,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幸福。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讓自己的孩子比過別人的孩子。“比較”是為了找到合適的參考點,更好的發展自己。而“攀比”就是不切實際的盲目追求,失去了自己。
最後,學校及社會原因。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只有立足於每個人一生的發展,才可能是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而我們大多數學校整天喊著實行綜合素質教育,實際上還是應試教育。只是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影響學生一生的人格的形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長期“被考試”,“被比較”,“被評價”,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由外界來做定論和評判的習慣。並且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使學生不能全面認識自己,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評價能力。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很容易發生攀比心理。看到別人說好的地方,不加思考就去追求,沒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此外,隨著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而人類的慾望卻更加膨脹。人們為了改變現狀,在一個個攀比目標中尋求滿足。而學生的自制能力不足,在經濟各方面發展帶來的誘惑下,很容易盲目追求,深陷攀比泥潭之中。總之,在社會、學校、家長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下,處於成長期的學生很容易進行攀比。
二、攀比矯正
首先,家長及老師給予正確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想拔掉孩子身上的攀比之風,須從根本做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少,認識水平較低,容易模仿別人的行為,受周圍環境影響。有些父母出於疼愛孩子,不想孩子受半點委屈,別的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概念,認為別人有的東西他也應該有,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了攀比的念頭。孩子與人攀比說明他有競爭心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在學習、才能、意志力、好習慣、好品質等方面與其他人攀比,從而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以孩子自身的健康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給孩子一個自由、自信、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往往一個健康、自信的孩子不容易進行攀比。
其次,學校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學校傳授知識的同時,多給與每個學生以鼓勵。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或自己感興趣的學生。大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首要功能應是促進人的發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發展。每個人生來都有天賦的潛能,都要求並可能得到發展。所以學校的教育及評價應該多元化,從小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基點,開發自己獨有的潛能,使學生成為人格上真正獨立的人。學生在慢慢獨立過程中,攀比之風自然遠離。在教學過程中或實踐活動中,應該重視素質和道德的培養,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品質。
最後,通過自我教育,突破認識侷限,增強自信。攀比是因為自己人生方向的彷徨和迷失,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及他人,沒有給人生正確的定位。隨著慢慢長大,自我教育就成為學生自我成長的主要動力。在一次次自我反省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因為人怎樣認識自己,就會怎樣要求自己,就會按自己認定的角色去生活。不斷反省會促使自己不斷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這是一個曲折、複雜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將得到比較客觀的自我認識。反求諸己,只有自己內在的人格完整後,我們才能獨立,才能不受外界的影響,事事能自我掌握,自我操作,而非受制於人。假使人格不能獨立,價值觀與安全感建立在別人的眼光上,一旦無法取悅別人,個人便失去方向。情感上獨立的人能夠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譭譽。這樣就不容易和別人盲目攀比。改“不良攀比”成“合理比較”,找到正確的參考點,全面提高自己。
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在他們充分而自由地發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他們都是同等的幸福。所以,我們說人生價值的真正意義不在於比別人多擁有什麼東西,而在於怎樣開發自己本身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你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關注自己,去儘量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成長過程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東西,你就可以接近或者實現你的目標。畢竟生活也不是用來攀比的,而是用來熱愛的。
參考文獻
[1]安小蘭譯註.荀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