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醫學心理學的論文

  醫學心理學是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的發展將直接依賴於執教老師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醫學心理學教學方法的思考》

  摘要:當前,醫學心理學在高校中得到重視,而且也被納入了職業醫師資格的考試範圍,可見醫學心理學的重要性。但因其特殊性,加之是新興的邊緣學科,醫學心理學的教師又多不專業,故探討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方法,對促進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 教師 教學方法優化

  教學始終需要由教師來完成,因此,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著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快慢。在當前形勢下,醫學心理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臨床經驗是推動醫學心理學發展的基礎。

  一、教師是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基礎

  醫學心理學是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的發展將直接依賴於執教老師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因此,在研究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方法之前,就有必要對醫學心理學的教師進行分析。

  1、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

  醫學心理學需要教師具備醫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但目前各高校的醫學心理學的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同時具有醫學和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少之甚少,更多的是以“混合型”的教師居多。因此,要保證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首要任務就是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筆者認為,作為醫學心理學教師,在掌握專業的醫學知識同時,需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掌握,至少是在給學生上課前需要對心理學的相關學科進行學習,哪怕是不專業,也好做好引導。在高校,學校也需要加強對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培訓力度,以此來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2、醫學心理學教師的臨床經驗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的基礎,也是心理學的分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其實踐性決定了醫學心理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醫學和心理學基礎知識,同時也應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應該說,臨床經驗如心理診斷、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等是醫學心理學發展的基礎保障,只有醫學心理學教師將理論應用於臨床,在臨床中來豐富和實踐理論,最終應用於教學,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行性。筆者認為,在高效的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高校應積極和相關醫療單位進行合作,通過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臨床經驗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醫學心理學教師,自身的社會閱歷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影響其教學質量的因素,教師本人也應在實踐中不斷審視自我,通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來保證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優化醫學心理學教學方法

  醫學心理學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要提高教學效率還需要通過教學方法的優化來完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上好緒論課,激發學生興趣

  醫學心理學是什麼,為什麼要學,學了做什麼,怎麼學?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在緒論課中讓學生了解和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認為緒論課不涉及專業知識,不重要,其實是犯了認知上的錯誤。上好緒論課,不但能讓學生明白醫學心理學的本質,掌握好學習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是基礎保障。教學中,教師應將醫學心理學的作用、地位、基本內容、課程框架等基礎知識告知於學生,通過豐富的臨床事實來演示和證明醫學心理學的作用,讓學生喜歡並樂於去自主的學習醫學心理學。

  2、講好基本理論,保證教學有效

  醫學心理學既然作為新興學科,其基本理論就是重點,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行為主義理論、精神分析理論、認知理論等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基礎上來學習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為將來的實踐打下基礎。

  3、過程形象化,促進學生接受

  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其中涉及的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相關的演示,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形象的比喻來闡釋相關的概念,讓學生學得透、抓得牢。

  4、用對比講解,分清心理現象

  心理想象有正常心理現象和異常心理現象之分,醫學心理學雖然研究的範圍較為廣泛,但無外乎心理現象這一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來了解心理現象,如在進行正常心理現象的分析過程中,引入異常心理現象來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區別。有如在對疾病的發展、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研究中,正常心理因素的作用和規律是如何的?相反,如果這些心理因素髮生了變化,疾病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此對比教學,有利於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的系統認識和學習。

  5、理論實際結合,提高應用性

  醫學心理學作為實踐性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來進行學習。如在心理測量的教學中,由於很多量表都涉及多個概念,要學生單純的去記憶較為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製作量表的過程來認識和掌握量表的基本特點。如學習“抑鬱狀態量表”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分數的計算、常模的選定和報告的填寫過程來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最終達到理解和應用的效果。此外,醫學心理學中也設計很多較為混淆的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引入生活例項來證明理論的討論過程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作為新興的醫學心理學,目前教學也還處於探索階段,本文也就簡單對教學方法的優化做了簡單分析,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豐富和總結,以期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樑煒、張紅梅、陳佐明:多種教學方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年35期。

  [2]鄭祖憲:醫學院校如何為臨床教學“補鈣”[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李敏、李彥章、譚靜:如何提高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效果.現代醫藥衛生[J],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