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理健康論文範文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採取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一: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實踐

  摘要:當下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學院包括高等職業院校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高職院校專案化課程改革的特色,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了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

  關鍵詞:高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設

  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然而,當前大學生卻面臨著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等壓力,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明顯增多,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職業心理素質的主渠道,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主題與思路

  1.專案的實施背景

  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群體,有其特有的心理和行為特點。許多高職學生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對學校課程缺乏熱情,厭學情緒滋長,缺乏自信心和價值感,情緒調節能力較低等情況,這些都急需心理輔導或治療。此外,由於高職教育學制較短,在人才培養上以職業技能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而對學生的發展性心理引導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開展、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2.專案的性質和思路

  在教學內容上,採用模組教學,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以“工程思維”理念為指導,以學生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為前提,以專案設計為重點,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評價體系中,遵循以任務評價為主,強調過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團隊合作、討論分享、情景模擬等手段,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方法與過程

  1體驗—互動式教學模式

  體驗—互動式教學模式是通過學生實踐活動來體驗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強調課程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和反饋機制。在體驗—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更像是一個引導者和陪伴者,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陪伴學生一起探索心理的奧祕,面對自己的問題,完成心靈之旅。

  2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除了教師的課堂講授外,更包括小組活動、個人分享、集體討論、專業裝置體驗、心理劇編演、案例分析、電影賞析、心理測試、心理遊戲、冥想練習、放鬆訓練等多種方式。還可以通過課後作業、建立課程QQ群、微信群、微課、教學資源庫、雲班課、微電影製作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課程互動中來。

  參考文獻:

  [1]孫英.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

  [2]黃群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析[J].新課程中,2011

  [3]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4]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小學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在人才強國戰略意識逐步加深的今天,教學工作者不再將工作內容侷限於保障日常的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其教學的範圍逐漸的擴充套件到了心理教育、素質教育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大量的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運用對於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以下本文就小學班級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內容進行簡要的分析,重點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級管理;作用;應用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科學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確保各項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是班級管理的初級階段,班主任則需要在此基礎上適當的進行延伸,管理不是重心,班級管理的重心應該在學生身上,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與人相處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站在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對於部分出現不合群、性情急躁、悲觀等不良心態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2.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受成長環境的影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及生活中出現摩擦、爭執等現象無法避免,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協調,幫助學生明白爭執並不能解決問題,可以通過教師協調或者溝通來進行問題的處理。教師自身也要做好觀察,發現問題及時的進行引導,這樣就可以將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

  3.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客觀的進行問題的分析,這對於發育中的小學生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下,學生可以明確地瞭解自身的問題與優勢,教師也可以更加科學的進行班級的管理,通過細節的處理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信、樂觀、誠實的優良品德。同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也會有意識的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回饋社會儲備力量。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2.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健康的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在差異化的生活背景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觀察逐步的強化學生的心理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受挫能力及控制力,這些對於學生後期的學習、工作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3.幫助學生學會與人相處、與人溝通。任何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人們需要面對的群體也各不相同。現階段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而家庭的溺愛會讓學生非常的自我、自私,這些性格極易給孩子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溝通、相處的技巧,更好地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

  4.幫助學生學會表達情感、宣洩情感。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上稍顯不足,但是基礎性的感恩教育是學生必須學會的。心理健康教育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包容、接受、領悟社會、家庭、學校給予自己的歷練和愛護。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1.明確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形式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單獨教育和集體教育兩組形式來進行。單獨教育可以按照學生的心理特徵來科學的引導,如學生在出現較大心理問題的時候,單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學生的隱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集體教育則可極大的減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在班級範圍內營造良好的氛圍。這兩種方法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都運用的較為普遍,教師可以依據班級管理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選擇。

  2.具體的實施方法

  1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多方面進行引導。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及領悟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同時,按照學齡段的不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填充,以此來提高心理教育的預見性。對於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予以重視,適時的幫助學生減壓可以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明確作為一個學生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有目的的進行個人能力的提升。

  2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滲透的,德育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內容和措施落實奠定基礎,二者是互補的,德育過程中,採用榜樣示範,典型引路、批評和表揚有助於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強化;心理健康教育中,開展的各種有趣的活動有助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3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個班要形成良好的班紀班風,需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個班的小學班主任,至少擔任著這個班的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那麼就需要教師充分挖取學科知識結構中有利於小學生健康心理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4建立心理健康驛站。心理驛站中受教育的學生是學生自己感到有心理困惑、心理壓力時主動尋找教師,希望得到幫助。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個平臺,不僅有助於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合理佈置工作,也幫助了由心理壓力和心理困惑的學生,使他們走出不良心理的陰影,在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5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人的主觀意識都會通過行為表達出來,小學生更是如此,教師需要時時留意,對於一些表現較為特立獨行的學生必須予以關注和引導,讓其步入正軌。在日常班級的管理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鍛鍊機會,如“一週值日生”“小助手”等活動都非常可行,學生在體驗過班級管理的角色之後會一改之前的不足,學會為他人著想,並鍛鍊自己的管理能力。

  四、總結

  對於班主任而言,除了需要教好專業課程之外,還需要通過科學的班級管理確保所在班級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班級管理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必須在遵循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抓住核心,並圍繞這一核心進行現有方法的科學運用。班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從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非常有限,且在資訊化的背景下,學生接觸到的資訊非常的繁雜,因此,必須對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郭強.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嚴與愛[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

  [2]沈清峰.管理有方法,真情最為佳———談談我眼中的小學班級管理[J].學週刊,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