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論文

  農業專業主要培養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以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階科學技術人才。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全文如下:
 

  一、引言

  農業職業學校在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有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作用。我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約有80739萬人,佔總人口的63.91%,沒有農村、農民、農業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就不會得到徹底繁榮。職業學校農業專業的學生百分之百來至農村,農民的子女,他們對農業耳濡目染,看到父輩們的辛勞,許多學生從小就有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想法,只是受到“三農問題”的困擾,他們對從事農業的產生了不正確的觀念,加之農民盼望子女跳“農”門的思想左右,給職業學校農業專業招生、教學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二、淺析農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1、技術競爭是國際競爭的實質,但是技術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怎樣的農業技術,最終發揮作用都是要依靠農業勞動者,所以,農業勞動者在科技進步和國際競爭中占主導地位。所以,勞動者在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和促進農業發展進步方面存在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但是,目前的客觀事實是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其中人才差距和知識差距是農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主要影響因素。所以,提高農業職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2、農業收入增加的途徑有很多種,但是農民的內部條件因素同樣應該引起重視,而且農民內在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意義上的質變,也是挖掘出農民增收潛力的根本。過去主要依靠勤勞致富的方式,已經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技的進步逐漸向知識致富和科技致富轉變。所以,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是增加農業收入的關鍵。

  3、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建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所以,應該把中等農業職業教育院校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作為現代農業在事業教育的主要陣營,以中等職校農農業科研機構和涉農行業的內部培訓作為主要輔導教育體系,作為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途徑。把農業職業教育認為是現代化農業職業教育的觀點是很片面的。推動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是市場對於農業職業教育的需求。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應該藉助市場需求的拉動力,儘快建立完善相關的體系,認清自身定位,使之成為帶動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強勁動力。

  三、當前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不明確,學員創業意識淡漠

  雖然中等農業院校十分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這些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僅僅關注學生參加了哪些創業比賽以及所取得的成績。而這些卻成為了中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在這種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都被迫參與到創業賽事當中,卻不真正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更談不上開展實踐性的創業活動。

  2、中等農業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職業教育同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理論尚未形成體系,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開設的中職學校農業創業教育課程,往往存在間課時較多,內容狹窄且缺乏針對性,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具備等問題。而且其他學科專業的教育沒能夠與創業教育形成良好的溝通與結合,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

  3、課程的師資力量薄弱

  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往往並不具備實踐創業經驗,他們多是從事就業或學生管理人員,能夠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而無法從實際創業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借鑑和指導。很顯然,當前的師資隊伍,在專業知識上存在著嚴重缺陷。如此一來,使得創業教育往往傾向學術化、課程化,無法讓學生真正具備良好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難以開展創業活動。

  四、改進農業職業教育的相關對策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擴大招生規模

  首先從認識上進行轉變,實現從單一農業生產到農工商結合理念轉變,改變僅僅開展種植業農業生產,發展大農業,即農林牧副漁共同發展的新局面;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的單一化傾向,著力培養多層次的人才,滿足農村發展不同層次的需求;改變僅僅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認識,擴大服務範圍,關注農村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農民富裕等問題。其次,轉變教育觀念,打破以培養國家幹部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模式,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培養出能夠有效服務於政治、科技體制改革的人才。

  2、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新的“培養模式”

  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實現專業結構的多元化。保護傳統農科專業,並對其予以改造完善,對其教學內容予以豐富。更加重視教學範圍的拓展,利用現有師資力量和教學裝置,向交叉學科、新興專業發展,關注農業產前產後的系列問題。同時,在專業結構和學科領域拓寬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的實際需求,有計劃、有目的、積極穩妥地推進。

  3、加強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方法

  要對課堂建設這一問題引起足夠重視,積極建設重點課程,完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強化計算機和外語教學的比重,對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充分重視,定期開展教學效果評估,保證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中等農業教育佔有重要地位,承擔了大部分的農業教育工作,為農業生產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農業技術,極大推進了農業科研、技術創新的開展。中等農業教育在不斷的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