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成都職稱論文發表

  高校教師的職業具有複雜性、創造性、示範性和高壓性的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高校教師說課淺議

  摘要: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已成為一項實用性很強、簡便易行的教研活動形式,具備培訓、評價、研究、管理等功能及較強的現實意義。說課應具備一定的內容並掌握相關的技巧。

  關鍵詞:說課;高校;內容;技巧

  中國分類號:G424.1

  一、說課的起源與內涵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提出來的。1987年6月底,該教研室要從本區的教師中選出幾位參加市教壇新秀的評選。可當時臨近期末,課已講完,要像以前那樣採用聽課的形式顯然不太合適,於是,有人提議選幾課,讓有關的教師來說說他們的教學設計,以“說”課代替聽課。結果發現說課同樣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而且比聽課更省時高效。類比影視、戲劇導演的說戲,他們把這種新的教研活動形式命名為“說課”。

  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專家,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將自己對課標、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課堂程式的設計和安排、學習方式的選擇和實踐等一系列教學元素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進行闡述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

  說課一經提出便被全國廣大教育同仁認可,得到教育教學專家的肯定,在各級教育行政、教研科研部門的關懷下,說課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不自覺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逐漸成為一項實用性很強、簡便易行的教研活動形式。

  二、說課的功能與意義

  中央教科所滕純研究員認為:說課是教師工作永恆主題的新樂章。著名比較教育專家鍾啟泉教授評價說:說課是應用研究、中國模式。

  ***一***說課的功能

  1、培訓功能:說課被引入理論學習的嘗試,可對教師進行知識性培訓、技能性培訓和態度性培訓等。

  2、評價功能:通過說課與說課答辯,可評價與測試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文化知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評價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而綜合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

  3、研究功能:說課與評“說”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說評結合,共同總結教學經驗,促使教學研究進一步深入,為培訓科研型的新型教師打下基礎。

  4、管理功能:說課實用性強、簡便易行,可常年開展,全員參加,讓教師的業務素質處於可全面監控和督促的狀態,使說課成為教育行政、業務主管部門進行教學管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說課的意義與價值

  1、中國模式:說課是源自於基層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的研究成果。

  2、應用研究:說課是“教”與“研”、“說”與“評”的緊密結合,教師把備課時的隱性思維轉化為說課時的顯性思維,把靜態的個人行為轉化為動態的群體學術性討論過程,為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教研相長,同時提高了教研的學術層次。

  3、促進教師成長:說課是教師提高素質、實現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4、促進教學改革:好的說課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融“備中說、說中評、評中研、研中學”為一體,可優化教學研究、共享教學資源、構建和諧課堂。

  5、價值意義:說課是優秀教學經驗總結、交流、擴散的一個廣闊平臺。

  6、優化教學管理、改善教學評估:在高校中推廣說課,對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說課的內容

  說課說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解決“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

  ***一***課程設定

  包括課程定位與課程設計兩個方面。說清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作用及與其他課程間的關係;課程的職業崗位定位準確,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符合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說清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課程培養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目標。

  ***二***教學內容

  包括內容選取、內容組織、表現形式三方面。應分析崗位、崗位任務與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兼顧職業資格標準、學生職業發展;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以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依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要具有齊備性、適用性、先進性和特色,能滿足課程教學需要。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包括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創新“專案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開展“模擬教學”等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

  ***四***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組建情況、結構、業務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社會影響等。

  ***五***實踐條件

  校內實訓條件、校外實訓環境等。實踐條件應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與課程設計理念、教學內容等相配套。

  ***六***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的評價遵循多元評價的原則,可從社會認可度、專業招生與就業、雙證書獲取率、技能大賽等方面闡述。

  ***七***特色與政策支援

  闡述課程特色,院、系給予的政策及支援等。

  四、說課的技巧

  ***一***讓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貫穿於說課的始終

  說課的核心在於說理,執教者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主動接受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資訊、新成果,並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突出教學理念與詮釋教學思想,要說明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的採用依據,說明教學安排的指導思想。

  ***二***將說課的重點放到說教學過程中

  說課活動要求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清對教材、學生的分析及教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式之類的教學問題。說課的重點應放到說教學過程中,主要應說清如何解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

  ***三***創設情景,讓說課“豐滿”起來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學的藝術就在於能夠創設恰當的情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輔的生動具體的情景,將抽象知識演化為直接內容,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鍛鍊思維能力,加深情感體驗。

  ***四***“活化”教材,展現教學能力

  教師在說課中應儘量將自己是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的做法及依據說出來,表明駕馭教材和課堂的水平,以及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能力。

  ***五***適度使用現代技術手段

  說課活動中,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形象直觀地輔助說課者說清自己的意圖,同時集中聽課者的注意力,使之獲得更多的資訊,縮短說課時間,提高說課效率。

  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對說課進行研究與探討,有助於取得較好的說課效果,並且在教學中起到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新.試論說課語言表達技巧[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董惠.把“說課”引入專業課教學的建議[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6***

  [3]王曉秋,顧士明.“說課”的基本程式與技巧[J].淮陰師範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8***03***

  篇二

  高校教師素質古今評析

  摘 要:古言之“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業在教師”。這句話道出了作為教師的神聖職責,也體現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教師為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特定的文化修養及相應的知識結構。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素養,應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要對自己主攻學科的全部內容及理論基礎有較深的瞭解。要把握本學科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此外,高校教師要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在當今社會,強調並重視高校教師的素質,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素質;透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2-0059-02

  一、古代中外學者對教師素質論說之評析

  教師素質問題的研究,在我國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被後人譽為“萬世師表”的大教育家孔子首倡教師素質的修養,開教師素質之先河。孔子認為教師首先應當熱愛學生,忠於教職。他曾說:“愛之,能勿勞手?忠焉,能勿海乎?”[1]。

  要求教師愛生忠海,任勞任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孔子對教師素質提出的另一重要要求。孔子還主張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他指出:“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了教師必須具備“以身作則”這一品質的意義。另外,孔子還要求教師虛懷若谷,學習別人的長處,正如他所講的那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著名教育家荀子,非常重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首次將教師與天、地、君、親相提並重,與此同時,他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有信,可以為師;漏說而不陵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這四個要求在現代來理解則是:***1***教師要有尊嚴,能使人敬服;***2***教師要有崇高的威信和豐富的教學經驗;***3***教師需具備有條理有系統地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不違反師說;***4***教師要有淵博的學問,且能“中理”的加以闡發。只有具備了這四個條件,才可以為師。

  唐代教育家韓愈的《師說》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研究教師問題的專論。其中也論及教師的素質。《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認為教師應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之三項基本任務[2]。如果具備了完成這三項任務的能力,也即符合了教師的素質要求。

  在西方,比較明確地論及教師素質的教育家可推古羅馬的昆體良。他認為教師應該是“公認的有學問的人”。作為一個教師決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3]。昆體良還認為,教師的道德面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應該是才德俱優。即言即行的人。

  總之,中外學者研究教師素質的歷史可謂久遠。他們的觀點雖受時代背景的影響,但其中很多見解在今天仍不失其合理性。

  二、當今高校教師素質之評析

  我國高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階專業人才,推動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大任務。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有一大批政治合格,品德高尚,業務精良,勇於創新的高校教師。

  當今在高等學府裡,“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的神聖職責。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智慧。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徵或個性品質。同時“為人師表”體現了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承擔的重要角色,既是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知識經驗的傳授者;既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又是活動的指導者;既是有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又是學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員。

  一位合格的高校教師,應具有多方面的素質。我們認為,教師素質應包括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外在素質等七項因素。

  1.思想政治素質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指關於自身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風等方面素質的總和,它決定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節操觀、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等思想觀念的內在基礎,對其他素質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教師是國家教育路線和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因而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方針政策,表現出鮮明的政治責任感,在三尺講臺上,以身作則,為人師。

  2.道德素質

  教師的道德素質,是指教師在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它是教師在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上的某些穩定的特徵系統,良好的道德素質,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不斷完善自身人格的催化劑,也是教師奮發向上,教書育人的推動力。

  3.文化素質

  教師的文化素質是指教師通過學習和積累而具有的文化修養和知識力量,以及由此進一步形成的知識體系結構。教師的文化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專業知識;二是文化基礎知識;三是教育科學的知識。三者密切結合,缺一不可。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各起特定的作用。這三個要求也是衡量教師文化素質水平的主要指標。

  4.能力素質

  教師的能力素質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基本條件。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師的能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瞭解學生的能力;二是組織能力;三是語言表達能力;四是教育機智;五是教育能力。教師能力素質的這幾個層次互相制約,互相滲透,構成了能力素質的有機統一體。

  5.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指表現在教師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徵,如情感、意志、興趣、氣質、性格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才能,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而且還以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形成。

  6.身體素質

  教師的身體素質是指教師身體的基本情況,是教師體質的反映,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各種機體能力。教師的勞動量大,任務艱鉅,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難以勝任。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身體,精力充沛,頭腦清醒,記憶良好,思維敏捷,能堅持正常工作,無慢性傳染病,懂得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根據教師的勞動特點,掌握用腦科學,堅持體育鍛煉,善於娛樂休息,注意飲食衛生,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7.外在素質

  教師的外在素質是指教師呈現在人們面前的風度儀表,它是教師的德、才、體、貌等各種素質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社會交往中的綜合表現所形成的獨特風貌。一般認為,優秀教師的外在素質包括:健美的體格,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安詳的舉止,文明禮貌的談吐,幽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教師的外在素質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集語言大師、演員等藝術形象於一身,其外在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精神文明,乃至學習情緒,對教師教育接受的程度。

  總之,高校教師應該具有道德、文化、能力等多方面的素養。建國六十多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在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不能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教育的戰略地位在實際工作中還沒有完全落實;教育投入不足,教師待遇偏低,辦學條件較差。在高等學府裡,也存在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和不良現象,教師的素質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青年教師,忽視了本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對於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相信必然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而得到認真的解決。

  我們正處在新世紀,正處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之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急需培養各種規格、各種型別的高階專門人才。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任重而道遠。在今後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已的政治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業務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各種心理品質,以自己的德、才、學識對大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發揮多方面的積極影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5]。

  參考文獻

  [1]張承芳.教師素質學[M].濟南:濟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趙立伯.教師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1版.

  [3]於萍濱.師德記[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鞠獻利.教師素質[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宮作民,張柱芸.新世紀教師素質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