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建設的內容與簡介

  資訊化建設指品牌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來支撐品牌管理的手段和過程。那麼你對資訊化建設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資訊化建設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資訊化建設的簡介

  概要

  品牌應該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推動企業資訊化的建設程序。品牌2.0理論指出,資訊化建設是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援網路,龐大的品牌識別系統必須對應有強大的資訊化建設體系,如果資訊化建設不能滿足品牌識別系統的要求,品牌識別系統也將受到傷害,會自動調低到現有的資訊化建設體系可以支撐的大小,這是品牌母體的自我調整過程。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解釋一種現象:為什麼有的品牌進行了很好的品牌識別系統設計,初看起來是一個極具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品牌,但卻不能持久,並馬上出現了負品牌效應***品牌的負面元素暴露進行損害品牌的美譽度***。

  面臨的困惑

  從國內資訊化建設來看,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將資訊化建設面臨困惑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IT投資黑洞。IT投資黑洞主要表現在企業在資訊化建設投入巨大資金後,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而且後續執行維護還要持續投入維護成本,就像抱著“燙手山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萬能藥黑洞。資訊化建設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尤其是管理問題的,這點沒有錯,錯在許多企業將資訊化視為“靈丹妙藥”,只要進行資訊化建設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就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實踐證明,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概念型黑洞。目前,資訊化建設領域名詞輩出,業界曾經流傳資訊化建設的“三字經”,如MRP、ERP、PDM、PLM、EHR、CPC、MDM、CRM等等,層出不窮的新概念讓資訊化主管領導應接不暇,部分單位片面追求新技術,在嚐鮮的同時也做了小白鼠。

  資訊化建設的內容

  資訊化建設包括了企業規模,企業在電話通訊、網站、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情況,在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成就等。資訊化建設是品牌生產、銷售、服務各環節的核心支撐平臺,並隨著資訊科技在企業中的應用的不斷深入顯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甚至許多企業就是隻依靠資訊化建設而生存。

  品牌指數資料模型中的資訊化建設權值為10分,當品牌在企業規模、通訊系統、網路、電子商務、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設內容時,品牌指數將給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論體系中,資訊化建設作為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撐物,同屬自觸點,也就是品牌母體可以主導的部分。

  資訊化建設的新模式

  資訊化建設者往往面對這一個兩難的選擇,那就是標準化的軟體功能不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完全定製開發的專案成本太高、週期太長、風險太大,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兼得二者之長呢,這就是軟體開發平臺的作用。軟體開發平臺就是指那些用於企業級應用軟體開發的快速平臺,典型如用友UAP平臺、金蝶BOS平臺、亞思捷TNT平臺等。

  軟體開發平臺大部分集成了標準化軟體的功能,如OA、CRM、進銷存、文件管理、合同管理等模組。對終端使用者和軟體服務商來說,他們既可以單獨採購這些標準化的軟體實現基本需求,又可以採購軟體+平臺的套裝,用以對自己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快速開發。

  這樣的軟體開發平臺,主要面向三個群體:一是廠商自己的開發人員,二是合作伙伴的開發人員,三是終端使用者的開發人員,目的都是對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快速二次開發,或者說搭建。很多軟體開發平臺已經實現了免程式碼級的開發,只需要在介面上進行搭建,就能夠快速生成新的業務系統,就像搭建積木一樣。

  據瞭解,在西方發達國家,軟體開發平臺是被大、中、小公司所廣泛採用的一種軟體開發形式,在企業管理軟體佔有4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在我國,由於經濟環境和傳統管理方式的不同,還沒有被廣大客戶所認同。

  為了打消使用者的疑慮,亞思捷軟體等公司採用了免費試用的方式,無論是標準化軟體還是開發平臺,亞思捷軟體都可以提供先試用、後購買的服務,同時平臺的價格也壓得很低,還可以給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和人員支援,這使得他們的產品在慢慢被接受。這種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平臺提供商所採用。

  資訊化建設的注意事項

  品牌資訊化建設必須詳細分析、系統實施。品牌在進行資訊化建設時必須根據本品牌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千萬別好高騖遠,在中國,資訊化建設失敗的案例極其常見,尤其是CRM、ERP領域。對品牌來說,錯誤的資訊化建設決策有可能帶來比未進行有效資訊化建設更大的風險。

資訊化建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