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訊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當前,現代資訊科技正在向農業領域滲透,將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麼農業資訊化建設的調研報告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資訊化建設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農業資訊化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為全面瞭解和掌握我縣農業資訊化建設情況,切實加快我縣農業資訊化建設,提高現代農業資訊化水平,結合我市統一開展的以“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轉方式、調結構,奮力推進科學發展、爭先進位、走在全省前面”為主題的調研月活動,農牧局組成調研組深入到全縣,採用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農業資訊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 農業資訊化工作的現狀
一農業資訊體系建設紮實推進。
一是資訊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電話、通網路”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網際網路接通到農戶。據調查,全縣506個行政村都已接通寬頻,農村現有固定電話100958部。
二是資訊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縣投資18萬元組建了XX縣農業生產資訊中心,建成我縣獨一家由縣農牧局承辦的XX縣農業資訊網站,從而使我縣農業資訊化建設與發展走上了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科學組織、穩步推進的發展軌道。XX縣農業資訊網站是集農業資源、農業諮詢、服務三農為一體的綜合性的農業資訊傳播平臺,承擔著全縣惠農政策、農業法律法規、農業動態、農事指導、農產品市場資訊、農村土地流轉、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等資訊的採集、處理、檢索、傳輸和釋出的任務。
三是資訊員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我縣組建了20名農業資訊服務專家團,並從全縣各鎮、種植大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選擇180名資訊服務人員,建立健全了縣、鎮、村三級專業資訊隊伍,並著力推進以一帶十的方式擴大農業資訊服務群體,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營銷的新型農民和種養大戶。
二農業資訊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加強。
自20xx年以來,XX縣農牧局共投資161萬元進行農業綜合資訊網路工程專案建設。
一是資訊網站建設升級改版。今年XX縣農業資訊網進行了全面改版升級,使網站的一級欄目達到40個以上,二級欄目達到100個以上,並新增了專家視訊諮詢系統、專案管理系統、農產品質量管理追溯系統、農產品供求資訊釋出系統、政策查詢系統等多個系統平臺,提高農業綜合資訊科技應用與服務水平。自20xx年執行以來,在省、市、縣三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每年採集、整理、釋出各類農業資訊達1000多條,指導農民銷售各類農產品達200萬元,極大地提高了我縣服務三農的能力。
二是資訊網路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資訊服務網路不斷延伸。依託農業資訊網路通道資源,在縣農牧局採用標清視訊終端的標準設計建設集農業專家網路諮詢視訊系統和網路視訊會議於一體的農業視訊中心。通過農業視訊中心的建設,實現上與中央、省、市上級農業部門指揮系統和專家諮詢視訊系統,下與各鎮、區域站及廣大農業資訊使用者群更好地兌接,發揮農業專家線上診斷、視訊培訓和農業應急指揮等功能,從而加快農業現代化管理步伐。目前我縣已經配套建設以縣農業資訊中心為樞紐,以各鎮區域站農業資訊服務站為橋樑,村企社場戶終端站點為基礎,上聯省、市,下聯鎮、村服務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營銷市場、種養大戶和廣大農戶,手段先進,互聯互通,反應靈敏,執行高效,基本覆蓋全縣的農業綜合資訊服務網路,全面提高資訊收集、分析、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
三資訊服務方式多樣化。
目前,以XX縣農業資訊網、農技電波、手機資訊平臺、科技直通車、農業資訊簡報、病蟲情報等平臺及時的為農民提供農情資訊,技術指導、熱點時事新聞、農業要聞,還有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市場動態、供求資訊、價格行情、勞務動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農家百科等等內容,並專門在農業資訊網上設立專家諮詢平臺,通過網路視訊使農民在家裡就能對專家進行疑難問題的諮詢。為充分利用電視網路指導農業生產、推廣農業科技、傳達農業政策、傳播致富經驗、交流市場資訊,自20xx年3月7日開始,我縣在XX縣電視臺開闢了農技電波欄目。十餘年來,共製作播出農事指導、致富經、技術推廣等各類農業節目580期,傳遞各類農業技術、資訊等達上萬餘條,收視率 90%以上。由於欄目時間固定,便於收視;內容編排適合本地情況;技術關鍵點掌握準確,交待透徹,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和企盼,對普及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被農民稱為“田野上的及時雨”和“炕頭上的科技快餐”。
二、農業資訊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資訊科技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滲透力和帶動力強的特點,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農業資訊化建設暢通了農村資訊“雙向”流動渠道,滿足了農民不同的資訊需求,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開闢了資訊部門服務農村市場的新路子,增強了農業、涉農部門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了為農服務的效率;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橋樑”和“導航”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增長了農民見識、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通過涉農資訊進村入戶,既貼近了市場、瞭解第一手的市場資訊,又利用市場資訊適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既有效掌握了黨和國家的農業農村政策,強化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又準確掌握了市場需求和產品供銷趨勢,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規避和減少了市場風險、自然風險,促進了增產增收。農民通過農業資訊的傳播,從中瞭解到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發家致富的科學技術,主要表現在農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選優良品種種植,挑優質苗木栽培,從而使減少因農作物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二強化了農業技術支撐、促進了現代農業建設。各服務站充分利用資訊網路資源優勢,宣傳黨的農村政策,釋出農業規章,推廣農業技術,提供專家諮詢等,縮短了與農民的距離;利用資訊科技優勢,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進了資訊科技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發展。
三改善了農民的精神面貌,推動了農村文明建設。通過農業資訊化建設,農村群眾增加了瞭解世界的機會,擴大了認識社會的廣度,增多了吸納科學文化知識的機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農村文化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文明建設。
三、農業資訊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農業資訊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近年來,農業資訊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網際網路接通到鄉鎮,不少農戶安裝了寬頻網。但由於上網費用高,宣傳不到位等問題,農民接收資訊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
二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儘管我縣農業資訊化工作開展的較早,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領導對此項工作重視依然不夠,過問較少,支援不足。 一是人員投入不足。農業資訊化系統網路管理、網站開發、資訊採編、資訊化專案的實施需要既懂資訊科技又懂農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目前我縣資訊網站工作人員沒有專職人員,主要是兼職工作,網站更新慢,資訊不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訊工作的時效性;鄉鎮兼職農業資訊員調換頻繁,農業資訊工作未列入鄉鎮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影響了農業資訊人員的積極性、隊伍的穩定性,制約了農業資訊化工作的推進。二是資金投入不足。由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統硬體技術改造相對落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資訊化工作的要求。並且工作經費缺乏。
三資訊資源不足,互動性差。農業資訊的採集、處理方法還不夠科學,資訊來源量少,而且缺乏有價值的資訊分析和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不能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資訊對農民的生產經營不具有指導性。另外受經濟和文化基礎的限制,農民的資訊意識薄弱,沒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取資訊,也沒有能力上網釋出資訊。使農民與資訊服務站之間沒有真正互動,影響了農民資訊資源的有效利用。使農業資訊資源的開發和農業資訊諮詢服務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
四、農業資訊化發展思路及措施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需求主導、講求實效”的原則,全面加大資訊資源整合力度,大力發展適農、惠農、助農資訊產品,大範圍、多形式、深層次為農民提供有效的綜合資訊服務,讓農民共享資訊產業和資訊化發展的成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提高對農業資訊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農業資訊化建設政策和資金的支援力度。一是完善各級農業資訊服務機構。根據目前我縣農業資訊工作現狀和農業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在縣及各鄉鎮配備專職人員、村級安排兼職人員來負責農業資訊化工作,以促進農業資訊化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強化農業資訊工作責任制。將農業資訊工作納入各涉農部門和鄉鎮年終考核內容,並與各單位資訊責任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相應制度,實行規範化管理,確保農業資訊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增加資金投入。縣鄉兩級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項扶持農業資訊服務體系和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資訊化步伐。
二優化結構,提高素質。一是加強農業資訊化管理和服務隊伍建設。把健全隊伍、完善服務網路作為完善農業資訊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抓好資訊服務平臺建設,開展健全的縣、鄉、村三級農業資訊服務網路;下大力氣抓好農業資訊管理隊伍建設,儘快建立一支懂農業、精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的農業資訊管理隊伍;下大力氣抓好鄉村及涉農部門資訊員隊伍建設,使資訊員隊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業、延伸到批發市場、延伸到涉農部門。二是加強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加強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是解決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以及村幹部中選拔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掌握一定農業技術、樂於為民辦事的同志作為農民資訊員,依靠他們把資訊傳到千家萬戶,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的農民資訊員隊伍。三是提高農民的資訊知識水平。結合“陽光工程”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農民的資訊意識和提高他們獲取應用資訊的能力,使農民真正 “懂資訊、用資訊”,利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
三整合資源,健全體系。一是加強對農業資訊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統籌規劃和指導。加快資訊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建立資訊交流共享機制,推進農業資訊系統、網站、資訊資源的整合和整合,實現涉農公共資料的相容與共享,使政府、企業和農戶獲得充分、有效的農業資訊。二是提高資訊分析加工能力,促進資訊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農產品價格、農業病蟲害及災害天氣等重要資訊進行超前預測、預警預報,及時把準確、可靠、實用的資訊提供給廣大農民,真正發揮資訊指導生產,促進銷售的作用,同時防止資訊汙染和資訊誤導。三是加強資訊採集點和資訊採集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建立鄉鎮資訊服務站和村、專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科技示範場的資訊採集點,充分發揮它們的推廣示範、資訊反饋等作用。
四創新服務,突出重點。一是積極探索和完善農業網站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增強對農業資訊釋出、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成果轉讓、專家諮詢、網路營銷等方面的服務支援,提高服務效率與效果。二是改進農技電波的農業欄目,提高資訊容量、報道深度及製作水平,使其題材選擇與製作更接近於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把適用的資訊及時傳到農民和各類農業生產經營者手中。三是充分利用中國聯通現有公共網路傳輸技術資源和資料處理技術平臺,建設我縣農業綜合資訊遠端監控系統,實現對現有的各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農業龍頭企業、蔬菜標準園、種養規模化基地場、站等前端站點進行聯網並實施動態的資訊化服務和網路化監控。四是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勢,利用農廣校、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和資訊員隊伍,做好資訊的收集、釋出等服務工作。
篇2
本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等調研方法,對xx農業資訊化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該區農業資訊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概括總結,以期為該地區農業資訊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促進xx農業資訊化建設。
一、農業資訊化的重要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三農” 問題尤為重要。黨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在xx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全面闡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優化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要走機械化、產業化、資訊化之路。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的時代,世界在資訊化,農業也在資訊化。因此,加強農業資訊化建設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資訊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並把大力推進資訊化作為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業資訊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資訊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學術界關於農業資訊化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農業資訊化的量化指標尚未確定,對於農業資訊化的涵義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髮展的時期。但普遍認為,農業資訊化是指資訊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資訊網路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線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20xx將農業資訊化定義為: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資訊支援,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
雖然目前還不能就農業資訊化的概念達成共識,但是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現,農業資訊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資訊和知識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資訊和技術諮詢服務業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2農業資訊化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資訊科技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3農業資訊化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農民生活消費資訊化,農業基礎設施資訊化,農業科學技術資訊化,農業經營管理資訊化,農業資源環境資訊化。”
近年來,隨著農業資訊科技的發展,有關農業資訊化的新術語相繼出現,為農業資訊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主要包括:數字農業、資訊農業、精準農業、電腦農業、數字鴻溝等概念。
加強農業資訊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資訊化建設必須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緊貼“三農”實際,加強資訊體系建設,強化資訊為農服務,必須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紮實有序地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
xx市xx鎮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具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該鎮農業、工業發展並駕齊驅,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蔬菜、水果為主,工業以水電、製衣、甘蔗化工、秸專案、等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蠶桑、豐產林、筍竹、甘蔗等農業產業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地,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說。
對於這樣一個千年古鎮,我們此次調研就是要對xx市xx鎮的農業資訊化發展現狀展開調研,具體調研當地網路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資訊大篷車”、“資訊直通車”開展情況,村民資訊化意識,村民利用網路資訊等情況,並做出我們的反饋和建議,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服務農業資訊化。
1調研物件:廣東省資訊產業廳、xx市科技局、xx鎮政府農藥店,
菜市場,電腦城,xx一中周邊農村的養殖戶、種植戶蠶桑基地,沙糖桔園等以及散戶。
2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主要採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這兩種調研方法。本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問卷編制了13道題,其中單選8道,多選5道。資料採用電腦軟體EXCEL處理。訪談人數 7人 ,採用筆記及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的內容。
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根據農業資訊化開展的步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研:
A.硬體設施:調查當地網路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有線電視普及情況;B.服務平臺:瞭解“資訊大篷車”、“資訊直通車”、手機簡訊服務開展情況;C.村民資訊化意識:調研村民資訊化意識,村民利用網路資訊的情況。
圖1 村莊網路鋪設情況
在訪談中筆者得知,xx市對xx鎮有硬體設施的資金投入,但鑑於當地地區實際情況,出現兩種局面:鎮區硬體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農村則將資金應用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上,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良好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
圖1的資料是從被調查者中得出的資料,從中可以看出xx鎮大部分的村莊是沒有鋪設網路的。而從某村的支書口中得知,他們村的網路也是剛剛建好的。
圖2 村民電腦配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