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渴慕神

  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當守聖日,渴慕神的話,並且不可停止聚會,教堂只是一個供我們聚會,團契的一個場所。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敬虔人默想神的無限威嚴、能力和聖潔,對他肅然敬畏,再思想神從加略山湧流出來的豐盛憐憫與恩典,他的心就被這位愛他的神所全然佔據。他單單以神為滿足,但從不滿足於目前所經歷到的,而是不住渴求能更多更深入地與神相通。

  或許這種渴慕神的觀念對今日許多基督徒來說頗為陌生。我們所對侍奉神的理解,就是忙於事工。我們也許會在讀經禱告時,有片刻安靜。但是渴求神的觀念——渴望深入地與他相交,享受他的同在——似乎有點兒過於神祕莫測,而且近乎狂熱。我們情願基督教信仰是比較實際的。

  可是,還有誰比保羅更實事求是呢?誰比大衛更深受日常生活的掙扎所纏繞呢?縱然保羅與大衛要肩負種種責任,他們還是渴求有更多與這位永活真神相交的體驗。聖經自始至終都指出這正是神為我們安排的計劃。根據創世記第三章的記載,神在園中行走,呼喚亞當,盼望與他交談。在啟示錄二十一章,約翰在異象中見到新耶路撒冷城從天而降,又聽到神的聲音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3節***神計劃與他的子民相交,直到永永遠遠。

  今日主耶穌仍然對我們說他昔日對老底嘉教會所說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依約翰時代的文化,與人共膳表示彼此有進一步的溝通,因此耶穌是邀請我們向他敞開心門,與他相交。他願意我們能認識他更多;如此說來,我們對神的渴慕是主親自播種在我們心田裡的。

  這種渴慕神的心令敬虔人的生命散發溫暖。敬虔的氣質絕對不是嚴峻冰冷的。人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誤把一套律法主義的道德觀念視為敬虔。願意花時間與神在一起的人必能照射出神的榮光,散發溫暖,令人喜歡與他接近,而絕不會是冷冰冰又令人生畏的。

  渴慕神也帶來榮耀神和討神喜悅的意願。保羅同時表示渴望認識基督和願意效法他。這是神為我們生命預備的至終目標,也是聖靈在我們裡面工作的目的。在以賽亞書二十六章九節,先知表達自己對主的渴慕,他的用詞跟詩篇作者的十分相似:“夜間,我心中羨慕你,我裡面的靈切切尋求你。”請留意他作出這表示之前,剛剛表達了對神的榮耀的思慕:“我們心裡所羨慕的是你的名,就是你那可記念的名。”***8節***可記念的名***譯者按:新國際譯本“NIV”作renown***與聲譽、名譽和顯赫地位有關,在神來說,這關乎他的榮耀。在先知心裡,渴求神的榮耀和渴慕神是不可分割的;這兩種思慕是並行的。

  這就是獻身於神——敬畏神,也就是對神產生尊崇敬畏的態度,同時在心靈裡深深領會神對我們的愛,這愛是透過基督代贖之死彰顯出來的。上述兩種態度互相補足,相輔相成,令我們自心靈裡產生強烈渴求,渴慕這位在榮耀和威嚴中如此可敬可畏,又甘願紆尊降貴去愛和憐憫我們的神。

  基督教講章:主啊,我的靈魂渴慕你

  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可6:30-32***

  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路5:15-16***

  聖經中講的“信、望、愛”就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三德,要見證三德絕對是需要自己的追求和上帝的恩典。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立志行善由得自己、行出來卻由不得自己。所以我們需要靈脩,需要與主有親密的交通。願今天的題目“主啊,我的靈魂渴慕你”成為我們的禱告和實際,是想談談我們的靈脩生活。

  “靈脩”是我們的靈性修養,是我們心靈裡面的一種修煉,通過修煉或者心靈的修養來幫助自己能夠深刻的認識自己和真正的認識上帝。

  我們需要時間來反省我們的生活,為找到上帝的面容,使我們與上帝相遇,在我們的生命中,經歷到上帝的真實同在。在生活中我們需要上帝恩典的同在,上帝聖愛的肯定,這樣可以重新點燃在我們裡面起初的愛心和熱情。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的壓力,會感到失望、倦怠、厭煩、無力,或者我們就像被許多的荊棘擠住了讓上帝話語的種子窒息了。耶穌曾經講過一個“撒種的比喻”,並且也作了很詳細的解釋:“***耶穌***對他們說:‘……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可4:13-19***基督徒的生活中必須要清除掉這一些荊棘,這樣就可以使上帝的道有機會重新生長並且結出果實來。這就是我們基督徒需要靈脩生活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對靈脩生活有許多誤解,以為基督徒的靈脩生活就是每一天讀一些聖經,不忘記做一些禱告、也唱一些詩歌、或者默想一些事情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基督徒的靈脩生活是為了要與上帝有一種美好的關係,能夠從上帝那裡支取生活、行事為人的力量,然後使自己慢慢地往一個成聖的方向邁進。

  基督徒的靈脩生活應該是相當豐富的,不拘泥於某一種方式,或是固定在某一些方法上。教會中傳統的靈脩方式有讀經、禱告、唱詩、看書、默想等等。

  首先是讀經:讀聖經有很多方法和目的,為掌握聖經知識需要讀聖經,為講道需要讀聖經,為牧養教會需要讀聖經,為靈性生命的長進需要讀聖經。靈脩讀經絕對是非常個人化的,不是為了別人而讀聖經。說真的,別人不需要你去讀聖經,因為只有自己長進了,只有自己成長了,才有可能去幫助別人,如果自己不成長而讀聖經的話只能是讓自己越來越驕傲,越來越遠離上帝的話語。

  其次是禱告:保羅是很會禱告的人,也有很多關於禱告的教訓,他的禱告是為了對復活的主耶穌的力量永遠常新的體驗,或者要體驗到上帝在基督裡賞賜給每一個人奇妙的愛。所以在靈脩禱告中是要得到力量而不是物質的享受。

  還有唱詩:靈脩當中的唱詩不是為了動聽,不是為了感動別人,說實在的,只要是對自己的靈性生命有幫助就可以,至於怎麼樣來唱詩是另外的事情了。

  在靈脩中還要知道“避靜”這一件事的重要。避靜就是退省,這是教會傳統中的一項靈脩活動,它來源於聖經,聖經中多次記載了舊約先知、主耶穌及其門徒的退省禱告。在教會歷史中,避靜一直來都是神職人員和其他委身上帝而生活的人必不可少的靈脩活動。避靜實際上是一種我們與上帝有親密交談的靈脩生活。我們的靈脩生活就是:人在自己的內在生命中,一定要努力調節本性的傾向,得到好的習慣,使判斷事理、立身處事效法耶穌的榜樣。避靜的方法完全是我們的內心裡與上帝之間的交談,而不是外在的。保羅在歸主以後,為了準備徹底地為主使用,曾進到曠野隱修了很長時間。他在曠野直接與主面對面的交通,所以就有三層天的經歷。避靜就是在上帝的光照下來省察自己。對我們來說一定要思考,耶穌的真正影響在哪裡?在我們的生命中排在最先的是什麼?耶穌是我生命中的嚮導嗎?我願意跟隨耶穌並且讓他決定我的生命之路嗎?

  有一位修士對蓋恩夫人作了靈脩上的指點。蓋恩夫人孤心苦詣,孜孜追求屬靈生命,希望找到上帝,可總覺得自己與上帝還是咫尺天涯,因此她非常苦惱。修士聽了她的訴說後很平靜地對她說了一句話:可敬的女士,多年來您只是努力在外面尋找上帝,可是上帝並不在你外面,而在你裡面。這一句話是說到點子上了,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流浪,實在就是我們每個人信仰與心路歷程的寫照。耶穌也明明對我們說了:真正的朝拜上帝,並不一定在哪座山上或哪座聖殿,而是“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3***

  靈脩生活的果效不是要掌握很多的聖經知識、也不是會做很長或是很感人的禱告,靈脩生活絕對不是用數量和知識來衡量的,靈脩生活一定是有具體果效的,那就是需要有實際的成長,達成基督徒成聖的境界。

  聖經中有很多美好的靈脩生活的見證人。保羅絕對是我們的榜樣,他的靈性境界是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可以知足了;耶穌自己更是我們在靈脩方面的美好榜樣。靈脩的果效就是要學像耶穌,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自己能夠與耶穌永遠保持一致,要想到一些事情:耶穌總是喜歡我的,耶穌常常是以慈愛的眼光注視著我,而且在靈脩以後是越來越感到耶穌認識我並且愛我。所以靈脩的結果事實上就要接受耶穌的挑戰,真正地讓耶穌來做自己的主,讓耶穌來打擾我的生活。

  一位神僕叫巴西,有一段“耶穌挑戰我”的文字描寫,用在靈脩生活中是非常貼切的:

  我大發雷霆,他***指耶穌***告訴我:寬恕!

  我害怕擔心,他告訴我:鼓起勇氣!

  我猶疑不定,他告訴我:自信!

  我煩躁不安,他告訴我:安靜!

  我願意走自己的路,他告訴我:來跟隨我!

  我制定自己的計劃,他告訴我把它們扔掉!

  我願意有我自己的生活,他說:放棄你的生活!

  我相信我是好的,他說:好是不夠的!

  我喜歡對別人發令,他說:服從!

  我喜歡理解,他說:相信!

  我喜歡安靜生活,他喜歡我被打擾。

  我喜歡暴行,他說:祝你平安!

  我想報復,他說:給他另一邊面頰!

  我選擇憎恨,他說:愛你的仇人!

  我喜歡做最偉大的,他說:學習向小孩子一樣微小!

  我注視最好的席位,他說:坐到最後邊!

  我喜歡被注視,他說:關上門在暗中祈禱!

  從巴西這一段話的真正含義就會觸動我們必須要調整平時的靈脩生活。

  嚴格來說基督徒的靈脩生活是需要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一種真實經歷。其實,作基督徒很痛苦的事情就是效法基督,很痛苦的事情就是有真正好的靈脩生活。舊約大衛的經歷,新約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的掙扎、保羅的嘆苦等都是例子。一個想要成聖的基督徒,一定要經歷這一個痛苦的靈脩生活的階段,經過這一個階段以後他就成長了。

  基督教講章:你是否真正渴慕天家的團圓

  弟兄姐妹主內平安,今天是中秋節,首先祝大家節日快樂、中秋蒙恩!中秋意味著團圓和豐收。我想大家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我們都願意和我們的家人一起過中秋,但是遺憾的是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其他原因無法和家人團聚。慶幸的是雖然現在我們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和他們在一起的;慶幸的是今天是週日,我們可以在神的家中彼此團聚;慶幸的是我們和我們的家人如果都是上帝的孩子,我們就不必憂慮離開世界之後會分開,因為到我們與天父面對面時,我們將永遠團聚在天父為我們預備的美好家園中。想想看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但是弟兄姐妹,請你想一想,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有多少可以在那時和你一起團聚?中秋短暫的團聚使我想到了天家永遠的團聚。我們是否可以和他們永遠團聚在一起?這是我們在中秋團聚時應該思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今天我願意和大家一起思考《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20節的經文。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的最後一段經文是主耶穌基督被釘復活以後,即將昇天時和門徒們分享的最重要的資訊。門徒目睹耶穌受難的痛苦和驚險後,懷著激動而異樣的心情再一次與耶穌相見。這一次相見從表面上看意味著告別,但事實上它意味著永遠的團聚,意味著不只是十一、二個人團聚,乃是萬民在上帝面前的團聚。所以耶穌將大使命交給門徒,經上說:“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這是耶穌託付給門徒的大使命,也是託付給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的大使命。我願意從以下四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使命——引人回家。

  一、試問是否渴慕天家?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真的渴慕天家嗎?記得很久以前,我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真的渴慕天家嗎?如果主現在來接我,我會欣喜若狂嗎?我真的有那麼渴慕嗎?我為去天家做好充分準備了嗎?當我們真正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誠實地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會找到答案——我們是否真正渴慕天家。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話說明了黃山在中國諸山中的地位,告訴我們黃山的美景不宜錯過。幾年前的五一節,我有機會和幾位好友一起遊覽黃山,至今我還記得當時激動的心情。那是我們策劃了很久的一次出遊,一直等待五一節快點到來,甚至在火車上都極其興奮,不斷看錶,希望早點到站。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旅遊:與朋友們一起分享美景是最快樂的事。試想一下,此時你有一份請帖可以參加你最想去的筵席;你有一張門票可以去聽你嚮往多年的音樂會;你有一張入場券可以去看你最熱愛的賽事;或者有一件期待已久的美事正等著你,你會怎樣?用這樣的心情可以檢驗一下我們是否渴慕天家,檢驗一下我們是否真的意識到天家——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天家,比黃山,比世界上你所能看到、所能想象的任何美景更加美妙。“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約十四1-4***耶穌所預備的會超過我們所求、所想和所見的:“神能照著執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啟示錄》裡描述了上帝為我們預備的那永不震動的國度,美麗、豪華令人神往。請大家閉上眼睛,隨我所讀的情景想象它的美妙:“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紅璧璽,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門是一顆珍珠。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列國要在城的光裡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裡原沒有黑夜。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啟二十一18-27***

  弟兄姐妹,上面所描述的黃金碧玉和翡翠瑪瑙,是我至今不曾見過的,但是我確信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家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真的渴慕嗎?如果我們渴慕,我們就可以進入,如果我們羨慕,我們就會與我們的親人朋友分享。弟兄姐妹,我們是何等幸福,上帝將未知的明天告訴我們使我們明白,即便是死亡也不用懼怕,因為他永遠與我們同在,併為我們預備了美好的天家,在等待我們。上帝希望我們愛慕天家,更希望更多的他手所造的人回家。天父期待我們回家的心情,跟父母盼望孩子回家的心情是一樣的。我在北京侍奉,我媽媽在老家,我每週會在固定的時間和媽媽通電話。可有一週因為特別忙,直到週五晚上十一點才想起來給媽媽打電話。我覺得非常內疚,儘管我知道媽媽習慣早睡早起,這個時間應該已經上床睡覺了,但我還是拿起了電話。電話一撥通,媽媽馬上就接了。我問媽媽怎麼這麼晚還沒休息,媽媽說:“其實我已經睡了,但我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只要你給我打電話我就能聽到,我一直在等你的電話。”中秋節媽媽知道我不能回家,但在電話裡還是問我:“中秋能不能回家?”媽媽的電話使我懂得天父期待流浪的孩子回家的心情。

  其實,無論是作為孩子還是為人父母,我們都能夠體會到父母盼望孩子回家,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之情。那麼論到我們的天家,我們真的渴想我們的天家嗎?我們真的願意回到父的懷抱之中嗎?我們的天父期待我們的心能夠歸於他,不但是在末日審判的時候,我們能夠與他在一起,他更希望我們能夠帶更多的人和他團聚。

  二、與人分享

  只有我們愛慕天家,我們才可以與人分享。記得有一位姐妹說過:從前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天父愛的甜美,沒有感受到天家的美好,但是當我經歷了上帝的恩典之後,我發現它就像很好吃的巧克力,見到別人我情不自禁地就要與人分享。是的,這就是上帝賦予我們的使命,他不但願意我們得享福音的好處,而且願意我們與他人分享,所以我們要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從耶穌的命令中“去”和“萬民”這兩個詞,表明主是讓我們積極主動地贏得失喪的人,抓住一切機會與人分享。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有一位牧師分享的,他錯過傳福音的機會的痛苦經歷。有一次這位牧師去一家餐館吃飯,來給他送飯送茶的是一位女服務生。當這個服務生送餐過來的時候,這個牧師心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動,一定要傳福音給這個服務生。但這位牧師覺得自己是男性,又是第一次跟這個女孩見面,於是有些躊躇,沒有開口,繼續吃飯。儘管聖靈一直在感動他,他還是吃完飯就走了。離開之後,他一直有感動要回去傳福音給那個女服務生。最後他實在不能壓抑這種感動,就回去了。可是當他向領班打聽那個女孩的訊息時,聽到的卻是,那個女孩給他送完餐之後就跳樓自殺了。當牧師聽到這個訊息後,他的心裡痛苦萬分,他錯過了一次傳福音的機會,讓那個女孩還沒有認識基督,就痛苦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再也沒有機會聽見福音了。後來這個牧師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講這個見證,因為他沒能夠在一個人需要安慰和幫助的時候,將上帝的愛傳講給她。

  聽到這樣的見證讓我們覺得難過,遺憾,但是弟兄姊妹你們知道嗎?據統計,每天在這個世界上死亡的人數超過十五萬人。我們不知道,這些人將在哪裡度過永恆?他們能得到永生嗎?我們有沒有給他們傳講上帝的福音?可能我們會說,我很願意傳揚上帝的福音,但是有很多的原因使我沒有辦法去做。我們的理由可能大致有以下幾種,甚至更多: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恥笑;懂得不多,不知道講些什麼;害怕失去朋友,因他們不想談論;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實覺得福音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是否深知一個人的靈魂的價值,是否知道傳福音對於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每天我從步行街走過時會碰到幾個年輕人熱情地介紹他們理髮店的各種產品,希望人們嘗試。我雖然不太喜歡他們的這種做法,但我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生意不顧別人的看法,不怕拒絕,而我們卻不可以為了最美好的福音,為了愛我們的上帝付出,實為可悲。據一家基督教的雜誌統計,今天的教會中願意投身於傳福音事工的人並不是很多,數字小得可憐,只有百分之一的信徒願意。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如果我們每傳一次福音上帝就會給我們一百萬,試想以上這些理由還會存在嗎?我想絕對不會。我們會竭盡全力來完成這一使命,甚至願意作一個全職的傳福音者。我這裡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應該作全職的傳福音者,而是鼓勵大家竭盡全力將福音傳給我們周圍的人。因為上帝看一個人的生命比這個世界還要寶貴。那絕對不是一兩百萬的問題。他為了使我們得到永恆的生命,他倒空自己,捨棄了自己的生命。十字架的愛的代價是我們難以回報的,但是當我們傳福音時,上帝的心意就會得到滿足。當我們用愛心去傳揚主的福音時,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恥笑;懂的不多,不知道講些什麼;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等等困難就都不復存在了。雖然有人會拒絕你,但你已經將福音的種子撒在了他的心裡,上帝會使種子慢慢發芽。“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一二六5***雖然他們當時恥笑我們,但當他們真正明白時會感激不盡,上帝也會賜給你獎賞。我們雖然懂的不多,但對於不信的人來說,我們懂的總比他們多,將你知道的告訴他,上帝就會作工。當我們回答不了他們提出的問題時,如果他們真的想知道答案,我們可以留下他們的***,回來查考後發郵件或打電話給他們,這樣既增加了彼此聯絡、建立關係的機會,同時也使我們個人有所長進。昨天和一位姐妹去了裁縫店,我被這位姐妹傳福音的熱情所感動。她以前曾經向這位裁縫講過福音,這次姐妹邀請裁縫和她一起做禮拜,開始裁縫藉口有事情推託,但姐妹一再邀請,她還是同意了。回來的路上我對她說,真的感謝上帝藉著你傳揚佳美的福音,姐妹說:“其實我最開始真的不知道要給她講些什麼,因為我知道的有限,但是上帝卻藉著我們熱情的行動在人們心中動工。”感謝神,現在她就坐在我們中間,願上帝祝福她。

  三、分享耶穌的妙愛與聖言

  我們很願意傳講福音,但不知道分享什麼,這的確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耶穌告訴我們:“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所以我們傳講的內容應該是耶穌基督並他的道,以及我們所經歷的耶穌的妙愛。不可小看神的話語,聖經上告訴我們說神的話語是大有能力的。“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當我們傳講神的話語時神就會作工。我願與大家分享一個職業間諜、殺手重生悔改的見證。這個職業間諜、殺手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警方抓到關進了監獄。她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但卻有著一顆冰冷的心,她所製造的這起毀壞性的案件,死傷了三百多人,但是她沒有任何愧疚感,並且死不開口。於是警方找來了牧師,希望牧師開導她,使她能夠把事情經過說出來。可牧師去了多次,也說了很多話,這個殺手就是一言不發,因為她的人性已經被扭曲了。於是牧師換了一種方式,他照常去,但不再試圖跟她講話,而是讀聖經給她聽。就這樣,讀到第三個月的時候,這個殺手流淚了。後來這個殺手說,其實在她聽牧師讀聖經時,她的內心不斷地被觸動,她本能地抵制這種觸動。她給牧師講了她的經歷。她七歲的時候就離開了父母,被抓起來做特種人的訓練。她的身邊一直帶著一個十字架,但是她不知道這個十字架到底意味著什麼。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她的媽媽在床邊為她禱告。當牧師為他讀聖經的時候,她終於明白了,十字架代表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而死。終於,神的話語感動了她,使她認罪悔改,獲得重生。儘管由於罪責嚴重,她還要面對死亡,但她的靈魂已經得救了。所以,我們絕不可小看神話語的力量。

  四、能力來自上帝本身

  以上問題都解決了,但是我們真的是沒有能力使人悔改歸主和我們一起回父家。很多次的挫敗經歷令我們傷心,使我們對傳福音失去了信心。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是一切權柄的擁有者,並且只要我們去做,他就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多麼令人振奮的訊息!只要我們傳福音,那位全能者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雖然我們沒有能力使他們改變,但是神有能力使他們改變。如果我們嘗試著去給別人傳福音,如果我們嘗試著用愛心說誠實話,教導他們的話,我想他們一定會發生改變的。

  週五晚上我試著給我的一個朋友打了個電話,我們認識已有十年了,但她不是基督徒。打電話之前,我禱告求問上帝如何給她講。我準備先祝她中秋節快樂,然後對她說希望她能有機會來教堂。但當我還沒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她就說:“新潔,聽說你們的教堂現在建得很漂亮,什麼時候我要去那裡看看。”我說:“好,這周你來吧。”她說:“如果這周有可能的話,我一定去。”現在,我不知道她有沒有來,我希望她今天能來。所以,我們會發現,當我們有勇氣、有膽量,用愛心去傳福音給別人的時候,神會在我們中間做那奇妙的事。這個經歷使我看到了上帝的大能。《羅馬書》一章16節告訴我們:“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另外一處經文還告訴我們:“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三6-7***所以弟兄姐妹,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使人悔改的能力來自上帝本身。

  最後我願意以一首小詩“朋友”作為今天證道的結束:我的朋友,現在我站在審判臺前,我覺得你應該受到指責。在地上時,我天天和你在一起,但你從來沒有向我指明通往天堂的路。你知道上帝是真實而又有榮耀的神,但你從來沒有把他的故事講給我。因此我對上帝一無所知。你本來可以救我脫離現在的苦境,但你沒有。在世上雖然我們生活在一起,但是現在我被審判,都是因為你沒有與我分享福音。你教過我很多,不錯,我相信你,稱你為我的朋友,但是你沒有將最好的拿出來。你本來可以使我逃脫此時的厄運,但如今我發現為時已晚。朋友,我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聊天,但是你沒有把生命之光與我分享。你讓我活著,讓我感知被愛,也是你讓我死,因為你知道我不會活得更久。是的,我稱你為我生命中的朋友,我一生相信你,但是此時在可怕的審判臺前我不能稱你為我的朋友。

  弟兄姐妹,這是一位沒有聽到過你與他分享福音的朋友將來對你的控告和指責。弟兄姐妹,很多人不是不願意相信上帝,乃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了解上帝。《羅馬書》十章13-17節:“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可見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願我們在家庭、工作和生活中成為那腳蹤佳美的福音使者,將神的道和耶穌的妙愛與人分享,引人回家!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