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勵志先鋒劉傑鵬的故事
“海西勵志先鋒”,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個人榮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海西勵志先鋒的故事,供大家參閱!
劉傑鵬是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2013級軟體技術專業一名大三學生。由於小時候家庭貧困,他的求學經歷曲折複雜。但這一切卻阻攔不了他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他不僅成績優異、在學校擔任學生幹部,還多年來熱心公益,用勤學和愛心譜寫了一段窮且益堅的青春故事。
劉傑鵬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在他出生剛滿三個月的時候,母親就離他而去。因此,家裡的重擔就落在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父親一人身上。父親不能幹重活,平時只能在家做些簡單的手工活,收入勉強餬口。家庭經濟困難致使他讀完小學一年級就輟學在家,平日裡做完家務,他就會拿出向鄰居小孩借來的書本看。
2013年,通過刻苦學習,劉傑鵬考上了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他邊學習邊兼職,雖多處兼職,但也不曾落下專業學習。他每次兼職下班回到宿舍總是筋疲力盡,但依然堅持完成功課才休息。有時候實在太累了太困了就趴在書桌上眯一會兒,但這一會兒就是三個小時過去了,醒過來已經是凌晨三四點,然而,他仍舊繼續完成剩下的功課。
堅持付出總有回報,在2013-2014學年中,他的專業成績及綜合測評分都位居班級前列,獲得了學校三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學習和打工之餘,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因勤學肯幹,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在班級或學校擔任主要學生幹部。
臨近中秋,劉傑鵬和其他漳州義工協會的隊友們從漳州的愛心人士那裡籌得善款,購置了月餅、麵包等禮品,要獻給福康醫院、漳州兒童福利院等需要節日溫暖的人。
劉傑鵬說,從小到大父親都告訴他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要感謝每一個對他們伸出援手的人,每次一想到父親把他撫養長大,他就覺得要更加努力學習還有工作來報答父親。
在校期間,劉傑鵬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漳州市優秀志願者”、“廈門市志願者先進個人”、“廈門市愛心志願者”、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第二屆“感動校園人物”、“學風建設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取得中國創業SYB合格證書。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律師,幫助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他堅信,風可以吹走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苦難中走出的“海西勵志先鋒”
“我想當個老師,教孩子們做個好人。”
父親骨瘦如柴,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什麼事都不能自理,只能睜大雙眼不斷地大聲哼哼著。
母親患了十多年類風溼,膝蓋無法彎曲,只能拄拐行走,下個臺階都要靠人攙扶。
生長在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19歲女孩葉秋盈卻從未抱怨命運的不公,從未喪失對生活的希望。她用瘦弱的雙肩,擔起了家庭的擔子。她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2012年,她被提名為首屆“海西勵志先鋒”候選人,最後獲得廈門市提名獎。一場高燒讓父親全身癱瘓
同安蓮花鎮後埔村,村裡有許多村民自建的豪華樓房。一座兩層小樓,顯得很不起眼,這就是葉秋盈的家。
兩層小樓,實際上只有一層住人,二層建好後沒有裝修,還是毛坯。
葉秋盈的父親葉英德癱坐在客廳一角,雙眼盯著來訪的導報記者,不住地大聲哼哼。母親葉智戀坐在另一邊,她的椅子很特殊,在一把塑料椅上多放了一個板凳。她的腿是僵直的,只有這樣墊高才能順利坐下。十多年類風溼,讓她的膝蓋無法彎曲。
葉秋盈五歲那年,葉英德發了一場高燒,早期還能勉強走路,後來就走不動了,到現在全身癱瘓,也不能說話,吃喝拉撒都要靠人伺候。
父親癱瘓,母親殘疾,這家人失去了全部生活來源,只能靠低保金和親朋的救濟艱難度日。葉家的房子,也是親戚們幫忙籌錢蓋的。父親激動的目光讓她心懷感恩
父親病倒時,秋盈才五歲,弟弟剛出生。洗衣、煮飯,照顧弟弟,給父親餵飯、喂藥、洗澡……她小小年紀,就要學會擔起家庭的重擔。
但秋盈從來沒有埋怨過命運的不公,反而還充滿著感恩。
今年高考,秋盈的成績不算很漂亮,480分,但比本二線408分高出72分,考上一所師範類院校,問題不大。“我真的考上大學了!”當聽到女兒的這句話時,葉英德原本還平靜的臉龐抽搐起來,目光變得十分激動,雖然不能言語,但他用很大力氣,特別大聲地哼哼起來。“爸爸雖然不能講話,但他能聽得懂我說的話。”她明白,父母雖然失去了勞動能力,父親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但對兒女的愛,卻永遠也不會消失。獲“海西勵志先鋒”提名卻隻字未提
正是一顆感恩的心,讓秋盈身上充滿了陽光。在高中,她非常活躍,高一時就擔任了班級團支書,常組織同學開展志願者活動,到社群打掃衛生撿垃圾,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
2012年,省委教育工委等14部門聯合開展了首屆“海西勵志先鋒”評選活動。在貧寒家境中依然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葉秋盈,得到了學校的推薦,併成為廈門市的四位正式候選人之一。
經過幾輪評選,她沒能入圍全省“海西勵志先鋒”,獲得了廈門市提名獎。不要小看這個提名獎,全市也只有四人獲得。
“海西勵志先鋒”,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個人榮譽。可是,秋盈在採訪中卻隻字未提,導報記者返回後在網上搜索,才知道她的這個榮譽。
“海西勵志先鋒”獲得者吳振旭:燒傷阻擋不了追求
他對未來滿是憧憬,卻因一場無情的火災造成了左手殘疾和麵部燒傷。他永不放棄,在迷惘中點亮希望之燈,一步步帶著夢想前行。他有個夢想,畢業後回家當個普通鄉村醫生,回報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就是福建省首屆“海西勵志先鋒”人物獲得者——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學生吳振旭。
成長苦難創傷幼小心靈
今年24歲的吳振旭,個子不是很高,臉部有著燒傷的疤痕,不過給人從容樂觀之感。在吳振旭一週歲的生日當天,由於一次意外的火災,致使他全身嚴重燒傷,再加上後來的治療不到位,導致左手殘疾和麵部燒傷。小時候,他除了對自己的爸媽喊疼外,並沒有意識到命運已悄悄為他關上了一扇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地在別人態度中讀出了“與眾不同”。於是他變得不愛跟其他人交流,經常一個人默默獨處,有時候甚至一度因殘疾而低沉。
不過他的父母從沒放棄他,而是教他一步步去學著生活自理。在吳振旭3歲的時候,他父母就開始教他基本生活技能,諸如吃飯、刷牙、洗臉、洗澡等。在這個過程中,他嚐盡了苦楚,有時候剛把碗端起來,一不小心就摔破了,甚至連簡單的擰毛巾對他而言也是個大難題。在父母的鼓勵和手把手的教導下,吳振旭漸漸地學會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雖然不是很嫻熟,但對於他來說已經很不簡單了。
雖然有著父母的呵護,但吳振旭還是難抑內心深處的自卑。讀小學和初中時,內向封閉、沉默寡言的他經常和同學鬧矛盾。“充滿陰暗、充滿絕望”,吳振旭用八個字來形容那段生活。
迷惘中恩師指引成才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高一那年,他遇到了一個活潑的英語老師何老師,也正是何老師讓他燃起了生活的信心與熱情。“是她讓我有了一個徹底的改變。”吳振旭說,在教學過程中,何老師一次次地與吳振旭促膝談心,用坦誠、鼓勵的話語,感化著吳振旭的內心。
多年過去,當時老師跟吳振旭講了什麼,他幾乎都忘記了,但是其中有一句話他卻一直記到了現在,那就是“命運在你面前關上一扇門,你也能會為自己開啟一扇窗。”“那句話對我的感觸真的非常大。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漸漸地變得開朗起來了,學習成績也提了上來。真的非常感謝那位老師,如果沒有她當時的苦口婆心,我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轉變。”吳振旭的話語裡滿懷著對那位恩師的感激之情。
轉眼間,吳振旭迎來了高考。經過一番考慮,他填報了漳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並被順利錄取。
帶著醫學夢想勇敢挑戰
2010年9月,吳振旭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大學報到。對於剛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新的學校處處都很新鮮。但是,慢慢地他聽到了一些質疑聲——“左手殘疾的人能把醫學學好嗎?”面對質疑,他並沒有輕易放棄,也沒有一絲頹廢,反而激起了“鬥志”。那時候他對自己說了一句話:“別人學得會,我也一定學得會,不管什麼困難,只要面對就一定會解決。”
“大火只是燒傷了我的臉和手,燒不滅我的醫學夢想。”吳振旭一直這麼堅信。但是乍一開始學醫,他要面對的現實依然殘酷。學習過程中,他總會碰到用一隻手解決不了的狀況,怎麼辦?吳振旭絞盡腦汁把這些問題都一一化解了。比如在內科體格檢查時,吳振旭就嘗試用左手去體檢。儘管剛開始和標準相比有些誤差,不過這並不影響結果;在叩診時候,起初他也曾不知所措,到後來別人用右手叩診,他就用左手去叩,雖然聲音不響,但慢慢地也可以鑑別;之後的那些操作實驗,更是充滿挑戰,但他從不退縮,遇到問題都逐步去嘗試、解決,始終沒有放棄對外科的學習,爭取把基本的操作都學會。
經過不懈的努力,別人用兩隻手才能完成的事情,吳振旭一隻手也能做好。專業學習上他不甘人後。學習之餘,他還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有一年為迎戰第十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他每天早上六點起來晨跑,有時候跑十幾公里後還得接著去上課,等到傍晚時分又繼續訓練。吳振旭坦承,跑完感覺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了,還要面對隊員的競爭,在跑圈的時候想過放棄,但懷著“我不比別人差”這個信念,他一堅持就三四個月。訓練時,為了增強體能,他還得通過舉槓鈴加強鍛鍊,而這對於只有一隻手可以握東西的人而言,更是難上加難。不過他堅持由輕到重慢慢練,最後在他人的驚訝中,吳振旭一舉把75公斤的槓鈴舉了起來。最後在大運會上,他以自己殘缺的身軀與那些健全的運動員同臺競技,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的榮譽稱號。
轉眼間吳振旭已經讀到大三,談及今後的打算,他說,“自己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畢業後也將選擇到農村,當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以此來回報鄉親和社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支援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