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故事精選
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門神
門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漢族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門神,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即抓之喂虎。
後來《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闢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如晉幹寶《搜神記》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這中間,桃亦是人們崇拜久遠的植物,人們認為桃多子多福,是長壽的象徵,因此能夠除災避邪制鬼驅怪,而老虎為百獸之王,能夠“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故畫虎於門,鬼不敢入”。
這種信仰一直流傳至今,除夕之時人們常常在門上貼上畫有二神與虎的畫,並掛上桃枝或桃人和葦索,以驅鬼辟邪。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是,畫中神人除了神荼鬱壘外,還有唐代出現的鐘馗,元代以後出現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嶽***岳飛***二元帥。
篇二:樂羊子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有一年,樂羊子決定外出求學,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紡線織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說他太想家,不想求學了。妻子聽後,什麼都沒說,而是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成了兩半。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說:“織布機上的這些布看起來很美麗,但他們都是由一根根絲線慢慢累積起來的,現
在我一刀就把他們剪斷了,等於前功盡棄。你在外求學,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你這樣半途而廢,怎能學有所成?”樂羊子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繼續求學了。
樂羊子因想家欲終止學業,遭到他妻子的反對。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要靠勤奮與堅持才能精進。在學習中,青少年不能隨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困難所嚇倒,更不能為自己找一個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
篇三:陶宗儀持之以恆
宋元時期,有個叫陶宗儀的人,他從小就堅持刻苦讀書。即使在田地幹活的間隙,他也不忘看書。田裡沒有紙,每當想起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他就立即摘取樹葉記錄下來,回家後儲存在一種口小腹大的瓦罐裡,等存滿了就埋在樹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年中竟積攢下十幾罐樹葉。有人問陶宗儀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學習就應該持之以恆。”
後來,他把瓦罐一個個開啟,取出來時積累起來的樹葉,重新進行整理、修改,最後寫成長達30卷的《輟耕錄》。《輟耕錄》記錄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風貌,成為後人研究宋元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陶宗儀刻苦讀書、持之以恆的故事告訴大家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對於青少年來說,要珍惜當前良好的學習環境,擠出時間來學習,這樣知識就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個人的綜合素質就會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高了,其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就會相應提高,看問題的視野才會開闊,學習技能才會得心應手。
篇四:李謐青出於藍
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孔璠知識淵博,為人謙虛,學生們都很敬仰他。李謐拜他為師後,學習非常刻苦。沒過幾年,甚至連孔璠都有不如李謐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讀書時不太理解書中的一段話,就請教李謐:“你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李謐認真地分析了那段話,然後詳細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有人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不在乎地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老師也不是固定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做老師。”問他的人聽了,信服地點點頭。
《增文賢文》中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孔子說:“後生可畏。”李謐的老師孔璠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可見,對於任何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我們都不能輕視,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律的具體體現,前人已一語道破了其中玄機。青少年應該知道:只要別人比我們懂得多,無論他是什麼出身和什麼年齡,都有資格做我們的老師。同時,要端正學習態度,不懂就問,虛心請教,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