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茶具知識

  紫砂壺是我們泡茶經常用到的一種茶具,使用紫砂壺泡茶也有很多優點,使用紫砂壺也有要注意的地方,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紫砂茶具知識普及

  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紫砂壺燒製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製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紫砂壺岩石層下且分佈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釐米至一米不等。

  如長時間不用時紫砂壺內會有味道,去除味道的方法就是在壺內注入開水後,當壺熱透再倒出注入冷水,反覆幾次就沒有味道了。因為紫砂泥本身具透氣性和收縮性,在具到冷熱時就會像人的毛孔一樣會收縮與張開。但如果你的壺不是真正的紫砂壺就不要用這種方法了,如果是普通的泥壺這樣會開裂的。

  詳解手工紫砂茶具的三大優點

  1、手工紫砂壺顆粒大小跨度大,顯現自然美

  真空練泥其顆粒大小劃一,摻入的砂子又粒徑一致,練出的泥固然比較純淨,燒成之後,從泥料的肌理角度看,有人為造作整齊劃一的單調感。猶如一束美麗的鮮花,朵朵一樣開放,看似美。但是這是通過人的選擇採摘來的,是清一式的美。不能說是“完美”。完美是由各種美組合而成的。比如一棵漂亮的茶花樹上有盛開的花,有側開落瓣的花,有綻瓣初放朝上的花,有含苞欲放下垂的花,高低、橫斜、偃仰、服侍其自然狀態,恐怕是最高明的花鳥畫家也難以表現。這就是自然美。是完美。手工泥全手工壺的材質就表現了這種自然美。而真空練泥製作的壺表現出的是整齊劃一的做作美、營造美。

  2、手工紫砂壺是最易養成“包漿”的壺

  由於手工泥全手工壺顆粒大小不一,內壁鬆而外表緊,內壁疏而外表密,透氣性好。所以,沏泡時茶葉容易從壁內反滲透到全壺,初泡時,壺的全身熱氣直冒,而又不“出汗”,這與真空練泥製作的壺有極大的差異。真空練泥製作的壺在養壺時。茶汁一般是從壺面通過壺內水的高溫烤乾而逐漸包漿的。因其材質密度太大。成型時又加上一道反面擋坯的力,因此茶汁由內壁滲透薊表面的成分極少。手工泥全手工壺用不薊幾天,其包漿效果,就像其它壺養了一個月一樣。若長期沏泡,搓磨撫摸,那古雅的光澤,如肇慶的端硯,故宮的紫檀椅,溫潤戈比,讓人一見而愛不釋手了。

  3、手工紫砂壺是當今紫砂壺中最佳的沏茶器具

  紫砂壺是沏茶的最佳器。而手工泥全手工壺就是“當今”沏茶的最佳器具。社會在發展,觀念在更新,以後又發明了真空練泥。紫砂從藝人員就像書法家有了瓶裝的墨汁,不願再去研磨寫字一樣。但是,從民國溯向古代,前輩先賢們都用手工泥作全手工壺。今人的此種做法,是延續古人與古人同一的傳統的制壺手段。手工泥作全手工壺佳在何處?——“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今人會友品茗,一天吃茶時間長量又大,次日清晨,刷洗茶具,包括茶壺,從時間上說,不可能讓茶具有“熟湯氣”,即餿氣。而在古代,尤其是農村小戶人家,因為珍惜茶葉,往往總會喝隔夜茶,紫砂壺沏茶有無“熟湯氣”就檢驗出來了。曾經有人嘗試,用同樣是底槽青的一把手工泥和一把真空泥的壺。以同樣多的茶葉,沏茶一壺,兩天後,真空泥壺已有一些變味,而手工泥全手工壺的茶味純正如初。

  初次使用紫砂茶具的注意事項

  壺友們新買的紫砂茶具,初次使用紫砂茶具前該注意些什麼呢?對於名貴的名家紫砂壺而言,最重要的是注重紫砂壺的開光和保養了,為了今後對茶具的品味,所以第一次最重要的。

  1、把新買的紫砂茶具用白水煮至少1個小時。具體方法是將紫砂壺蓋與壺身分開,放入涼水鍋中,將鍋置於爐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1小時後關火。這一步可以熱脹冷縮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

  2、將白水煮過的壺與一塊老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這個步驟叫做去火氣,目的是為了褪掉制壺時高溫煅燒帶來的火氣。

  3、將上面的壺與一段嫩甘蔗頭,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

  4、將上面的壺與茶葉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個小時。完成上面4個步驟後,紫砂壺才可以正式開始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