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畫

  傳統文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整合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加強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做傳統文化手抄報可以發揚傳統文化精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的圖片

>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1***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2***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3***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4***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5***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6***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的資料

  一、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光輝燦爛。形式多種多樣:有栩栩如生的剪紙、有流芳千古的國畫、有工藝精美的陶瓷……雖然傳統文化許許多多,但是我最看中的就屬國畫了。

  國畫中的清明上河圖,讓我念念不忘。清明上河圖有著八百年的歷史。這幅畫是北宋時期張擇端畫出來的。它的長是528釐米,高是24.8釐米。這幅畫的內容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雖然已經流傳了八百年,但是現在還完好無損的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

  張擇端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可是下了很多功夫呢!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又從鄉下來的農夫、有撐的船工、有……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畫中的街市可真熱鬧啊!有店鋪、有作坊、有茶館、有酒樓。上面的人雖然非常多,但是每一人都在幹什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清明上河圖好像讓我們穿梭時間,回到了北宋,讓我們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我給大家講了這麼多我最愛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像歷史長河一樣,流芳千古,流傳至今。我們要把傳統文化祖祖輩輩的流傳下去。最後我想說:“我愛你,我的祖國!我愛你,傳統文化!”

  二、弘揚傳統文化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有:臉譜、剪紙、中國結、刺繡、人偶、武術……

  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相當豐富,其中春節是我國的第一大傳統節日,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俗稱小年以後,年味越來越濃,人們都忙著買年貨,大街上都洋溢著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到了臘月三十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人們都在貼對聯、門神和福字,福字都要倒著貼,意思就是幸福到了我們身邊。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們,都要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當然飯桌上最不可少的是餃子,如果沒有了餃子,這一天都不快樂。人們在一起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欣賞著春節聯歡晚會,又說又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在除夕之夜,我們要熬夜等待著新年鐘聲敲響。到了五、四、三、二、一、“當”的那一刻,人們要放鞭炮、放煙花,來慶賀新的一年來了。為什麼要放鞭炮呢?這裡有一個關於“年”的傳說,放鞭炮可以嚇走“年”。放煙花是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像煙花一樣絢麗多彩。

  第二天一大早,人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飯,就回老家,要給長輩拜年,收壓歲錢,這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件事。到了大年初二,人們就要走親訪友,直到正月十五,人們要看舞獅舞龍,也就預示著年要過完了。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

  三、傳統文化有哪些

  “走嘍,去貼春聯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聯。

  爸爸邊貼邊問我:“遠航,你知道為什麼要貼春聯、放鞭炮呢?”

  爸爸給我講起年的傳說: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它頭上有一隻觸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裡吃人,人們只好上山躲避。有一個老婆婆來到村子裡,人們告訴她“年”的事情,讓她快逃,她卻說她能制服“年”。“年”又來了,她用紅紅的春聯把“年”的眼睛刺得睜不開了,“年”只好用爪子捂著眼睛,接著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裡啪啦的爆炸聲嚇得“年”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原來貼春聯、放鞭炮還有這麼有趣的故事哩!”

  “現在人們還是習慣在春節貼對聯、放鞭炮,不僅僅是驅魔避邪,更重要的是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往左一點!”我正聽得津津有味,爸爸的喊聲把我從沉醉中喚醒。我這才意識到該自己貼春聯了。

  晚上,人們盡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煙花: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彈,有的像流星從天而降,一時間把天空裝扮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喜歡這多彩的除夕,因為它充滿了神祕,充滿了喜慶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