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設計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1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2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3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4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5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1

  傳統文化 十字繡

  十字繡在我國流傳已經很久了,它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因為我的媽媽是一位十字繡高手,她已經繡過七八份十字繡的大型作品了。現在,她又繡了“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有2米多長,74釐米寬,橋上、河上、地上、樹上、房子上、店裡……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圖”上,有挑擔的農民,有趕驢騎馬進城去趕考的,還有走江湖的醫生,留著長鬍子的道士呢!

  這幅畫,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馬,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對面來的一乘嬌子,就在那時,那個騎馬人一下子拉住了馬籠頭,這才沒碰上。不過,這麼一來,卻把馬右邊的兩頭小毛驢嚇得又踢又跳,站在橋頭欣賞風景的人,被毛驢驚呆了,過了好一會才連忙回頭趕小毛驢。

  我真佩服媽媽,她繡出了“清明上河圖”,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2

  傳統文化臉譜

  特點:

  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點:一、美與醜的矛盾統一;二、與角色的性格關係密切;三、其圖案是程式化的。

  臉譜對於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化妝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淨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複雜,特別是淨,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淨的面部繪畫。

  臉譜的類別:

  大家看到的臉譜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工藝美術性臉譜。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繡等手法制作出形態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另一類是舞臺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誇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

  臉譜的起源:

  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