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

  傳統文化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傳承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也是可以製作一份傳統文化的手抄報。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1:唐朝建築的六大特點

  第一、規模巨集大,規劃嚴整

  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面積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區***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巨集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築的巨集敞寬廣,也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隋唐時不僅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這種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佈局的淵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第三、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體量的建築已不再象漢代那樣依賴夯土高臺外包小空間木建築的辦法來解決。各構件,特別是斗拱的構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規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進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對建築設計也有促進作用。

  第四、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都料”,專業技術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設計與現場指揮,並以此為生。一般房屋都在牆上畫圖後按圖施工。房屋建成後還要在樑上記下他的名字***見柳宗元的《梓人傳》***。“都料”的名稱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

  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中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唐時磚石塔有樓閣式、密簷式與單層塔三種。

  第六、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唐朝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巨集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樑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絡,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其實,無論是傳統建築,還是其他領域,每一個朝代都有它獨特的印記,留給後世人觀摩。而唐朝作為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其建築更是獨具一格,給後人留下了更多難能可貴的研究資源。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2

  中國傳統建築中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

  1、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發現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詩經》裡就有“作廟翼翼”之句,說明三千年前的詩人就已經在詩中歌頌祖廟舒展如翼的屋頂。到了漢朝,後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四面坡的“廡殿頂”,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圓形的“攢尖頂”,兩面坡但兩山牆與屋面齊的“硬山頂”,兩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牆之外的“懸山頂”,以及上半是懸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頂”就已經具備了。

  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簷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宋代以後,又大量採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後來又陸續出現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複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築在運用屋頂形式創造建築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特徵之一。

  2、襯托性建築的應用

  襯托性建築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階建築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築。最早應用的並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築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於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現存的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漢代以後的雕刻、壁畫中常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闕,到了明清兩代,闕就演變成故宮的午門。其它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築還有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

  3、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傳統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樑架或在斗拱樑、枋等處繪製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3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許多。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了、剪紙了、陶瓷了、國畫了、書法了……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從書中瞭解到,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法,也特別想學它,可由於那時年齡小,老師把我拒之門外了。現在上學了,又看到班主任唐老師寫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羨慕不已,我心裡又開始癢癢了,也想像老師一樣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來。

  我剛練毛筆字的時候,手中的毛筆總是不聽使喚,寫出來的字橫不是橫,豎不是豎,難看極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毛筆字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寫的作品還在學校展覽呢!我自豪極了。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