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論文範文

  美術技能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師範美術教育專業與一般美術專業院校的教育方式幾乎一致,較為重視美術技能的教授,而忽略了師範性,沒有體現師範美術教育的本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教育論文

  一、我國當前美術教育的主要問題

  相對於功利性的美術教育而言,還有另一種極端是對美術教育的不重視。在一些學生家長眼中,美術是一門“副課”,不能當做孩子學習的重點和方向,學習美術會耽誤其他功課的學習,因此對美術完全不重視。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容易出現美術學習可有可無的思想。同時,在非美術專業的班級中,美術課的時間常常被用於學生自習或是做作業,並沒有進行相應的美術教育;部分高中的美術課形同虛設。這些都對美術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

  二、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改進高中美術教育

  1.改變美術教育的觀念

  過去的高中美術教育延續的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經歷的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具體來說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具體的應對措施,要積極關心學生,對學生要加強引導,改變其不正確的學習觀點或者認識,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這種觀念的改變還體現在師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課改的目標,就必須摒棄之前教師高高在上的教育觀念,教師應積極融入學生。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育的要求。美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的沿襲,更是一種創造,學生在模仿教師或其他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將之加入美術創作。而此時的創造是一種無意識的、不成系統的、具有隨意性的創造。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是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加工創作一幅能夠表達自己思想或意義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學生進行適量的頭腦風暴訓練,以培養其創新能力。

  3.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感知力、對美術技能的熟練度,然而這些對於新課改的要求來說還遠遠不夠。以往的美術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過程中形成學生對美術的鑑賞力,而沒有直接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新課改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鑑賞,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繪畫技巧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繪畫理論、藝術史、藝術鑑賞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具體的措施有: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讓學生了解藝術發展史;開設藝術欣賞課程,讓學生能夠見識到來自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等。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美術鑑賞能力。

  三、結語

  高中美術作為具有專業性和綜合性的教育課程,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標準下,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改變美術教育的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藝術鑑賞能力的培養等措施,全面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筆者認為,美術教育不論是作為專業性教育培養學生的技能,還是作為綜合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應該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發揮美術教育發展人、培養人的作用。

  二:素質教育下初中美術教育論文

  一、城鄉結合部學生美術素質的特點

  城郊結合部面積較大,生源複雜,學校教學條件落後。對於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們雖然和市區的學生一樣已形成了基本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但他們的形象觀仍來自於好奇和興趣,侷限在物體的表面和區域性上,難以全面認識和領悟藝術形象的生動和美妙。因此,學生美術素質低,大部分城郊的學生繪畫能力較弱。針對位於城郊的學校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具有地域廣、多元化、多層面、較複雜等特點,導致學校教學環境差和相對複雜。城鄉結合部的人群在其經濟生活城市化的同時,但其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及禮儀素養還相對滯後,處於城市與鄉村、市民與農民城鄉接軌轉化造新的過渡型時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現出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科學編排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重視教學評價,才能提高初中學生美術修養和素質。

  二、初中美術教學深化素質教育的建議

  ***一***科學編排教學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與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學的一個基本內容,是要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和鑑別能力。要有效引導、訓練學生對美術形態的感性認識,強化對學生美術造型感覺的培養訓練,也就是感知能力。對美術作品等典型藝術美的有效欣賞,完全取決於他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情況。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欣賞者有較強的直觀感知、判斷、想象美術作品的能力。

  1、結合學生特點,突出郊區特色。源遠流長的人類發展史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藝術瑰寶。中學期間很難全面瞭解,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突出重點,選擇代表性作品,以點帶面,才能完成教學預期任務。在教學中,我有針對性地加入具有當地特色的美術作品,使學生有親切感、認同感。比如,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聞名遐邇的白雲山就在學校附近。廣州白雲山為南粵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位於白雲山飛鵝嶺遊覽區內廣州雕塑公園,是一個體現廣州大都市富有時代氣息的市級公園,也是國內最大的雕塑公園。整個公園按照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分為羊城史雕塑區、中華史雕區、雕塑大觀園景區和森林景區等4個功能區,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區於1996年12月起建成開放。主要景點有:華夏柱、雕塑廣場、古城輝煌、雕塑館、南洲風采。這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我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雕塑藝術方面的欣賞內容,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少講授多啟發,突出學生主體。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意識,我改變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多用討論式和問答式。由於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很高。例如,在中國畫花鳥美術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蒐集有關著名代表畫家的生平、作品介紹等。如,廣州當地畫家關山月的作品。先組織學生到***參觀,上課時再把把有關的作品及學生蒐集到的作品掛在課堂,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作品有什麼特點?創作背景?用唯物的觀點,站在現實的角度進行分析,再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中國山水花鳥畫的歷史、特點、發展變化進行總結。最後,通過提問、析疑,把中國花鳥畫各個朝代的作品進行對比講解,學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關作品的基本特徵和內涵。

  3、活躍學習氛圍,進行藝術欣賞。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呢?以初中美術教材第*冊《********》和《*****》畫的教學為例,前者我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語文課文去理解,後者我先講解了其創作背景。這裡,我分別用了不同方法,使學生深刻了解到:《*********》表現了作者的感受,對**********的主題;而《*****》雖也是以******為題材的創作,但卻從不同角度表達了

  **********的生活。美術欣賞不應侷限於課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動人的。我們不光要欣賞藝術作品,還要啟發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無論風景、靜物、人物,樹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動人的。另外,我還帶學生去位於越秀山鎮海樓東側的廣州美術館參觀,假期讓讓學生到陶瓷之鄉佛山瓷藝作坊體驗陶瓷製作過程,這些都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與手腦能動。有了好的美術素養,還需必要的美術語言來表達。學美術素描是基礎,因此我還特別重視初中生素描與水彩畫等基本功的教學訓練。素描要求學生多練苦練,注意對物體的形體和明暗層次變化的表現。水彩畫在中學美術課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學生造型、色彩及審美能力且實用性強。裝修、裝璜、傢俱、服裝、園林、建築的效果圖設計以及工業產品製造設計的效果圖等均採用了水彩畫技術。此外,水彩畫工具簡單、價格便宜,使用及攜帶方便,加之水彩畫效果透明、明快、潤澤,因而令人喜愛。在教學中我還注意一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要求學生畫的自已先畫並講解其畫法特點及技法的應用,使學生了解各種畫的樣式、特點及調色,畫面構思佈局事宜。帶領學生寫生時,可以先示範一部分景物,邊畫邊講,容易出現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讓學生明確寫生的步驟,掌握各種景物的表現技法。同時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講解整體和區域性的先後順序,改變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病,要讓學生勤思索、細觀察。堅持嚴要求,多鼓勵、多觀察,多督促的教學方法。

  ***三***重視教學評價,培養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創新能力。如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是美術教學中的關鍵,對初中生來說,繪畫創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積累,觀察是學習與創作的基礎,藝術構思是中心環節。因此,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捕捉生動感人的形象資料,將蒐集到的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提煉,力求有一個好的構思。學生選擇的題材大多是表現豐富多彩的校園和身邊的日常生活,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如,完成廣州亞運會的題材,就要啟發他們從喜慶、健康、自豪、友誼的角度來立意,用寓意、象徵等藝術語言進行構思、構圖,使學生掌握從題材到主題、從內容到形式、從生活到藝術這一創作規律,對自己所選題材反覆推敲,琢磨探究。對於學生來說,這不僅是一個複雜而艱苦的創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思想認識不斷深化,想象力、創造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初中美術課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教學,只有在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終如一地把素質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美術教學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通過美術課的教學,在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作用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文化課程的興趣,並得到美的薰陶,達到相得益彰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