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手帶纏法要如何纏正確

  手繃帶是拳擊中最便宜的裝備之一,同時拳擊手帶也是有一定的纏法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拳擊手帶纏法。歡迎閱讀!

  拳擊手帶的纏法

  手繃帶是拳擊中最便宜的裝備之一,一般寬6釐米,長4米左右,一頭是繩圈,一頭是尼龍搭扣。墨西哥風格的手繃帶彈性很好而且纏上也很舒適。手越大需要纏的手繃帶就應該越長,這樣拳頭才能握得更緊更結實。手繃帶能夠保護手上的軟骨和手腕的肌腱,一旦手部和腕部受傷,就需要很長時間治療。所以,在訓練和比賽中都要纏上手繃帶。如果手繃帶纏得好就能夠對拳提供輔助力量,在不阻止血液迴圈的基礎上,拳頭應該能夠握緊。從各種纏手繃帶的方法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大拇指穿過繩套。 ***圖2***

  ★ 在手腕處纏繞一圈到兩圈。***圖3***

  ★ 順手掌纏繞大拇指指關節一圈。 ***圖4***

  ★貼手背,順虎口纏繞手背一圈,然後纏繞指關節一圈到兩圈。 ***圖5***

  ★貼手掌斜繞手腕,手繃帶穿過小拇指與無名指之間。***圖6***

  ★再次斜繞手腕,手繃帶穿過無名指和中指之間。 ***圖7***

  ★回到手腕處,纏繞手腕一次,之後手繃帶穿過中指和食指之間。 ***圖8、圖9***

  ★回到手腕處,貼手腕纏繞一次,斜繞虎口,回到手腕另一側。 ***圖10、圖11***

  ★餘下的手繃帶繼續纏繞手腕,直到搭上尼龍搭扣。 ***圖12***

  拳擊的主要技巧訓練

  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上下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攻擊技術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鉤拳、右上鉤拳和右交叉拳還有組合拳,如1-2連擊組合拳套路。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鍊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閤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右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

  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

  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

  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

  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準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鍊擊打力量。

  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準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

  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髮長拳。髮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幹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 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準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型別,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其它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拳擊的服裝與護具

  拳擊服裝包括背心、短褲和軟底鞋。背心應鬆緊適宜,不能影響技術動作的發揮。拳擊短褲要寬鬆長大,褲長必須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讓護襠有所暴露,更不能影響比賽。拳手必須穿軟底鞋,而且要綁緊牢靠。比賽時如果服裝出現問題,臺上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給運動員1分鐘的時間更換、最多不超過2 分鐘,運動員應準備好備用服裝,以備更換。

  拳擊的護具包括護頭、護齒和護襠。參加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頭,雙方運動員,護頭的規格、樣式要統一,一方為紅 色,一方為藍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護頭必須是國家拳協批准認可的統一護頭。

  規則規定,比賽時運動員必須使用護齒,護齒的大小應合 適。如果運動員沒有自帶護齒,東道主有義務提供。比賽時不允 許運動員故意吐出護齒,否則要受警告。如果護齒被打掉,臺上 裁判員撿起後把拳手帶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沖洗乾淨後,再由臺上裁判員給運動員戴好。運動員不能隨意更換護齒;不戴護齒,比賽不能進行。運動員要穿戴護襠,如果護襠脫落或損壞, 要及時更換和穿戴好,在1分鐘內不能換好時,運動員可不戴護襠繼續打滿該回合,然後在休息時更換護襠。如果休息時不能及時穿戴好護襠,比賽則不能繼續下去。

  根據國際業餘拳聯的規定,拳擊運動員在參加拳擊比賽時,一定要戴拳擊手套。拳擊比賽時按體重級別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級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級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擊比賽時,組委會要準備好兩副和賽同樣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備運動員手套出現問題時隨時更換。

  參加國際比賽時,運動員所用的手套要經過國際拳聯代表的檢查許可,才能使用。我國拳擊比賽用手套必須經過中國拳協批准,而且一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手套必須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產品。按照規定,手套的套峰擊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標出,以便在運動員擊打時,臺上裁判員和評判員都能判別出運動員是否用拳鋒部位擊打對方。拳套不能有絲毫破損,帶子要結紮在拳套背部,長出的帶子塞進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結頭處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長不應超過7.5釐米,寬不應超過2.5釐 米。比賽期間,要有兩名拳套管理人員專門檢查拳套,如果懷疑手套有問題,管理人員有責任和義務檢查運動員的拳套以及繃帶是否符合規則要求。 按規則規定,臺上裁判員每場比賽都要檢查兩個參賽者是否戴用符合規則的拳套,並要檢查拳套填充物的軟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損等,如發現上述問題,應馬上讓運動員更換拳套,更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分鐘,一般是1分鐘的時間。比賽中拳套上的帶子鬆了,臺上裁判應幫助繫緊,但如果發現運動員故意解開帶子,臺上裁判應該立即警告該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