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節日風俗
滿族,舊稱滿洲族,中國少數民族。滿族歷史悠久,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那麼其節日的風俗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春龍節
滿族人非常崇拜龍,隨著八旗的旗子中的圖案是龍,在滿族人的生活中,各種變形的龍的圖案應用十分普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龍的形象地出現,考古學家在5000多年前遼河流域的歷史源頭上,找到了這一地區文明時代的考古依據。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龍的形象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這件龍形玉雕形體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龍”字,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定形的龍。自三星他拉發現後,考古工作者又先後在遼寧和內蒙古等地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十幾件玉雕龍。同時還在遼河流域比紅山文化時代更早的趙寶溝文化和查海文化中,相繼發現了刻畫龍和擺塑龍的實料。此外,遼河流域考古發現和早期龍還有浮雕形、木雕形、彩陶形、泥塑形和彩繪形,發現數量總數為21件。***丁銘:紅山文化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實物依據,2007年10月9日《參考訊息》***在滿族生息之地發現這樣多的考古資料,說明滿族人以“龍”為自己旗幟是有其歷史文化淵源的。但是,古代滿族人所用的龍的形象與中原地區有區別,無論在北京出土的金陵文物,還是遼寧清遠祖的永陵,其龍的形象均是坐龍,身形似狗,而不是蛇。自皇太極稱帝之後,其所用龍的形象才與中原相似。
: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頒金節
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蔘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吃肉節
古代滿族人沒有曆法,自古與中原王朝一致,因此許多節日與中原一樣,但由於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一日是漢族的中和節,食用江米麵作的太陽雞糕,糕上印金雞圓光,用以祀日。在歷史上,滿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節,對老北京的滿族人來說,是一個極盛大的節日。《那桐日記》中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進內,坤寧宮吃肉,辰初禮成,西苑門論班,外務部值日。”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也有對吃肉節的記載。這一天主角是皇后,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晉去祭堂子,負責在坤寧宮中主持向灶王祭禮獻牲的儀式。與漢族不同的是,滿族人來自東北白山黑水地區,那裡的春季物候到農曆二月才出現,所以把二月初一的中和節作為春天的開端,俗稱“吃肉節”。另外漢族人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滿族人不但女人可以參加家裡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活動,在吃肉節的祭禮擔當中饋,所謂“家有萬事,主持一人”,所以無論是在皇宮中的皇后還是家庭主婦,均認為這是她們的天職。
皇宮獻牲活動在坤寧宮舉行,莊嚴的皇宮這天要在這裡設屠宰場。宮內把一個長方形的大木案子擺在正殿的西側,上面包著鐵皮。案子後有兩個深坑,坑裡置半人高灶臺兩個,上面安放兩個大鐵鍋,裡面可裝整隻肥豬。案子兩旁有兩個大木案子專供給豬刮毛、割肉時用。生豬宰殺後除豬頭上留著一小撮豬毛被紅繩繫好之外,其餘全部退光,下鍋煮好,然後由司俎官引著,由雜役抬到神杆前的灶臺上。這個儀式在進關前的瀋陽皇宮中更加重視,一般八旗兵丁也非常重視。
傳說皇宮中煮豬的湯最早是盛京***瀋陽***帶過來的,表示關內關外一脈相承。祭祀後的無鹽白肉分賜給大家,切成薄片後再蘸佐料吃,這是保持狩獵民族的古規,叫作有福同享。八旗兵丁平日一般是以佐領***牛錄***為單位開展活動,在吃肉節滿族一般人家這一天也要舉行家族團聚活動,到族長***穆昆達***家團聚。先祭天,再祭祖先,然後論輩份領取賞賜的白肉,飲酒祝賀,慶賀新春的到來。這一天又稱太陽生日,各家把過節已破舊的掛箋、對聯等拿下來,面向太陽燒掉,以邊燒一邊說:“燒什麼得什麼。”雖然叫“太陽錢糧”,不是的滿族人認為老爺兒***太陽***會把自己送給太陽的“錢糧”加倍還給自己的。吃不完的肉,可以各自拿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