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公冶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二十二位門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公冶姓姓氏源流
公冶***Gōng yě***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為季氏的後代,以祖字為氏。根據《國語注》上記載,春秋時魯國有季孫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冶,官拜大夫,他的子孫後來便以公冶為氏。公冶氏是十分古老的一個複姓,這個複姓迄今大約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由上可知,公冶氏發祥於當時的魯國,系出魯國大族季氏之子季冶,由於季冶字為公冶,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公冶。
得姓始祖:季冶。古代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人物叫季冶,又取個名叫公冶,他的後代就取公冶兩字為姓。而後來又簡化為公姓。公姓由許多公字頭的複姓簡化而來,而公字頭的複姓大都源自王公貴族。公冶姓也不例外。公冶是季姓的後代,魯國季姓又是魯恆公的兒子季友的後代。季友的兄長就是魯莊公,魯莊公死時將季友的兒子立為國群。可是這位國君不幸遭害,季友也逃亡。等季友回國時,又立他的小兒子為國君,就是魯僖公。季家家族昌盛,而其中有一位季冶冶,因為又叫公冶,便形成公冶姓。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
公冶姓遷徙分佈
公冶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冶這個複姓迄今大約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春秋時,魯國季氏是一個屢出君主的名門旺族。在季族家族中,有一個名叫季冶,字公冶,曾為季氏屬大夫。他的字就是公冶姓氏的起源。還有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繼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長的姓氏的。和許多複姓一樣,公冶姓氏也向再單姓轉變,後來逐漸被公氏所代替。公冶氏望出魯郡。主要分佈在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公冶姓歷史名人
公冶長:字子長,春秋末期齊國人,孔子弟子。據《論語》的20篇中,有一篇名為“公冶長”者,首載孔子論公冶長之為人。據說公冶長不但以賢而著稱,而且能通鳥語,多才多藝。後代人認為是吉祥,就畫作年畫。
公治姓的後人有一部分是公冶長的弟子,繼承姓公冶姓氏而來。
有關公冶長的史料很少,但傳說很多,公冶長讀書地方的當地人皆能說上一二。
公冶長:位於山東省安丘市庵上鎮西北十公里的城頂山前坡,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時碑碣林立,後祠、寺俱廢,碑碣仍立。為保護文物,1988年山東省政府撥款修復公冶長祠。公冶長書院的正殿三間,內有公冶長塑像,東西耳房各一間,陳列著書畫。院內碑亭內有明清兩代立的石碑,記載著修復公冶長祠的史實。
離開山東濰坊市,沿206國道南行三十公里後轉安丘-孔冶長書院路約行二十五公里,然後折向西沿崎嶇山路約十公里左右,就到了極具文化背景和自然風景的公冶長讀書院。
公冶姓郡望堂號
1、郡望
魯國郡:西漢初改薛郡置魯國,晉改為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
2、堂號
博通堂:孔子有弟子公冶長,通鳥語。一天,他聽到鳥叫:“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馱羊,你吃肉,我吃腸。”於是公冶長認為是老虎咬死了一隻羊,就趕到南山去看個究竟。誰知到了南山,竟是一個人在那裡被殺。這時,恰巧縣衙捕快趕到,把他當作殺人疑犯抓了起來。縣令訊問情況,公冶長說他受了鳥騙。縣令為了試探他,就命人把米用鹽煮了餵給籠中的鳥吃,然後把鳥提到公冶長面前。小鳥邊吃邊叫,縣令問:“這小鳥叫的是什麼?”公冶長說:“小鳥說米里有鹽。”縣令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釋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