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譙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望出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譙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譙姓姓氏源流

  譙***Qiáo 譙***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周召公姬奭子盛封譙侯,子孫以地為氏。”譙姓是出自於上古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召公姬奭 ,他有一個兒子盛,被封於譙***今四川省境內***,盛於此建立了譙國,並自號為譙候,其子孫就以國名為姓,稱為譙氏。又據李利《涉盛氏譜》載,西周時,周召公姬奭之子盛,受封於譙,為侯爵,世稱譙侯,其後形成盛、譙二姓。據查,如今譙姓族人,大多在四川省,正與當初譙姓的起源地相符。

  2、出自曹姓,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載,周文王第十三子振嶧封曹,並且建立了曹國,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的大夫,形成了曹氏。而曹姓的大夫的封地於譙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其後世子孫就以採食邑名作為姓氏,稱為譙氏,形成了又一支譙姓的起源。

  譙姓遷徙分佈

  譙姓在《百家姓》中,雖不是一個大戶人家。但時下在陝西省西鄉縣可算得上旺族之一,尤其是西鄉的洋河、馬家灣兩地號稱“譙半河”。還有四川南充、閬中兩地算得上人丁興旺。從全國範圍來說,除陝西、四川之外,安徽、浙江、雲南、貴州、新疆和甘肅等都有譙姓的足跡。

  譙姓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譙姓是出身於上古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召公......。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大夫,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受封於譙地,其後世子孫一部分就以采邑作為姓氏;一部分則以地名譙作為自己的姓氏,就形成了後來的譙姓一族。

  譙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時候,有個周召公姬爽,是個賢良的人物,他的兒子就被封為“譙侯”,譙侯原名叫“盛”。盛的子孫後代,就以祖上的封號為姓,世代姓譙。盛後來還建立了譙國,所以譙姓也可以說是以國為姓,稱為譙氏。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載,周文王第十三子振嶧封曹,並且建立了曹國,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的大夫,形成了曹氏。而曹姓的大夫的封地於譙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其後世子孫就以採食邑名作為姓氏,稱為譙氏,形成了又一支譙姓的起源。譙氏武帝時已為顯族,初興當在秦治巴蜀間***公元前316-公元前206年***。據《華陽國志·巴志》載,南充國縣有大姓譙氏。譙氏主要集中分佈在現在的南充及閬中等地,原賨人分佈地。《華陽國志·巴志·卷十二序志》有“忠正、侍中譙隆,字伯司。”注:“閬中人也。”譙隆曾為上林令,武帝欲廣苑囿,隆固諫,後遷成皋令。東漢閬中譙玄,善講《易》、《春秋》,仕於州郡,後拜議郎,遷中散大夫,最後隱於家,誓死不仕公孫述。三國著名學者譙周,《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均有載,或立傳、或言及,影響頗廣。《史記》、《漢書》中無姓譙者。《後漢書》只有譙慶***閬中人***、譙玄***閬中人***、譙瑛***譙玄子***、譙周***巴西西充國人***。《三國志》中姓譙者,皆譙周家人。這就確證譙姓發源於蜀中,興於兩漢,以後傳到外省。從譙姓的興起時代和分佈地區看,譙氏應是古賨人的一支,且是文化最發達的一支。譙氏的先祖,可能是賨人的巫師,故其後裔多精天文地理,以原始道學、讖緯學見長。古代“蜀學”自然有很多源泉,但川東北賨人的文化,特別是他們的巫學,是現有資料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支,其中就以譙氏為代表。因此,譙姓很早就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上了,譙國那地方,就在現今四川省內,而如今譙姓族人,也大多在四川。譙姓望居巴郡***秦以巴國地置巴郡。東漢建安六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閬中,今屬四川省閬中市***、譙郡***漢建安末置,治譙縣。隋唐為亳州譙郡,即現在的安徽省亳州***。

  譙姓歷史名人

  譙 周:三國時期蜀國名士。字允南***200年-270年***,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閬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經。譙周幼年失父,家貧篤學,做了博學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22歲入仕,先後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祿大夫、太子僕、騎都尉、散騎常侍。他一生著述多達百篇,尤其史學著作,歷“兩晉”迄於“唐宋”,皆為史家所瞻目。主要作品有《譙子法訓》、《論語注》、《五經然否論》、《古考史》、《巴蜀異物志》等。《古考史》全書25卷,在[唐代]即被譽為“能與《史記》並行於世的史書”。今譙周墓位於南充市。

  譙 縱:十六國時期後蜀國君***?-413年***。公元405年-413年在位,巴西南充***今屬四川省***人,初任東晉安西府參軍。義熙元年***405年***據蜀,稱成都王,413年兵敗國亡。

  譙 定:宋代學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稱譙夫子,自號涪陵居士。少喜學佛,後學《易》於郭曩氏,並從程頤聞道於洛,是程頤川籍門人中最傑出的易學家。清康初,召為崇政殿說書。著有《易傳》。

  譙 矜:清代孝疹,沅江人,諸生。七世同居,終事無譁。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隨息。嘗作《家訓十二條》,子孫世守之。

  譙 秀:字元彥,巴西***今四川省***人。祖周,以儒學著稱,顯明蜀朝。郡察孝廉,州舉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據蜀,雄叔父驤、驤子壽皆慕秀名。桓溫滅蜀,上疏薦之,朝廷以秀年在篤老,兼道遠,故不徵,年九十餘卒。

  譙 隆:字伯司,閬中人,西漢賢臣。先後任上林令、忠下侍中。

  譙 玄:字君黃,又叫譙元,閬中人,譙隆之子。少時好學,善說《易》、《春秋》。久居郎官,後遷太常丞,王莽篡漢,譙玄隱姓埋名,潛行回故里。後公孫述據蜀稱帝,數聘譙玄,玄不應命。光武建武11年***公元35年***卒,遺文有《上成帝書》。

  譙 瑛:譙玄之子,閬中人,西漢末學者。通五經,治《易》,為北宮衛士令。

  譙 謨:明朝學者,知識非常廣博,喜歡做詩,常和文人逸士來往。

  譙文林:清朝譙家碥人。同鮮大川、冉文稠、羅其清組織農民革命起義,率軍數萬,所向披靡,後被清政府鎮壓。

  譙年高:清朝光緒年間譙家碥人,熟讀詩書,知識淵博,為鄉村“老爺”,人稱譙夫子,一生從事鄉村教育。

  譙姓郡望堂號

  1、郡望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巴 郡:亦稱巴州,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東臨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連陝西漢中;地貌多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時期,古巴族人就在該地區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巴州是巴子國的首都。戰國時期秦國取古巴子國之地置巴郡,其時轄地在今重慶市一帶地區。東漢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所在閬中***今四川閬中***。後另以江州***今重慶***為治所,置巴郡。南朝齊國代置墊江縣,北周時期改稱巴縣。南北朝時期北魏建巴州,後期為楚州,隋朝時期改為渝州,又以渝州為巴郡。由於唐朝許多詩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稱,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原達縣地區所轄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縣劃出設立巴中地區,並批准巴中撤縣建市,地區行署設在巴中市。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巴州成為重慶市巴南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原巴中市改為巴州區。巴中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

  巴西郡:即今四川南充。南充是已有建城兩千二百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川東北中心城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古老嘉陵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南充地區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王朝時期為“有果氏”之國,殷商時期屬巴國,周王朝事情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的周顯王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丙午,公元前315年***秦滅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戊申,公元前313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秦朝時期郡縣建置依舊。西漢初期,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四川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東漢興平元年***甲戌,公元194年***境內建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東漢建安六年***庚午,公元370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期,郡縣依舊。東晉時期,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南朝劉宋時期,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期,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建三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四川閬中***等十九縣。五代時期,州縣設定未變。後唐時期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北宋時期境內建三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十三縣。南宋時期,境內建一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二州十五縣。明朝時期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建兩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一州六縣。清朝時期隸四川省,境內建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兩府一州六縣。民國初期隸四川省,境內建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七縣。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境內建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六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一市六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嶽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五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譙國郡:亦稱譙國、譙郡。東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定了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

  2、堂號

  北海堂:以望立堂。

  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閬中堂。

  巴西堂:以望立堂,亦稱西充堂。

  譙國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