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相關論文開題報告

  中藥炮製是中醫用藥中的重要內容,且中藥炮製擁有悠久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瀏覽。

  篇一

  《 中藥傳統炮製方法改革的思路 》

  【摘 要】中藥炮製理論是中醫在辯證用藥實踐中不斷總結,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的傳統制藥技術,它既有一定的理論準則,又有一系列的炮製方法。但是由於種種歷史條件的侷限,其內精華與糟粕並存,真假難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對其不僅賦予了新內容,而且提供了新的認識方法,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中醫臨床療效為出發點,確實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科學方法,對傳統的中藥炮製方法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古今結合,土洋並舉,多學科配合,進行一番改革、完善,這不僅會使中藥炮製方法進一步科學化、規範化,也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中藥炮製方法;改革;思路

  【中圖分類號】R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794-01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ialectical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practice, constantly sum up, gradually developed a unique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t has both a theoretical guidelines, there are a range of processing methods.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inner essence and dross coexist doubtful authentici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cientific progress, not only gives them new content,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fficacy as a starting point, does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s Qucuqujing, discriminating, combining ancient and modern, both foreign soil,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carried out some reforms, improve this will not on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 further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but also in medicin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s; reform; ideas

  傳統中藥炮製的方法是建立在古代自然哲學基礎上的,是依據長期臨床用藥經驗,用演繹推理的方法概括總結出來的,它和整個中醫藥學幾乎是同時產生,同步發展起來的。傳統的中醫藥炮製法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充滿著樸素辯證法思想和豐富的方法論內容,為祖國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傳統中藥炮製的理論內容、方法工藝等方面,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顯露出理論依據不足,炮製工藝欠規範統一,甚至有誤傳誤用現象。從而導致“各地各法,一藥多法”等現象出現,極大地影響了對中藥炮製方法的繼承和創新工作。因此,必須利用現代醫學理論和科技手段對中藥炮製理論和方法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而做到改革完善中藥炮製方法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藥炮製進一步科學化、現代化,才能充分發揮傳統炮製的優勢。

  1 必須以中醫中藥理論為依據 以中西醫結合理論為指導 對傳統炮製法進行改革完善

  中西藥學結合、中西醫學結合,共同構成中西醫藥學理論體系的結合,產生統一、新型的醫學理論體系。其中中醫藥理論體系是把人體的平衡狀況和藥物對這種平衡狀況的影響,從整體方面來考慮的,即講究綜合性;而西醫藥學自己所具知識的主體是現代科學知識,從微觀闡述具優,從理論上、實踐中及未來發展方向上來看,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應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中藥炮製法是在中醫辯證施治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逐步發展起來的,中藥與中醫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是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所以根據辯證施治的需要,對中藥進行不同的炮製處理和採用炮製品組成複方,是中醫學在臨床用藥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2 以中醫臨床療效為出發點進行改革

  中藥的炮製不僅以中藥的藥性理論為指導,而且應緊緊結合臨床。中醫通過四氣五味、升降浮沉、補瀉、歸經、毒性等方面歸納總結中藥的效能,構成了獨特的藥性理論。各種中藥的效能既是客觀存在的,但又能通過炮製加以轉化與調整。各種藥物的用法不同。生用還是制用,在臨床上都有不同的要求。生甘草味甘性涼,可以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蜜炙後則甘溫主補,其功偏補中益氣,潤肺止咳,說明了炮製既可改變中藥的氣味,進而轉化其性質,又可產生新的功效。但若僅從單一化學成分通過炮製或藥理指標來研究和評價中藥炮製的作用,顯然是不夠的。又如苦杏仁,有的研究根據杏仁油中不含止咳平喘成分,則提出榨油後用杏仁霜於臨床,而油脂作它用;然殊不知,此觀點忽視了中醫用藥的整體觀念。杏仁除具止咳平喘作用外,其脂肪油尚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咳喘之病屬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便通暢則咳喘自消。中醫用杏仁治療咳嗽時,既用其止咳平喘之效直達病所,又以其潤腸通便之作用促使咳嗽自消。因此改革完善中藥炮製方法,只有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以中醫臨床療效為基本出發點,從中醫辯證整體出發,才能使之更符合客觀臨床用藥要求及整體作用效果。   3 在中藥方劑配伍中突出炮製的作用與特色

  方劑是調整體內系統平衡最優化治療方案,也是中醫臨床用藥的一大特點。在方劑中,通過君、臣、佐、使配伍組方,達到減毒、增效之目的,更好地發揮每味藥的作用。前人所謂“藥有個性之特點,方有合群之妙用”,既是此意。有報導將白芍的炮製納入芍藥甘草湯中進行研究改革,初步闡明瞭上述觀點[1]。所以根據炮製品的藥效特點,選用適宜的方劑進行研究,更有利於深入闡明炮製原理,這不僅符合中醫整體理論,也是改革完善中藥炮製法的方向。

  4 中藥炮製與建立“證”型的關係

  中藥學其內在的科學性,不論單用還是合用,均要遵從中醫藥學理論,突出的是與中醫藥學的機體狀況“證”相對應,尤其配合使用時,各藥按君臣佐使關係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複方機體的“證”相對應而發揮治療作用。傳統的中藥炮製法是以“證”為基礎進行研究的,這是合理,它體現了中醫辯證論治的特點,所以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根據中醫理法方藥的整體觀念去建立“證”的模型,研究中藥炮製原理,乃是改革完善中藥炮製方法之必需。“證”既是機體由發生陰陽動態平衡失調時所呈現於外的綜合性特徵,也是同病異證,異病同治現象的概括,它揭示出了內在聯絡和規律性認識的總結。以證的模型進行炮製藥理改革,可使炮製方法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如臨床上,發現熱證病人的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機能活動是增強的,而寒證病人則相反,是減弱的。動物實驗表明:用寒涼藥***黃連、黃柏、黃芩等***長期餵養大鼠,也可出現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機能活動降低現象,造成“寒證”模型;而用溫熱藥***附子、乾薑、肉桂等***餵養大鼠,則上述的系統機能活動增強,造成“熱證”模型。這樣的動物模型為我們研究、改革中藥炮製提供了借鑑,也開闊了思路。綜上所述,現代中藥以法炮製是必要的,但改革也是必然的。只有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通過多學科的配合研究,新技術的應用,達到統一,從化學成分分析和藥理作用研究闡明中藥炮製理論,才能加速中藥炮製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中藥單味和中藥複方現代化的實現,使炮製後飲片逐步向“成藥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中藥飲片”在中醫藥學中的作用,同時儘快做到“醫知藥情,藥知醫用”,為振興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兆旺,孫秀梅,李群等1白芍不同湯炮製品組成的芍甘湯中白芍成分的比較1中成藥,1990;***12***:171.

  篇二

  《 中藥炮製現狀及應對措施 》

  [關鍵詞] 中藥;炮製

  [中圖分類號]R9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a***-081-03

  中藥炮製是在醫療實踐中為了適應中醫臨床辨證用藥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項傳統制藥技術。對藥物的主要作用有增效、減毒、糾性、糾味、保質、除雜、便於貯存等,其目的就是使藥物發揮最大療效。中藥飲片是中藥湯劑起效的前提和基礎,而中藥炮製是保證中藥飲片質量的關鍵。清代張仲巖在《修事指南》一書中指出“炮製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不準而病症不驗也。”充分說明了中藥炮製對臨床用藥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藥炮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飲片生產

  飲片是中藥湯劑起效的前提和基礎,而炮製是保證飲片質量的關鍵。炮製質量的下降勢必引起飲片質量的下降,最終導致臨床療效的下降,以致病家對方劑本身產生懷疑,甚至對整個中醫行業產生懷疑。

  1.1 淨制粗糙

  淨制的目的是清除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使藥物清潔純淨,但實際操作時炮製人員往往不夠重視。而一些商家和炮製單位從經濟利益出發,為了降低成本,也會簡化工序,導致飲片質量下降。

  1.2 炮製方法不當

  1.2.1 當制不制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從業人員素質低下及管理不嚴等原因,本應炮製入藥而使用生品的比比皆是,如白朮、白芍直接水潤切片,炙甘草、醋制元胡以生品代替等。該炒不炒,該制不制,這在農村基層表現尤為突出。

  1.2.2 炮製失度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全》中說:“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炮製過程的關鍵之一是度的掌握,炮製不及,則達不到炮製目的,炮製太過,又會失去藥性。

  1.2.3 不按傳統方法炮製目前一些市售雞內金、穿山甲等不是傳統的油砂燙炙品,而是用滑石粉、食鹽、蛤粉等輔料進行炮製。這些輔料本身會對藥物效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尚未可知。

  1.3 炮製工藝不統一

  我國地域廣大,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南北差異較大,炮製方法不統一,存在著嚴重的“各地各法”和“一藥多法”的問題。

  1.4 生熟混雜

  在一些清炒的種子、果實類藥材中,如炒扁豆、炒菟絲子等,往往混雜部分生品,這是不法商家為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在炒製品中故意摻入部分生品。或炮製人員責任心不強,在炒制過程中不願及時翻動造成。

  1.5 輔料應用不當

  中藥炮製應用輔料的目的就是給予一定的外界條件,使中藥內在的矛盾向著有利於防病治病的方向轉化。輔料的用量和質量會直接影響炮製品的質量及臨床應用效果。而現在的輔料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

  1.5.1 應加不加由於輔料緊缺、加入後增加成本、或炮製加工人員怕麻煩等原因,操作者故意減少工序,將一些本應加入的輔料省去直接進行炮製。如麩炒蒼朮、澤瀉、枳殼等,不用麥麩,直接清炒,達不到減輕燥性或寒性,增強健胃和中作用的炮製目的。

  1.5.2 過多加入有些藥材,如全蠍、枸杞及一些蜜炙品等因價格較高,為了獲取更多利潤,一些商家往往故意在炮製時加入過量的鹽、白糖、蜂蜜等輔料以增加炮製品重量。

  1.5.3 無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中藥炮製常用的輔料有20種,2000版《中國藥典》中收載16種。因沒有統一的炮製輔料專用標準,也沒有專門的中藥輔料生產廠家,藥典也無詳細要求和規定,故在各地炮製生產過程中對於輔料製備、使用的情況十分複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炮製質量,嚴重降低了炮製品的質量,並可帶來一系列的毒副作用。

  1.6 炮製品種及規格不全

  中藥飲片的特點在於不同病症、不同處方對同一飲片有不同的炮製要求,所以大多數中藥都有多個炮製品種。但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多數法典規定的炮製品都名存實亡。每種中藥除一兩個常規炮製品種外,大多使用頻率較低的品種,醫院及藥店都無處可尋。

  1.7 專業人員匱乏,操作不規範

  由於目前炮製加工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且往往被視為簡單的體力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從而出現了中藥炮製人員後繼乏人的局面。加之各基層單位對飲片的質量普遍重視不夠,經銷商和藥農常常使用未經培訓的非專業人員進行炮製操作,極不規範,飲片質量可想而知。

  1.8 炮製裝置原始、落後

  在科學突飛猛進的今天,炮製加工裝置卻十年如一日。裝置的陳舊落後、生產方式的手工作坊式是中藥炮製現代化的障礙之一。

  1.9 炮製品標準不完善,工藝操作無量化指標

  《中國藥典》、《全國中藥材炮製規範》和地方中藥材炮製規範共同形成了中藥飲片質量的三級標準,但這三級標準均不夠完善。而炮製工藝中的“文火”、“中火”、“武火”、“炒黃”、“炒焦”、“炒炭存性”等操作均無量化指標,因炮製人員的技術水平、經驗而有較大的差異。

  1.10 管理體制不健全,造成流通領域的混亂

  飲片加工缺乏系統的管理是飲片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管理體制不健全,法規建設與監督機制不完善,導致了管理渠道不暢。

  2 炮製研究

  因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資金投入少,與中藥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相比,炮製研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進展相當緩慢。龍全江等對1998~2003年中藥炮製核心期刊進行炮製文獻統計分析,共有炮製文獻239篇,其中實驗性研究138篇,純文獻研究101篇。方法工藝研究與炮製化學研究佔實驗研究的74.64%,為其主要研究方向。而研究炮製前後藥理、毒理作用變化佔實驗研究的19.57%,明顯低於炮製化學類及方法工藝類,質量標準類只佔實驗研究的2.90%。統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炮製研究現狀:研究的總體數量不大,系統研究欠缺,低水平重複較多。

  2.1 區域性研究多,系統研究少

  近幾年中藥炮製研究具有綜合性實驗研究增多的趨勢,往往從化學、藥理、工藝、質量等多方面綜合性深入開展研究,但總的來說,由於重視不夠,經費投入過低,大部分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內有關中藥炮製研究的課題仍然極少,大量的炮製研究呈區域性的、零散的狀態,多數無力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

  2.2 單味研究多,複方研究少

  中藥經過合理炮製並配伍組成方劑入藥,可使藥物整體上取到轉化、調整和相互協調的效應,這是中醫用藥的特色和優勢。已有研究表明,單味中藥的研究結果往往與組成方劑後的結果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但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多數研究是針對單味中藥,複方研究還十分薄弱。

  2.3 成分研究多,藥效研究少

  現在,對炮製機制的研究開始向高水平發展,但受成分化學研究思想的影響,偏重於從炮製前後的有效成分變化來說明炮製原理。而對其炮製前後的藥理、毒理作用變化方面,研究明顯欠缺。

  2.4 實驗研究多,生產、臨床研究少

  因體制原因,使得愈精心炮製,經濟虧損愈嚴重的現象普遍存在,生產部門無心也無力開展炮製研究。許多炮製研究的有益成果,遲遲得不到臨床用藥的認可和驗證,臨床上對炮製品的對比應用研究幾乎為零。

  2.5 低水平重複多,高水平研究少

  雖然炮製研究數量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但真正高質量的炮製研究很少,比如引入現代先進技術,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炮製機制。許多研究都是淺嘗轍止,甚至是低水平重複,不能最終解決炮製中存在的問題。

  2.6 工藝研究多,標準研究少

  炮製研究以工藝為多,對於規範市場所急需的炮製品標準和輔料標準則研究較少。使藥品監管部門無據可依,這對於中藥炮製規範化是非常不利的。

  2.7 傳統炮製方法改進緩慢

  中藥炮製過程中會使用油、鹽、醋、糖等輔料,而現代醫學認為,高血脂病人應少用動物油含量過高的藥物或動物油炮製的藥品;高血壓、心血管病之類的病人應慎用鹽製藥品;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糖製藥品等。而硫黃、明礬、重金屬含量極高的灶心土這類有毒有害的物質在炮製品中的使用已成為中藥走向世界的障礙。如何改進這些工藝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和要求是中藥炮製面臨的重大難題。

  3 應對措施

  中藥炮製現存問題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醫藥分工,炮製意識淡薄,經濟利益驅動,管理體制不健全等。要改變中藥炮製不盡如人意的現狀,筆者認為主要應採取的應對措施如下:

  3.1 增強炮製意識

  作為中藥獨有的加工工藝、中藥湯劑配伍的基礎,中藥炮製在中醫藥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藥現代化的實現離不開中藥炮製學的發展。國家應從政策高度,通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設定炮製專業、創辦中藥炮製刊物、普及中藥炮製知識等來提高各界對中藥炮製工作的認識,尤其是培養年輕中醫師的炮製與方劑密不可分的意識。

  3.2 加強行業管理,制定相關法規,健全監督機制

  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大至藥廠、藥品經銷商,小至診所、藥農都可以進行飲片加工,中藥飲片的炮製加工處於一種無序狀態。所以,國家應提高藥政管理部門和藥品檢驗部門對中藥炮製用藥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中藥飲片生產應用的監督管理。儘快對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實行《中藥飲片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制度及飲片批准文號管理制度,提高飲片生產的准入門檻,扶持國有飲片生產企業,並規範、整頓現有的藥材、飲片市場,嚴厲打擊以偽充真、以次充好的違法犯罪現象。同時,要制定相關法規,使中藥炮製加工的管理和經營都有法可依。

  3.3 加大科研資金投入,扶持應用研究,鼓勵高水平的基礎研究

  國家和政府部門及各高校、科研院所應在政策、資金上大力支援炮製研究,積極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將現代的先進技術引入炮製研究,加大複方研究和系統研究,併力圖從分子水平上闡明炮製機制;加強科研與生產單位的聯合,使炮製研究更具實用性,讓成果能儘快應用於生產實踐;加強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有計劃地進行不同炮製品種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加強炮製沿革研究及文獻整理工作,進一步深入理解古人炮製的原始意圖,總結各類炮製品的功能特長,為臨床使用提供依據,並挽救一些正在或已經遺失的優良炮製品種。

  3.4 建立科學量化的炮製品工藝及質量標準,建立完善輔料標準,促進炮製生產規範化

  要控制中藥炮製品的無序生產和經營的局面,為生產和質檢部門提供質量評定依據,炮製品標準、輔料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勢在必行。近幾年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與中國藥材公司共同完成了芫花、補骨脂等10種中藥16個規格的飲片炮製規範化研究工作,並於2003年8月通過了科技部驗收。該專案制定了10種中藥飲片的名稱、藥材來源、藥材淨制、切制工藝、炮製工藝、乾燥條件、輔料規格與質量、包裝材料、飲片規格、顯微鑑別、理化鑑別、雜質限量、水分限量、總灰分限量、酸不溶性灰分限量、5種重金屬檢查、農藥殘留量、4種微生物檢查、浸出物限量、有毒成分限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下限、指紋圖譜、性味歸經、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保質期、穩定性考察、儲藏條件***溫度、防黴、防蟲***等26項內容的質量標準***草案***及起草說明。該方法為後來者的炮製品標準研究提供了思路。而炮製用輔料由於種類不同,質量差異巨大,標準多種多樣。通過市場調查,依託食用、藥用標準制定完善輔料標準成為實用可行的捷徑。

  3.5 研究開發現代化的炮製裝置

  炮製裝置的原始、落後是造成工藝不穩定、炮製品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規範化生產面臨的一道難題。電腦炒藥機的問世,讓炮製操作實現了數字化,雖然目前因價格昂貴難以推廣,但炮製機械的數字化、程控化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3.6 運用教育手段,培養專業技術人員

  我國各中藥高等院校應成為培養中藥炮製專業人才的基地,應增設炮製專業,並在各中醫藥類專業中增加炮製課程總量,增設有關中藥炮製基礎理論研究課程,培養高等研發人才。同時,重視基礎教育,辦好中等專業,儘快為企業和醫院培養一批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員工。形成一個高、中、初級技術人員的階梯隊伍,並形成科研、開發、生產一條龍的體系。最後,應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力度,提高業務素質,儘快改變當前中藥炮製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狀況。

  4 前景展望

  中藥炮製學是一門知識面比較廣泛的綜合性學科,研究涉及面廣,與其相關學科較多、研究難度大。因此,儘可能藉助其他相關學科的新技術、新成就,採用多學科的系統研究,是開展中藥炮製研究的有效途徑。

  儘管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炮製處於一種被淡化、忽視的境況,但這種境況也在逐漸有所改觀。國家自“七五”、“八五”以來,先後立項對40種中藥的飲片炮製工藝、飲片質量標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九五”初期中斷了飲片炮製的立項。“九五”末期,又對20種中藥進行了“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化研究”。“十五”期間,對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化研究分二期立項,一期30種,二期50種。這一經過表明了國家對炮製研究經歷了從重視到漠視,又從漠視到重視的過程。2003年,以基礎性研究及應用基礎性研究為主的中藥炮製研究中心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組建完成,作為我國最大的中藥炮製科研單位,該中心以繼承發展中藥飲片特色,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闡明炮製原理,建立中藥炮製生產新體系,提高本學科學術水平,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為宗旨。這些可喜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中藥炮製的美好希望和前景。

  隨著中藥現代化程序日益推進,為適應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需要,中藥炮製的手工作坊式加工形式將逐漸為工業化過程所替代,這其中必然會導致中藥炮製方法的變化,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隨著科技水平及中藥製藥的發展,中藥炮製將逐漸完成其從巨集觀到微觀,從模糊到精確,從單一到系統,從經驗到科學的轉化。

  [參考文獻]

  [1]鍾厚舉.淺談中藥炮製品存在的問題[J].實用中醫藥雜誌,2004,20***6***:339-339.

  [2]樂軍,張小平.中藥炮製品的現狀與思考[J].黑龍江中醫藥,2004,***6***:51-52.

  [3]張愛琴.論影響中藥炮製質量的原因[J].社群醫學雜誌,2005,3***4***:58-59.

  [4]陳亞藝.中藥炮製研究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海峽藥學,2002,14***4***:101-107.

  [5]龍全江,袁健.近五年中藥炮製學研究進展與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4,6***2***:27-30.

  [6]王和平,田振虹.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化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2005,12***4***:88-89.

  [7]張振凌.談中藥炮製輔料應建立專用標準[J].中國藥事,2004,18***8***:502-504.

  [8]馬梅芳,呂偉,高宇源.中藥炮製輔料探析[J].中醫研究,2005,18***3***:22-24.

  [9]毛淑傑.“10種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化研究”綜合摘要[J].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2004,11***10***:925-926.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