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炮製畢業論文範文

  中藥材經過加工炮製以後發生了複雜的化學變化,隨著這些化學變化而改變的物質基礎是中藥炮製前後性味、功能改變的重要原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淺談中藥的炮製 》

  【摘要】 由於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在製備各種劑型之前,一般應根據醫療、配方、製劑的不同要求,並結合藥物的自身特點,進行一般的加工處理,才能使之既充分發揮療效或減輕不良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臨床用藥的目的。本文主要從藥炮製的目的和具體炮製方法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炮製;目的;炮製方法

  中藥炮製是中藥在應用前或製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一般的修制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古代稱為炮炙、修治、修事等。一般來講,按照不同的藥性和治療要求而有多種炮製方法,有些藥材的炮製還要加用適宜的輔料,並且注意操作技術和講究火候。

  1 中藥炮製的目的

  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炮製目的。在炮製某一具體要務實,有往往有幾方面的目的。總的來說,炮製的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1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例如附子、川烏、草烏、半夏、天南星、馬錢子等生用內服易於中毒,炮製後能降低其毒性。

  1.2 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如蜜炙百部、紫苑,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酒炒川芎、當歸,能增強溫經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強止痛作用;薑汁炙可以加強止嘔作用,如姜川連、姜竹茹;牛膽汁制南星能增強息風止痙作用。

  1.3 改變藥物的效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1.4 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於貯存和製劑。諸如地黃、蘆根、石斛等許多鮮品藥材的療效,較之幹品更佳,然而,由於產地、季節等因素的限制,多種藥材無法直接使用鮮品,需要乾燥處理,才可以貯存、運輸。

  1.5 純淨藥材,保證藥材品質和用量準確及矯臭、矯味,以便於服用。

  2 炮製的方法

  炮製方法是歷代逐漸發展和充實起來的,其內容豐富,方法多樣。現代的炮製方法在古代的炮製經驗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改進,根據目前的實際應用情況,可分為五大型別。

  2.1 修制 ①純淨處理 採用挑、撿、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部分,使藥物清潔純淨,如撿去合歡花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韋葉背面的絨毛,颳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②粉碎處理 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藥物粉碎,以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德要求。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水牛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等。③切制處理 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

  2.2 水制 ①洗 將藥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髒物,及時撈出晒乾備用。②淋 將不宜浸泡的藥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③泡 將質地堅硬的藥材,在保證其藥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④潤 又稱悶或伏。用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加入藥材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藥效的前提下,使藥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⑤漂 將藥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潤一段時間,並反覆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將昆布、海藻、鹽附子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⑥水飛 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末的方法。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藥物的制粉。

  2.3 火制 ①炒 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藥物表面微黃稱炒黃;用武火炒至藥材表面焦黃或焦褐色,內部顏色加深,並有焦香氣者稱炒焦;用武火炒至藥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內部焦黃,但仍保留有藥材固有氣味***即存性***者稱炒炭。炒黃、炒焦使藥物易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藥性。②炙 是將藥材與藥液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藥材內部的炮製方法。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等。如蜜制黃芪、蜜制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鹽水炙杜仲等。炙可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③煅 將藥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其中直接放爐火上或容器內而不密閉加熱者,成為明煅,此法多用於礦物藥或動物甲殼類藥,如煅牡蠣、煅石膏等。將藥材置於密閉容器內加熱煅燒者稱為密閉煅或燜煅,本法適用於質地輕鬆,可炭化的藥材,如煅血餘炭,煅棕櫚炭。④煨 將藥材包裹於溼麵粉、溼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成為煨法。⑤烘焙 將藥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2.4 水火共制 ①煮 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藥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等。②蒸 是利用水蒸汽或隔水加熱藥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如改變藥物性味功效者,宜久蒸或反覆蒸晒,如蒸制熟地、何首烏;為使藥材軟化,以便於切制者,以變軟透心為度。③單 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藥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藥物的乾燥處理。④淬 是將藥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久利於粉碎,而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

  2.5 其他製法 ①制霜 種子類藥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藥材重結晶後的製品,成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②發酵 將藥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黴,並改變原藥的藥性,以生產新藥的方法,成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③發芽 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藥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溼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成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以上就是常用的中藥炮製方法。炮製的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藥效,而少數毒性和烈***的合理炮製,更是確保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中藥的生產炮製時,一定要遵循合理的炮製方法。

  篇二

  《 試述保持中藥特性在中藥複方與炮製中的重要性 》

  【摘 要】目的 探討保持中藥特性在保持中藥複方製劑中的效果與炮製出符合標準藥材的重要性。方法 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充分了解,掌握中藥的特性,挖掘出可供反覆驗證,藥效穩定的複方製劑與炮製方法。結果 通過研究發現,凡是臨床療效顯著的方劑,都是配伍精心,能充分發揮中藥特性的經典之作,好的炮製方法也是能充分保持中藥特性的傑作。結論 只有保持中藥特性,才能保證中藥複方製劑的效果,才能炮製出符合標準的藥材。

  【關鍵詞】中藥特性 複方 炮製

  【中圖分類號】R28【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2007***06-0712-02

  我國中草藥的發展正臨著嚴峻的局面。當前,我國中草藥在理論發展與技術創新方面與西藥相去甚遠,在中草藥的生產,管理與質量方面落後於日本和韓國;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生產的中藥產品無足輕重,只佔中草藥國際貿易的5%左右;面且,即使是在國內市場上也正面臨著外國中藥產品的強烈競爭。因此,加強中藥特性的研究、探討中藥特性在複方與炮製中的作用,增強療效提高可重複性至關重要。中藥特性就是中藥的靈魂。

  中草藥的發展過程是長遠的,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知有多少人為探求藥性以身試藥而亡。正是這幾千年的經驗結晶和無數人犧牲性命的代價,才換來了今天中醫藥的發展,並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方劑,特別是複方的配伍和炮製的經驗。所以我認為如何保持中草藥的特性是複方和炮製的重要研究課題。

  在中草藥中的單味藥,其有效部分,也是由多種成分混合而成的,並不單純,除非是在有效部分中提取出來有效的成分例如在黃連中所提純的黃連素,可以治療炎症。又如麻黃中提取總黃酮和多糖,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降糖等多種生理活性。多糖廣泛用於自然界,是理想的免疫增強劑。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此外,對上百種單味中草藥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可是也只發現了部分單味藥的有效成分,大多數仍是停留在有效部分混合物的狀態。

  中草藥的複方,通過配伍,在炮製的煎煮過程中,發生了諸多理化作用改變,甚至導致新成分的產生。因此,炮製能提高了療效,減低了毒性,去除了副作用,方便了調劑、服用等。中草藥複方製劑,可能由多種甚至一二十種動、植、礦物配伍而成。其中對疾病具有療效成分的也不過數種而已,其餘的都是在提供輔助作用。這就是在中草藥中的“君臣佐使”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配伍理論的根據。舉例來說,四君子湯是由黨蔘、茯芩、白朮和甘草組成,前三種分煎或合煎,藥物成分的總溶出量變化不大,加上甘草則大大的增加了這三種藥物成分的溶解量,因為甘草中的皁甙類成分有助溶作用。正是甘草的這種特性,提

  高了四君子湯的功效.至於減低毒性,也有例子可考。從實驗證明,含生物鹼的藥物與含大分子酸性成分的藥材配伍時,往往會使生物鹼在煎液中的含量降低。例如,川烏、草烏等含有雙酯型二萜生物鹼,毒性極強,經過與含大分子酸性成分的藥材炮製後,可以 使其毒性大減。

  炮製又可以糾正藥物的偏性,如姜制或茱萸制黃連,可使黃連苦寒之性大減,在含有黃連的複方中,發現有大黃的三方劑煎煮後苦味消失,而不含大黃的複方仍有苦味,因為大黃鞣質和黃連中生物鹼相互作用產生沉澱。

  以上所舉的例子說明了在炮製的過程中,中草藥複方的化學成分間相互關係非常複雜,各種藥物在共煮時,發生著理化反應,結果導致了各單味藥中成分溶出量的增減,甚至產生了新的物質,使全方產生增效、減毒、去除副作用,甚至改變藥效。通過上述幾個例子,可以看出,方劑配伍不是簡單的組合,不是幾個藥味的隨機並列,也不是同類藥物的累積相加,而是方劑中各味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充分發揮中藥特性,共同使全方產生有明顯治療作用而無明顯毒副作用的效果。因此,複方也不等於單味藥化學成分的相加。這就是中草藥的特點,也是中草藥的精華,更是中西藥的不同之處。因此,保持中藥的特性,是發揮方劑配伍的基礎。舉個例子,在補中益氣湯中,柴胡和升麻對其他藥物有明顯的協調作用,並能增強這些藥物作用的效果,如果去掉這二味藥,該方對腸蠕動的作用明顯降低,而單用柴胡和升麻沒有以上作用。這裡又一次證明好的配伍能充分發揮中藥特性,從而保證藥效,並證實了君臣佐使組方原則的科學性。

  從這些結果說明,中藥特性在複方和炮製中的重要。也毫無疑問地對配伍理論的科學解釋找到了有力的證據。到目前為止,我們剛剛開啟了研究複方和炮製的大門,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還須繼續著更多的努力,以求更多的瞭解。最後要說明的是,炮製的方法很多,千變萬化,但核心是保持中藥特性。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