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的年齡分別多少

  孔子與老子都是著名的思想家,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與老子的年齡,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與老子的年齡

  老子雖說也是一個思想家,但他跟孔子不一樣,孔子研究的是以學習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而老子是以道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為了讓每個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辦了12年的義務教育,為的就是讓我們在不受社會的任何壓力下得已學習,更好的學習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在這影響力的方面,肯定是孔子大。

  孔子,在網上搜索就搜尋到他具體的生辰日期和***日期,孔子活了73歲。老子,沒有具體,在史記裡面,說老子最保守是活到一百六十歲,而我們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有的說老子活到了兩百多歲,也有人說,老子是太白金星,有的還說,老子西渡流沙,過了新疆以北,走過了沙漠,到西域去了,從此無蹤影。這一些的猜法,使我們無法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但我覺得,無論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至少老子在道這方面,為我們傳頌了不少的知識。孔子和老子無論他們誰大或者誰小,我個人覺得他們都是偉大的。因為個人有個人的優點,個人有個人的才華,所以說,我們不必知道他們誰大誰小,只要知道,他們給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知識和儲存千年以久的文化。

  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豐富,總是想學習更多的知識。據史料推斷,在孔子三十歲之前他曾離開自己的家鄉去拜道家思想奠基者老子為師學習知識。

  孔子去洛陽的路途很遠,但是孔子不畏困難,日夜兼程。經過幾個月的跋山涉水孔子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的城門外,他看見一位頭髮鬍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城門外。孔子心想:“這就應該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孔子走上前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吧?”老子有些奇怪,自己並不認識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為什麼他會認識自己呢?老子很疑惑。孔子說到:“學生孔丘,是專門想你討教學習的。請您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早就聽說你來這,我便在此等你。學問研究上你與我差不多,為什麼你還要來向我學習呢?”孔子聽了之後說:“謝謝老師在這裡等我,學習是無止境的,你的學識淵博,我如果跟著你學習一定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自己的學問肯定會有所提升。”

  於是,從那天之後孔子總是跟隨著老子,虛心的向老子請教,之後孔子成為了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兩個人,一個以人為中心,一個以道為中心,為我們世人留下了很多知識,兩個人的文化,在世上流傳幾千年至今都不熄不滅。

  老子簡介

  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陽,諡曰為聃。子,在古時是對一個人尊敬時的稱呼,所以並不算罕見。

  可是一個人若是可以幾千年來,無論朝代更替還是時代變遷,即便他屍骨以寒,甚至早已化作了地下的春泥,卻仍舊可以被人尊敬的稱為子,這便是少之又少的了。而老子,便是這少之又少的人們中的一個。

  無論朝廷更迭,無論是名滿天下的大儒,還是無知的山野村夫;提到他都是老子,子,自古便有的尊敬執意。因為老子建立了道家的思想,更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因為老子的思想為我們無知的後人帶來了多少的益處。

  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仍舊銘記著老子的姓,李氏、名,耳、字,博陽、諡,聃。我們仍舊在提起老子的時候不自覺的帶上了敬佩之情。曾經因為老子的道家思想,使得漢文帝、漢景帝得以擺脫那千瘡百孔的朝代,使自己的國家煥然一新,欣欣向榮。

  我們敬佩著老子所提出的偉大的思想,我們敬佩著老子是為後世帶來無窮益處的道家的創始人,我們敬佩著老子的德高望重。

  因為我們敬佩著老子,所以向來殘酷的史書上,卻留下了最後遠離世俗修身養性的老子的姓名;因為我們敬佩著老子,所以無論歷史是如何的風雨飄搖,可他仍舊清清楚楚,一筆一劃的的記載著: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陽,諡曰為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