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誰年齡大_孔子與孟子有什麼區別

  孟子的生卒年,卻語焉不詳,一般考證認為,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卒於公元前2***,享年84虛歲。,而孔子只有73歲,所以一目瞭然,孟子的年齡比孔子打了11歲。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孟子誰年齡大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孟子誰年齡大

  孟子的生卒年,卻語焉不詳,一般考證認為,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卒於公元前2***,享年84虛歲。春秋戰國時期,人的平均年齡不過三十多歲,孔子活到73歲,孟子活到84歲,已經是十分難得的高壽了。如今我國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成為歷史陳述。這時人們一到73或84,就聯想到人生的那道坎,視73或84為不吉利,避之惟恐不及。

  孔子和孟子兩人在思想上的成就都極大,與此同時,他們兩人還都是極為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兩人都以仁為主張,不同的是,孔子是春秋時期人,孟子是戰國時期人。

  孟子與孔子同出儒家學派,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還被世人尊稱為亞聖,與孔子一起被稱為孔孟。在政治上,孟子提出把先王的道德規範作為道德標準,主張實行仁政,從這點可以看出,孔子對孟子的影響以及孟子對孔子的推崇;孟子還提出了民貴君輕這個概念,點出了國家中百姓的重要性;孟子還提出了人的本性一開始都是善良的哲學思想。

  孔子與孟子有什麼區別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們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質上兩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首先是兩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裡貧窮,他的滿腹才華,基本都是靠自學。他向長者請教學問的時候,都是彬彬有禮,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學生,總是不厭其煩。甚至連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願拜他為師。而孟子則不同,孟子的性格較剛烈,憤世嫉俗。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經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時期還是春秋時期,周朝的禮樂尚未完全崩壞,而到了孟子的戰國時期,各路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禮樂全部拋到了腦後。孟子自視為救國救民的濟世能人,他看到諸侯交戰,百姓餓殍遍野,其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話。

  其次,兩人對“仁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義”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礎上,他提出的“仁”,還只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義更加形象化了,對“仁”也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

  第三,從施政角度來說,孔子比較偏向於“復古”。他提倡恢復周朝時期的禮樂,他對禮樂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而孟子則比較激進,在他看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對施行暴政的君王總是一語中的,表現了他朗朗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