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一週食譜推薦

  懷孕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事,也是每個女人必須要經歷的事。那麼在懷孕的期間的飲食問題就會備受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孕婦一週食譜,歡迎閱讀。

  孕婦一週食譜

  週一

  早餐:饅頭1個、香菇雞絲粥1碗、西紅柿炒雞蛋、香蕉1個 午餐:米飯2小碗、紅白豆腐、竹筍鯽魚湯、獼猴桃1個 晚餐:麥片粥1碗、燒茄子、蘿蔔絲肉丸湯、蘋果1個

  週二

  早餐:牛奶大米粥1碗、胡蘿蔔燉牛腩、爽口白菜、蘋果1個 午餐:米飯2小碗、清蒸大蝦、肉絲榨菜湯、香蕉1根 晚餐:小花捲2個、玉米麵粥1碗、豆腐燉蘿蔔海帶、橘子1個

  週三

  早餐:掛麵臥雞蛋1碗、瘦肉炒芥藍、拌海帶絲、火龍果1個 午餐:玉米麵發糕1塊、海米炒冬瓜、香腸炒圓白菜、鴨梨1個 晚餐:米飯2小碗、青芹拌香乾、糖醋鯉魚、葡萄1串

  週四

  早餐:大麥粥1碗、饅頭1個、拌竹筍。 午餐:紅豆米飯1碗、香菇燒豆腐、軟熘雞片。

  晚餐:油鹽燒餅1個、排骨燴海帶、銀耳魚丸湯、鴨梨1個

  週五

  早餐:桃仁芝麻花生粥1碗、小餅1個、煮雞蛋1個。 中餐:二米飯1碗、肉絲炒豇豆、紅燒香菇、粉絲小白菜湯。 晚餐:糖三角2個、拌黃瓜條、雙色菜花、蘋果1個。

  週六

  早餐:海米菠菜粥、饅頭1個、蠔油生菜、水果沙拉。 中餐:紅豆米飯2小碗、蝦皮拌豆腐、宮保魷魚卷、橘子1個。 晚餐:枸杞紅糖小米粥1碗、小花捲2個、涼拌苦瓜、獼猴桃1個。

  週日

  早餐:地瓜粥、蔥油餅1個、雞蛋炒菠菜、滷牛肉、橙汁1杯。

  中餐:大米飯2小碗、清炒山藥、幹炸小黃花魚、時令水果。

  晚餐:雞湯餛飩、雞肉炒三丁、牛奶1杯。

  孕婦營養素的生理功能及影響

  一,蛋白質:

  1.蛋白質攝入過少會造成成年人:肌肉消瘦、機體免疫力下降、貧血,嚴重者將產生水腫;造成未成年人:生長髮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視覺差。

  2、蛋白質缺乏胎兒無法利用蛋白質構成自己的正常的組織器官,將會引起胎兒細胞分化停止,而使某些器官細胞數目減少

  3、乳母蛋白攝入不足時,一方面會影響泌乳,導致奶量下降,另一方面,乳汁中蛋白的含量也會受影響,可能導致嬰兒營養不良。

  二,脂肪

  1 脂肪長期供給不足,會發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和各種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病,特別是危及面板健康的維生素A缺乏症。

  脂肪是腦及神經系統的重要成分,缺乏時腦細胞膜的形成、腦細胞的生長髮育以及神經傳導都會受到損傷或破壞,如果引起腦組織細胞數量的減少,在出生後是無法糾正的,也就是說這種損害是永久性的。

  2 若乳母攝入脂肪不足,則會影響乳汁中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可能造成嬰兒營養缺乏。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會導致肥胖症,還將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脂肪攝入量高的婦女乳腺癌死亡率也高,兩者呈正相關關係。膳食中脂肪量過多,會促進鉛在小腸中的吸收。 另外,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受乳母的脂肪攝入量影響,若乳母攝入脂肪超量,則乳汁中脂肪含量增高,易致嬰兒消化不良。

  三,碳水化合物

  1.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少,將導致更多脂肪被利用,使耐力降低,導致全身無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如果母體攝入不足,不得以氧化脂肪及蛋白質來供能,如脂肪動員過快,氧化不完全時,易出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酮體及易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對腦和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所出生的嬰兒出現智力發育不良、智商低下的現象。因而不要過分限制主食的攝入量,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能少於3兩。

  2.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於體內,會通過抑制脂肪氧化,導致體脂增加,使人過於肥胖而導致各類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四,纖維素

  1.攝入膳食纖維少易導致便祕,引發一些腸道腫瘤疾病,並致結腸內容物減少,腸腔狹窄,易形成閉合段,從而增加腸內的壓力。同時,造成大便硬和粘,需要更大的壓力來排便,易得憩室病。

  2.服用較多的膳食纖維會引起腹脹,並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應適當減少含膳食纖維多的雜糧、薯類、蔬菜等。

  五,維生素

  1維生素A缺乏,易出現早產、無眼、小頭畸形等孕婦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早產或死產及產後感染率增加。維生素E有促進泌乳的功用,乳母攝入不足會造成泌乳量下降。乳汁中維生素E的含量也受乳母攝入量影響,若攝入不足會造成乳汁中含量下降。

  孕婦維生素E攝入量過低時可使胎兒死亡或流產等

  六,無機鹽

  1鈣缺乏主要影響骨骼的發育和結構。缺鈣會有腳抽筋、盜汗、腰痠及骨質疏鬆等症狀。 由於胎兒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的鈣,而孕婦本人鈣攝入量不足,必將導致低血鈣綜合症。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進而形成高血壓,併發妊高症,胎兒骨化和鈣化過程受阻患先天性軟骨症,還會出現智慧低下。新生兒也易發生骨骼病變、生長遲緩、佝僂病以及新生兒脊髓炎等。 當乳母鈣攝入不足時,母體首先動用自身骨骼中的鈣以保證嬰兒的供給,因此乳母會有抽筋、盜汗、腰痠及骨質疏鬆等症狀。若長期鈣攝入不足,則乳汁中鈣含量就會受到影響,導致嬰兒缺鈣。

  2.鐵缺乏可引起缺鐵性貧血,使人的體質虛弱,面板蒼白,易疲勞、頭暈、對寒冷過敏、氣促、甲狀腺功能減退。

  孕婦缺鐵表現為乏力、蒼白、心慌、氣短,感染的危險也隨之上升。早產、死產及新生兒的發病率均高於正常孕婦。一般飲食每天可提供10-15毫克鐵,實際上只能吸收其中的4-11%,因此孕婦常有缺鐵徵象。

  3.孕婦缺碘:胎兒甲狀腺素含量不足,使胎兒發育在各階段都受到抑制,導致死胎、流產以及妊娠期、分娩期延長,或出生呆、小、聾、啞和癲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