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碩士論文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我國新學科,發展至今也有將近十年時間,有發展迅速的時期。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改革

  一、引言

  隨著大學入學率的快速提高,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急劇轉變。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顯示,截止2013年全國高校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34.5%。

  這意味著在三個適齡青年中就有一個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當入學變得更加容易,也帶來了就業的困難,2013年全國高校大學生離校就業率為71.9%。在生源質量下降和就業困難的倒逼之下,高等教育培養的目標、方式必須進行相應地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

  對於佔據本科高校四分之三的二類本科院校而言,受生源質量較差,學校知名度不高的影響,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面臨著一定的改革壓力。並且,在二類本科院校內部,與理工科專業相對較好的生源和就業形勢相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壓力則更加嚴峻。由於專業定位不準確、培養目標不清晰、師資結構不合理,招生規模過大,大部分二類本科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擬利用SWOT分析框架,對二類本科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方式進行探討,以便為專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建議。

  二、基於SWOT框架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就是將與研究物件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的方式排列,然後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的決策性結論。SWOT分析法最早由美國的麥肯錫諮詢公司提出,並廣泛運用於工商企業管理中。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公共部門開始借鑑和採用企業管理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SWOT分析法也逐漸被政府部門和非營利部門所採納。

  現代高等教育更多地屬於專業性的教育。專業設定的性質決定了一個高校的整體性質,專業培養質量則決定了一個高校的整體培養質量,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一個高校未來的整體發展態勢。因此,運用SWOT分析法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進行分析有助於更清楚地瞭解專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以便專業負責人更好地因勢利導,採取措施進行改進。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優勢

  自1998年教育部進行大規模的專業調整以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已經走過了十五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基本上完成了專業的籌建。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人數大幅度增加,他們對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內涵有著更加透徹的認識,對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有著更熟練的掌握。與此同時,這些老師普遍年輕,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對專業改革抱有更大的期待,同時也能接受改革所帶來的短期陣痛。其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定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符合大學培養通識類人才的要求和目標。目前各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均開設經濟學類、社會學類、管理學類、法學類等多個大類的課程,從而使得學生具備多個學科的知識背景,這為他們以後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劣勢

  首先,專業定位模糊,培養目標不清晰。1998年隨著當時新一屆政府的上臺,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的改革變得如火如荼。其中,事業單位的未來發展既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機遇。部分事業單位需要轉製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部分事業單位則轉為差額撥款單位。抱著為改革之後事業單位培養人才的目的,在部分專家的建議下教育部新設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但是,此後由於事業單位改革的速度沒有像最初想象的那樣快,加之專業涉及的領域過於巨集觀,包括了教育、衛生、環衛、交通、非營利組織等眾多的方面。然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只是設定了一般性、介紹性的課程,不可能從每個具體的領域入手進行深入的探討,從而導致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不清。其次,由於專業側重於理論,缺乏實踐的空間與機會,使得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由於專業課程內容分散,不成體系,講授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學生的經驗感知,同時缺乏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從而使得學生厭學的情緒較為突出。

  3、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機會

  隨著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學歷層次的提高,以及參與公共管理培訓機會的增多,他們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認知在增加,瞭解在深化,這有利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未來在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就業。其次,在新一屆政府大力推行簡政放權的背景下,政府對市場和社會的干預與控制在減少,留給了非營利部門更多的發展空間。同時,政府推動的公共服務購買則為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援。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較為對口的領域,非營利領域的發展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實踐機會,也擴大了學生的就業面。

  4、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威脅

  目前,在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定位的討論中,逐步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共識:一類本科院校主要培養理論性人才,課程設定應該側重於理論體系的完整性。二類本科院校則應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課程設定應該側重於實踐性。因此,作為二類本科院校中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由於其實踐性方面的先天劣勢,在與本校其它專業的競爭中,在資源獲取方面始終處於被輕視和被低估的境地。此外,隨著教育部和高校對於學生就業率的日益重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較低的就業率可能是另外一個巨大的威脅。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猶如工廠生產產品,學生就業率過低則類似於產品滯銷。產品滯銷可能導致企業萎縮甚至破產,學生就業率過低則會導致專業招生規模的縮減乃至取消。

  三、構建以“問題為導向、 實踐為抓手”的培養模式

  通過對公共事業 管理專業的SWOT分析,我們初步瞭解了其具備的優勢,存在的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

  劣勢—機會戰略就是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不足,使 組織改變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戰略。對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而言,當前隨著非營利組織的 發展空間的擴大和發展 環境的優化,第三部門將會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通過對現有劣勢的梳理,並採取措施將其轉化為優勢,對於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提升專業就業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具體而言,由於專業建立之初規劃的培養和就業領域過於寬泛,缺乏針對每一個具體領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這是當前專業發展最大的劣勢。隨著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按照非營利組織發展的要求,構建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為抓手”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新模式。

  目前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眾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專案如何設計?資金如何籌集?活動如何開展?如何對外宣傳?這些具體的問題不僅困擾著從業人員,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有價值的“素材”。因此,所謂的“問題導向”就是以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這些問題為出發點,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展開理論學習和課外實踐,利用及時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課外實踐,實現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模式到“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模式的轉變。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是教師通過參與非營利組織活動中發現的問題,也可以是邀請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來課堂具體講授提出,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未來從事非營利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所謂的以“實踐為抓手”就是通過解決非營利組織中存在的問題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具體而言,在課程設計方面,適當地降低理論課時的授課時間,加大實踐課時的比例。當學生帶著問題學完理論知識之後,他們通常具有強烈的意願,希望檢驗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否真正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擴大實踐課時的比例,可以讓他們及時地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環節的鍛鍊結合起來。在實踐內容方面,通過專業教師與非營利組織的 聯絡,將學生直接帶到非營利組織的專案點,參與專案開展的全過程。學生可以與專案官員一起討論專案的設計、實施、監測和評估,在參與專案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可以預見,通過以問題為導向和以實踐為抓手的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一方面,可以改變傳統的老師津津有味地講,學生面無表情地聽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將學生引入真實的非營利組織管理過程中,可以實現從設計、籌資、實施、監測、評估的全過程的參與,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