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相關畢業論文範文

  流行音樂自十九世紀後半頁產生之日起就一直顯示著蓬勃生機,雖產生較晚,但它已經和藝術音樂、民間音樂等音樂型別並行發展,並且成為當今社會主流音樂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樂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流行音樂畢業論文篇一:《試談流行音樂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

  流行音樂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地域環境中形成的、在大眾之間廣泛流傳的、內容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的一種音樂形式。它以大眾傳媒為媒介,得以廣泛傳播,內容多反映男女戀情,結構短小,曲調簡單,所表達的情感也較為單一。代表歌手如周杰倫、王力巨集等等。這些流行音樂主要在青少年群體中廣為流傳,青少年長期處於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之下,積蓄的各種情緒得不到釋放,而流行音樂在某種程度上給青少年提供了一條發洩情緒、展現個性的途徑,所以得到了青少年的熱烈追捧。有的學生甚至要求音樂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教流行歌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音樂教育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武斷地阻止流行音樂走進課堂,而不進行寬容地介紹和科學地引導的話,那無疑會阻礙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流行音樂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

  ***一***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

  可以說,80後和90後兩代人都是在流行音樂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流行音樂強烈的時代氣息、簡單直白的歌詞、單純的情感等引起了青少年感情的共鳴。尤其是某些愛情歌曲,特別能夠迎合青少年對於愛情的朦朧憧憬的心理,再加上流行音樂的旋律簡單、音域狹窄,節奏富於變化,青少年很容易就能夠演唱。從內容上說,部分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產生了積極地影響。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等,反映了人們對於真善美的追求,給人們以心靈上的慰藉。再如臺灣的校園民謠《童年》《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情感真摯自然,形式自由活潑,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徵,寫出了青少年特有的純真感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內容粗俗不堪,含有大量的暴力和色情資訊,歪曲了青少年對世界的理解,對青少年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二***流行音樂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這主要表現為流行音樂對音樂審美心理教學的影響和音樂欣賞教學的影響。首先,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根植於大眾音樂審美心理的世俗化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歌曲由原來的宣傳功能、感染功能、歌頌功能轉化為娛樂功能,高雅的審美品味逐漸被世俗的審美心理所取代,各種世俗化的東西披著時尚的外衣公然走到舞臺上,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商業利益。在這種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流行音樂直接影響了音樂教育審美心理的世俗化;其次,流行音樂已經成為音樂的重要部分,所以,其中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曲目被選入音樂欣賞教學之中。但是,由於流行音樂的隊伍並不純淨,其中還包含了許多不太高雅的東西,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拉低了學生音樂鑑賞的水平

  二、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

  ***一***正確對待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也是一種音樂形式,只是它在品級上有高下之分。所以,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對待流行音樂,注意它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它積極地一面是以其鮮明的娛樂功能來消解青少年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壓力與不良情緒,調節青少年疲憊的神經和精神,達到心情舒暢的目的。由於其與藝術的距離較遠,所以演唱流行歌曲就成了人們的一種自我行為,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於青少年來說,流行音樂也是他們得以展示自我、突出個性的一個有力方式,所以他們喜歡用流行音樂來訴說自己複雜的心情,朦朧的夢想等,這未嘗不可。但是它消極的一面並不能因此而忽視。由於商業利益的浸潤,所以某些流行歌曲的內容媚俗、低下,沒有藝術性和審美性可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我們對於積極的要給予保留,消極的要引導青少年進行正確地認識和迴避。

  ***二***引導流行音樂走進音樂教育的課堂

  在流行音樂走進音樂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好關,在課堂上選擇那些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作為教學篇目。利用多媒體如網路、MP3、CD等教學工具,來播放一些適合學生欣賞的流行歌曲,在滿足學生音樂需求度額同事,也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就某一時期的流行音樂做一個專題鑑賞,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總結這一時期流行音樂的特點和風格等,以加深對於音樂知識的理解掌握。除了學習音樂知識外,音樂教育還要進行一定的實踐。此時,流行音樂就是實踐的最佳素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比賽,開展音樂大舞臺等活動,以激發學生歌唱的興趣等等。

  ***三***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和修養

  首先,教師要有對於音樂教育的熱情,這種熱情讓他自覺自動地保護每一位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熱情,無論學生喜愛的是流行音樂還是其他型別的音樂,都能夠恰當地給予引導,而不是生硬粗暴地對待。其次,完善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無論那種知識型別,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音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因為學生音樂知識來源的多樣化,所以教師的角色要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為知識的開發者和引導者,鼓勵引導學生探尋、發展新的音樂知識,並積極地去實踐它。

  流行音樂畢業論文篇二:《淺談流行音樂咬字分析》

  流行聲樂演唱是情感表達的藝術,在流行音樂演唱中,感情是表達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咬字則是表達感情的關鍵,用話語來表達流行歌曲的中心思想,與其他藝術的表達方式不同,聲樂藝術的表達方式對字的要求更嚴謹。流行歌曲既能用歌唱表達感情,又能唱出文字,文字與聲音相互結合,從而更形象地表達出人的情感,流行音樂演唱中字的表達直接影響情地表達。

  1中國流行音樂與咬字

  1.1華語流行歌曲

  華語流行音樂因它細膩的歌詞,優美的旋律更加貼近人們的心聲而廣為傳唱,更因為它的演唱方式多種多樣,不講求特定的方式從而在中華大地上枝繁葉茂,華語流行音樂有著獨特的主張及品質,是一種個性的美,它在藝術領域具有一定的魅力和價值的審美觀。流行音樂傳入中國是對中國傳統音樂思維上的一種顛覆性改變和非常深刻的影響,它更是間接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道德觀念,它使中國的音樂方向及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流行歌曲的影響是更貼合人們的情感及心理上產生的,從音樂的旋律,歌詞和歌唱者的演唱技術三方面出發,相互融合才能做到廣為傳唱的作品。改革開放後的流行音樂更是多了張揚與個性,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一板一眼,所有東西都要循規蹈矩的進行,而流行音樂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陳規,大眾娛樂是流行音樂的標誌,突破自我不斷創新是華語流行音樂的特點。

  1.2流行歌曲咬字

  自古以來人們對歌詞語言的聯絡從來都是極為重視的,中國語言更是對口齒髮音有著嚴苛的要求,在中國有很多的聲樂家、教育家及專業的科研人員對演唱中歌詞的咬字吐字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作為聲樂演唱中重要的基礎部分,語言的準確運用掌握跟旋律的完美配合才能給觀眾創造出豐富深刻的印象,聲樂中的技巧有很多,而咬字吐字的準確性則是音樂演唱的主線。在我國,馬先生曾出版過《四十年合唱訓練》中,清楚的論述了“清楚的發音及口齒,可以改進音質”“,通過良好的咬字吐字,壞的聲音習慣可以克服,好的聲音習慣可以建立”,在一段音樂的演唱中,情感表達的基礎就是讀字,唱歌的必備基礎就是字音準確、清晰,演唱者在面對一份包含情感的作品時,如果不掌握好語言技巧那麼就無法準確地表達,更談不上打動人心。歌唱者如果連歌詞都讓大家聽不清楚,那就不能表達情感,打動觀眾。

  2流行歌曲《也許明天》分析

  2.1歌詞咬字分析

  《也許明天》這部作品是張惠妹的一張音樂專輯,也許明天的歌詞大氣磅礴,也許明天這首歌可以代表了整張專輯的所有,作家的所有想法在這首歌裡通通表現出來,在一個人最孤單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嚮往那些有人陪伴的日子,而現在的孤單感受反而讓人產生了強烈的心理落差。Martin所寫的曲子,將藍調與靈魂的元素放在裡頭,讓這首歌聽起來悲傷感倍增,一針見血地寫出了那份追尋明天的感覺。在阿妹的所有歌曲中,這首也許明天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海一望無際/看不見終點在哪裡/深邃又吸引/我的心第一段開始就“海,一望無際”,演唱過程中“海”是作為一首歌的第一個字出現的,要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唱出,而hai由三個字母組成,聲母***開頭字母***h,字腹***中間字母***a一帶而過,字尾i迴歸,整個字字頭清晰,字尾收緊輕輕推出“,一望無際”這幾個詞的咬字重點在i上,從i開始從i結束,而後幾句“深邃又吸引,我的心”則是一n作為結束,i字咬起來會比集中,而n字卻使用前鼻音較多,這兩個音在中文字母中是比較好咬的。我就在浪裡/飄飄蕩蕩愛有時忽高有時低/推著我向前/每一天同樣的“我就在浪裡”“,我”字可以一帶而過,最後歸韻到“裡”i上,第二句也是i,第三句第四句歸為n上,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流行音樂作品的歌詞中,詞頭詞尾相互呼應,段落與段落之間尾字咬字也呼應著,所以詞作往往都很押韻,每首歌都會有音的重點,而《也許明天》這部作品的重點音就是i、n,那麼我們訓練的重點也要逐步地放在這兩個音上面。曾經我放縱享受/到最後無處解脫/越心痛就越快樂/越想快樂越寂寞過渡到高潮的過渡段,它的側重點與開頭和結尾是不太一樣的,收字主要集中在o上,中國文字講究歸韻,所以歌詞大都非常整齊對稱。也許明天/沒有誰/陪我走過/潮起潮落/也許明天/還有你/陪我開始/直到最後/海一望無際/我在浪裡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演唱時必須注意咬字的清晰,以n、i、o作為整首曲子的收官咬字,中和了前面的音,咬字相對比較輕鬆,但咬字不要太死,要推送出來,氣於詞同時推出來,慢慢地加重力量,把整首歌揚起來。

  2.2咬字與氣息分析

  咬字與氣息相互達到非常默契的配合才能夠讓歌曲富有張力及感染力,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完全放鬆開啟的方式,我個人比較喜歡人在遇到刺激的狀態下而發出的尖叫聲,你會發現在尖叫的同時你的身體都在協呼叫力,腹肌會緊繃,聲音富有穿透力。而音樂的演唱也要找到這樣的一種感覺,不過就是學會控制氣息與咬字相互配合,流行音樂的咬字是在嘴裡的,有時候流行音樂的歌詞是說出來的,氣息送出字,上下貫通,相互協調,氣息裡融合著字,字裡又包含著氣息,把字都向前去說,他們之間就像水和魚,魚離開了水就活不了,而水沒有了魚就沒有生機,氣息是基礎,而字就是上層的建築,氣沉丹田,字出噴口,就像二胡的弓與弦,拉開工按準弦才會出想要的音,這兩樣是演唱的基礎,之後再對音色,情感,技巧加以畫龍點睛的作用,演唱出的歌曲直達人心,聲情並茂,從而表達它的情感,這就是咬字與氣息的關係。

  3結論

  在流行演唱中,正確的演唱歌曲就會正確的咬字,聲樂咬字中沒有之分純粹的封字音,因為最後一定通過共鳴腔體傳出字母,發音和咬字在流行演唱中十分重要,美好動聽的音樂是絕對不能缺少清晰的咬字的,它會對歌曲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聲音的練習更是離不開正確的發音,它完善和幫助了聲音共鳴,在這一方面我們必須勤加練習,注重音樂的細節,每一個字母,每一個音符都需要我們都琢磨,去研究,尼•雨果曾認為“聲音訓練過程中,歌唱者的讀字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種通過語言形式來發聲的技巧,這也是歌唱任何一種語言的歌曲的先決條件。”在沒有掌握熟練的語言技巧的時候,想要融入思想感情將會十分的費力,沒有變現能力,無法打動人心,這樣一首歌曲就失敗了,打動不了觀眾的音樂是十分無用的,我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突出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特點。

  流行音樂畢業論文篇三:《淺談流行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

  一、流行音樂文化背景下高中生音樂學習現狀分析

  我們知道音樂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樂,在資訊和網路發達的現代社會,流行音樂如潮水般的湧入校園,如何正視流行音樂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面對的最現實的問題。學生只欣賞流行音樂勢必會造成學生營養不良;而對流行音樂不聞不問,教師又會跟學生產生距離感,這兩者都不利於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因此,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調整好二者之間的關係是重中之重。《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新意識等教學理念。因此我們一線音樂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更加註重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傳統音樂教學的結合,合理開發和利用流行音樂,讓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保持下去,讓學生吸收音樂的營養能夠均衡增長。

  二、將流行音樂合理引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

  ***一***利用流行音樂開啟高中音樂教學的大門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流行音樂淺顯易懂、貼近生活,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明星時髦的裝扮更是他們的一種美好的追求,相比之下,高中的音樂教材上的嚴肅音樂選段顯得枯燥無味,加之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接受程度較低,因此,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反之,教師也難以真正的投入到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去。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對流行音樂非常喜愛,有些同學甚至會對其產生非常狂熱追求。例如,在進行電聲有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電聲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爵士樂,由此開始電聲的教學。可以安排一到兩次課來向學生普及音樂的種類與形式,在學生的腦海裡建立起立體的音樂知識框架和和聲感,在接觸到不同種類的音樂時才不那麼陌生。在開展爵士樂的教學時,可以在學生回家之前就向其安排一個作業,利用網際網路去查詢爵士樂的有關資訊,並自行製作成PPT,在下一次的音樂課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其他同學看,以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將嚴肅音樂、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融入課堂教學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音樂教育的不斷髮展,音樂教育形式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主要以嚴肅音樂為主,流行音樂佔很小的部分甚至沒有流行音樂教學。這與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體系是分不開的,教師們習慣性的認為流行音樂裡含有很多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這種偏見一直妨礙了流行音樂進入高中音樂課堂。從上個世紀末,我國的音樂教師才開始對流行音樂提起足夠的重視,開始承認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引入流行通俗音樂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在音樂課堂上為學生建立一個寬鬆有趣的學習環境,更有利於學生快速的吸收知識,健康成長。將流行音樂有機地融合到高中音樂課堂裡,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接受程度,是當前音樂教學發展的主流。

  通俗音樂引入課堂要講究度,教師不能一味的依照學生的喜好將嚴肅音樂的課程時間降低,導致學生對音樂內容的認識狹隘。嚴肅音樂和傳統音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思維習慣,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我們高中音樂教師不僅承擔這教書育人的任務,更承載者歷史文化傳承者的使命,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利用流行音樂激發學生興趣外,挖掘經典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也非常重要。

  三、對高中生“偶像崇拜”現象以理性的啟迪和情感教育

  高中生需要通過對偶像的認同和依戀來確定自我價值、尋求自我發展。在流行樂壇中不乏有這些才華橫溢的天才偶像明星,會作曲、會寫詞、會舞蹈,甚至會導演。另外,媒體的炒作、商業的包裝往往更加美化這些人物形象,加深高中生對他們的嚮往崇拜之心。注重加強人文意識和文化內涵,用真實、豐富、生動的人格魅力,給予高中生以理性的啟迪和感情的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挪威的“80 後”音樂才子亞歷山大? 瑞拜克,是北歐音樂的一顆新星。其父母都是古典音樂家,受家庭的音樂薰陶影響,小提琴拉得很不錯,鋼琴也與之相媲美。通過實踐,本人認為不該有意讓高中生迴避發生的“偶像”醜聞,有些偶像失敗的故事對高中生往往具有特別有益的啟示,能夠起到“替代體驗”的教育結果。把握住了高中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上就能遊刃有餘地與之互動,從而產生共鳴。

  四、結語

  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工作要落到實處,就要挖掘更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學到想學的東西。教學工作者要看到高中教學的現狀,理解到流行音樂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多在課堂上將流行音樂當做素材來開展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高中音樂課的充實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這才是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