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環境教案湘教版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宇宙的物質形態和特點。

  2.瞭解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結構,瞭解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3.瞭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體,正確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太陽系結構示意圖,瞭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運動特徵,培養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八大行星基本資料的對比、分析、歸納,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並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點]

  1.天體系統的結構層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

  [教學難點]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媒體與教具]

  地球儀、地球的衛星照片,星雲和星系幻燈片,天文掛圖,多媒體、“太陽系模式圖”掛圖,錄影機及自行剪輯八大行星概況、彗星錄影節目,投影片或月貌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講授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匯入】在我們生活著的地球之外,是一個廣闊無邊、無始無終的世界,被稱為“宇宙”。宇宙裡的許多奧祕在等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識。

  【板書】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古漢語中對“宇宙”兩個字的定義麼?“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從這個角度來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學研究的兩大視角“空間”和“時間”。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

  【板書】一、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講解】在人類發展的初期,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為整個大地也是平的,並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於是,便有了“天圓地方”的說法。後來,人們經過觀察,發現天空中的各個星體都在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好像處於整個宇宙的中心位置,這樣,便產生了“地心說”。由於受西方宗教勢力的影響,這個學說觀點統治人們的思想是相當長的。到16世紀,哥白尼的“日心說”使自然科學第一次從中世紀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意味著宇宙實際上就是太陽系。18世紀天文學家引進了“星系”一詞。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型天文望遠鏡的使用,以及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範圍在不斷地擴大。

  【活動】閱讀《探索宇宙》,你能說出一個星空神話的故事嗎?

  【教師舉例】如患難與共的雙胞胎兄弟、農神和她的女兒、埃及王后的秀髮等,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上網查閱更多的星空神話。

  【講解】天文學家把人類目前能觀測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見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見宇宙的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活動】根據課本P6——思考活動,回答:

  ①何為光年?一光年約為多少千米?

  ②計算可見宇宙的半徑約為多少千米?

  ③面對上題的數字,你有什麼感慨?

  【歸納總結】光年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傳播的距離,一光年約為94608億千米。可見宇

  23宙的半徑=94608億千米×140億≈1.32×10千米。由此可見,宇宙的範圍是極其寬廣的,可

  以說是無邊無際的。宇宙中的奧祕無窮,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過渡】在這個無限時間、無限空間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麼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多媒體演示】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等圖片。

  【板書】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講解】宇宙間各種物質的存在形式統稱為天體。天體在宇宙中的分佈是不均勻的,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恆運動維繫著它們之間的關係,組成了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板書】1.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提問閱讀】請閱讀課本P7三段相關內容,回答:

  ①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麼天體組成?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多少光年?

  ②銀河系的組成天體主要由哪兩類?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約有多少個?銀河系與河外星系的關係如何?

  ③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構成了什麼天體系統?

  學生回答後,老師進行點評總結。

  【教師總結】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恆星組成,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4.2光年。銀河系的組成天體主要由恆星和星雲兩類,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已超過1250億個,銀河系與河外星系是同級別的天體系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總星系,它包括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總星系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可見宇宙。

  【板書】2.太陽系和地月系

  【提問閱讀】請閱讀課本P7、P9兩段內容,回答:

  ①太陽系由哪些天體組成?中心天體什麼?為何說它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②太陽系中的行星可分哪兩類?與太陽比其質量和體積有何特點?能否自身發光? ③組成地月系的天體有哪兩個?

  學生回答後,老師進行點評總結。

  【教師總結】太陽系由太陽、圍繞太陽執行的行星,以及衛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組成,太陽的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約99.86%,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行星包括了九大行星和成千上萬顆的小行星兩大類,質量和體積比太陽要小得多,本身不發光。而地月系則是由地球和它的衛星月球組成,是最低級別的天體系統。

  【歸納】天體系統的層次

  ①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顆?請從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排序。

  ②八大行星繞日公轉運動有何共同特徵?

  ③請正確描述小行星帶的位置。

  ④目前已觀測到的彗星有多少顆?最著名的是哪一顆?說明彗星繞日公轉的軌道。 學生回答後,老師進行點評總結。

  【教師總結】八大行星是繞日執行的主要天體,按照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繞日公轉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圓性的特點。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目前已觀測到的彗星約有1600多顆,彗星繞日公轉的軌道為扁長軌道,有些是扁長的橢圓軌道。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繞日公轉週期約為76年,其最近一次通過近日點是在1985-1986年。

  【板書】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1.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陽系和地月系

  【複習提問】 天體系統的概念及其層次結構?

  【新課匯入】我們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那麼太陽系中還有哪些行星哪?他們又有哪些特點?為什麼在眾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討論的主要問題。

  【板書】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地球是一顆普通行星

  【啟發引導】八大行星的質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結構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由此,可以將八大行星劃分為三類——與地球類似的稱之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體積和質量都大的稱之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類是距離太陽遠的天王星、海王星

  【過渡】 通過對八大行星的瞭解,我們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2.地球具備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

  【講解】從地球的外觀和所處的位置而言,地球與其他七大行星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由於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份,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範圍等,在地球上產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階智慧生命——人類。從這種意義上說,地球是宇宙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拓展閱讀】課本P10的閱讀材料,明確在地球之外,高階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極大。

  【小組活動】課本P11活動1,思考、討論並回答:

  ①從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及其體積、質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這些有利條件的原因。 ②假如太陽光照條件變得不穩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並對此答案作出解釋。

  ③除地球外,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個?並簡述理由。

  學生回答後,老師進行點評總結。

  【點撥】①日地距離適中,使溫度介於0~100℃之間,水呈液態狀態;地球大小適中,使地球能夠吸引住大氣。②太陽的光照條件一旦發生變化,那麼地球上所得的熱量也將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溫度和水的相態,以至於影響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隨之而消失。③九大行星繞日執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間不會發生碰撞,故地球所處的行星際空間安全穩定。④因火星與地球在距日距離、公轉週期等方面與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會存在生命物質。

  【鞏固練習題】

  1.為什麼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說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學生課外活動】選擇一種你最為擅長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處環境,並在班會上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1、銀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陽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的簡介

  1.普遍性:在太陽系中,外觀和所處的位置普通。

  2.特殊性:

  1***表現: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階智慧生命的星體。

  2***存在生命的基本條件: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

  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