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反思

  江南地區的開發是七年級歷史的一個章節,有哪些關於江南地區的開發的課後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1.整合教材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根據課程標準、學情、教學內容,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整堂課緊緊圍繞“江南地區的開發”展開,

  教學中以《史記》和《宋書》所描述的江南兩種絕然不同的情況,直接切入主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尋找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從而引出西晉的興亡、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等內容,並進一步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及影響,這樣使得鬆散的學習內容連成一體,既突出了重點又使得難點有效分解。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效果較好。

  2.成功運用史料教學。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紮紮實實做學問和實事求是看問題的態度。

  3.“問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本堂課的又一特點。

  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課堂上通過對江南地區在西漢和南朝時變化的比較,得出結論: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進一步引導學生生成問題——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從而使得探究這些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了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課堂上問題的探究與深入應給與充分地預設,從而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生成能從容應對,引導到位。

  4.課堂上注意運用圖、表進行教學。

  初中學生形象思維佔據優勢,教師應注意採取直觀的教學方法。課堂上通過師生共同製作朝代更替示意圖、學生完成淝水之戰簡表和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歷史,把握歷史,較好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

  5.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在本堂課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並建議學生課後查閱資料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係。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篇二

  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小小故事會”,佈置學生根據之前所蒐集瞭解的和課文有關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分享,增加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後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瞭解過,所以提前佈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於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另外本課還設計了“我主淝水”的活動,學生模擬親自統帥前秦軍隊,認真考慮怎樣去努力打贏這場仗以更好地理解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由於是“親臨戰場”,而且要“改寫歷史”,任務艱鉅,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情景的創設不但能製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並建議學生課後查閱資料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係,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篇三

  學習了專題講座《初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我感受頗深。特別是這句話:“教學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對某些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其他學校和班級的學生就不一定是難點”。

  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初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的前後自己在教授初一歷史《 江南地區的開發》一課時的幾點體會。

  學習之前的教法:1.教師可以提問:三國鼎立的最後結局如何?讓學生依據自己聽說的傳聞或者教材的敘述來回答問題。應該注意糾正學生回答中出現的不符合史實的傳聞。在學生回答以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講述。

  2.西晉統治集團的腐朽、皇族的紛爭、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等問題可以教師講述的方式來處理。講述內遷問題時,應注意使用地圖,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內遷的形勢。然後,要求學生概括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予以小結,指出其短暫而亡的原因,應包括西晉統治集團自身的腐朽、統治集團的內亂、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起兵三個方面。

  3.教師可以通過自制地圖或者在現有的圖上作標識的方式,介紹東晉和十六國的格局,以及前秦統一北方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的成語,引入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鼓勵學生從教材中自己找出這兩個成語的含義和出處。

  4.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一定要做到生動有趣,以調節課堂的氣氛,培養或保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根據實際條件採用想象圖、地圖、多媒體課件或者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教學。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戰中前秦兵力佔優勢而失敗的原因時,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5.關於江南開發的問題,可以從本課的引導框進入教學,讓學生先說明漢朝江南的情況,再說明南朝時江南的情況。然後提問:“為什麼會發生上述巨大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江南發展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因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動腦筋和進行活動與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忽略了必要的講述和引導。

  6.最後,教師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參照“重點和難點”中分析的本課基本脈絡和相應的重大事件,使學生對本課形成總體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