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反思

  在七年級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佈的教學中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內容較多,容量大,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所學知識。

  存在問題:

  1.沒有好好的使用課堂績效評價表,發現有的小組成員積極性不高。

  2.雖然課前做了充分準備,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沒有強調降水的單位mm,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

  本教學片斷選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中的第二節氣溫和降水,這部分知識屬於初一地理《世界的氣候》中的內容,這部分知識理論性較強,如果純講的話不利於學生接受,所以在教學中,我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從實踐出發,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歸納起來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聯絡實際,將生活融入課堂。

  這節課,我把學生日常生活中雨、雪、冰雹作為切入點,經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從而得出降水的概念,啟發學生同樣是降水,夏季午後的降水和入冬以來的降水型別一樣嗎?匯入降水的型別。將生活帶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明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實效性

  我根據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內容。上課首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看視訊、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自主學習法、問題解決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理解地理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樹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從而標誌著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的完成。

  3、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基礎,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把教學中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具體化、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將影象、圖形、符號、聲音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型別,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注重小組合作學習

  在學生認識到降水的型別形成過程以後,讓小組組內分工把三種降水型別的形成過程演示、畫出來。***分工:兩位同學演示,一位同學畫出來,一位同學講解***,這樣促進的小組合作並且每位成員都有任務可做,調動了積極性。同時做到了知識小品話、娛樂化,將知識化難為易。

  在課後我還發現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之處:

  1、知識點沒有講透

  降水形成的條件中,凝結核和充足的水汽,沒有給學生講透,這可以進行追問學生,是不是有云就可以形成降水呢?雪白的雪融化以後為什麼還有一些雜質,雜質就是凝結核。

  2、導學案沒有充足利用

  因為教學的物件不是本校的學生,上課之前沒有強調看導學案,導致學生在合作探究時沒有按導學案的問題,回答時就出現問題了。

  3、小組合作應加以完善。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應加以完善,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教學。

  總之,總結經驗是為了學會教學,通過以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增強業務技能,適應教學中時刻變化的新情況,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中的每一個標誌,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三***

  在這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活動中,我感觸頗深,覺得這是一次挑戰,一次享受,一個積累寶貴經驗的過程。

  在杜麗榮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使我能夠巧妙地安排教學設計。《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第三節。本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氣溫的變化影響了降水的分佈,降水的多少又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氣候變化。這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順利解決這一問題,我利用世界與中國、中國與本地降水多少的比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深層次的認知參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之主動思考,大膽質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用所學知識分析本地的降水特徵,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

  在這一堂課中,進行了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從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課堂的活躍性來看,還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基本上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主要表現在:

  1、在引課方面,我選用較為歡快的童謠,給學生製造一種愉快且輕鬆的氛圍,利用實際生活問題引入將要學習的內容,採用點到為止,逐漸遞進的思路,先從喚起學生的問題慾望入手,將他們的奇思妙想展示出來,再從具體形象的問題,逐漸引向深入。

  2、注重了學生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改精神。

  例如:***1***在講解“降水與生活”、“降水的季節變化”時,列出要自學的題目,利用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己找出答案,記住重點知識,並且進一步到黑板上展示,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樹立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增強了小組之間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2***講解“降水分佈”時,讓學生自己觀察《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然後總結這些等降水量線的分佈規律,分組討論,同學們思維活躍,思考積極,得出答案的正確率高,通過小組間的比賽,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合作精神及競爭精神,使學生在趣味濃厚的氛圍下積極主動地達成了課堂目標教學要求。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在學生活動設計方面,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經歷作為學習的資源,進行自由討論,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著從實際生活出發的理念,讓學生切實地感覺到地理就在身邊。在學習“降水的季節變化”時,設計了一個遊戲,利用身體高低變化來形成一幅降水量柱狀圖,使學生在輕鬆的遊戲中著實領悟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與閱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在課堂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上課時,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由於時間關係,小組討論的結果沒有得到充分的小組展示,這是本節課的缺憾之一。

  2、學生回答問題以後,沒有及時的評價和表揚。

  3、由於缺乏經驗,講課過程中,語言的運用有些不自然。

  我作為一名新教師,通過這次的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我會深刻反思這堂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後多聽課,多請教,多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素質,使自己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