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初二地理教師們在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的教學上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初二地理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同,我國可以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四大地理區域。由於學生 剛剛接觸區域地理知識,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上還比較陌生,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區域型別外,還應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的培養。最終讓學生 自己能讀圖分析四大地理位置、範圍、氣候、地形等方面的特點,達到會學地理、活學地理、愛學地理的的教學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國地理總論 部分和中國區域部分的銜接點。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 作為中國區域地理學習的開篇部分,本章只是對區域地理的巨集觀介紹。主要的作用有兩個:其一,從整體上把握區域的差異,為後面認識各分割槽地理特徵作知識上的 鋪墊;其二,由於後面的區域選擇不能過多,選擇的區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巨集觀整體認識之後,才能避免在具體區域的學習時以偏蓋全。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 發揮其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認識不同的地理區域”,其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巨集觀的角度認識“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本 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內容點析:1.地球表面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佈的不均一性,即差異性。區域的劃分依據一定的指標,總體來說,區內主要指標有明顯的一致性,區域間有顯著的差異性。差異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人們的生活環境因所在區域的不同而不同。

  2. 我國面積廣大,跨經度和緯度都很寬廣,地形、氣候、植被、河流等自然條件,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還有農業、工業、交通、居民及其生活方 式等,各地均有明顯的差異。教材在八年級上冊學習了中國地理知識總論部分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區在自然、社會等方面的不同,劃分為在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 濟發展諸方面各具特色的四個地區。在各區域內容的學習中,應抓住各區域的特徵,從中認識自然條件對人們經濟活動的影響,以及人們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加 深對人地關係的理解。

  ***二***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這節課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激發學生興趣應是重要的,特別是中學階段的地理在教學中的地位並不“重要”, 興趣的培養對於學生改變對地理的認識是很好的方法,所以在匯入新課時採用了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的例項出發,從身邊的環境入手,來感知區域的不同和劃分的標 準。另外,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於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通過練習,不僅可以 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教師瞭解學生的接受情況,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為學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