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相關畢業論文

  計算機作為當前高校學生參與社會競爭以及職業發展必備的技能之一,高校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會直接性地影響著其自身今後的職業發展以及就業狀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技術分析

  【摘要】計算機軟體作為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開發也直接影響到計算機在科學領域的發展空間。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技術的創新與提高,是資訊化時代加速發展的前進動力。本文介紹了應用軟體開發過程遵循的原則,並對應用軟體的開發技術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軟體開發;應用軟體

  隨著現代人們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對於計算機依賴性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計算機的要求不僅僅侷限於其系統提供的各項軟體之上,而逐漸地向各種應用軟體擴充套件。支援系統執行的系統軟體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就需要通過應用軟體來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這給應用軟體的發展帶來了極為廣闊的空間。但是,在應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現象,一些使用者乃至開發人員認為應用軟體開發技術無所不能,進而要求開發出滿足其各種不切實際需求的軟體,給整個應用軟體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把握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進而在此基礎上採用相應的應用軟體開發技術,以最大化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1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1.1規範性原則

  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的規範性原則是指,在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應該遵循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的規律,同時技術設計和技術實現應該切實可行,避免過於擴大開發技術或者應用軟體的作用而進行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開發。同時,計算機應用軟體的規範性還意味著,在應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人們的認知規律和使用習慣,這樣才能夠開發出操作性較強的應用軟體,才能夠擁有使用者的忠誠度。

  1.2易維護原則

  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開發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相反,其開發和維護對於應用軟體開發人員來講,應該是並重的。在進行計算機軟體開發的過程中,就應該考慮後續的維護問題,為維護提供便利。這樣,才不至於在計算機應用出現問題後產生難以維護的狀況,影響使用者的正常使用。同時,在進行計算機軟體開發的過程中,應該堅持標準化地開發,這樣,在應用軟體出現問題之後,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源頭,並且便於及時進行修改。

  1.3“少即是多”原則

  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少即是多”原則是指,在進行軟體開發的過程中,應該儘可能地使用最簡便的指令、最簡化的步驟來進行程式編寫,這樣,應用軟體執行和使用者的使用才能夠有更多的空間,才能夠不使應用軟體的使用成為負擔。

  2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技術分析

  2.1生命週期技術

  生命週期技術就是將軟體的開發當作一個生命週期,在這個生命週期中,軟體開發的每一個步驟:問題定義、問題分析、使用者需求研究、框架構建、程式編寫、軟體測試和後續維護等都是軟體開發生命週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前一個環節和後一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絡,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並且是不可逆的。首先,進行問題定義。對問題進行定義是進行應用軟體開發的首要步驟,即要做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應用軟體,這個應用軟體要滿足使用者的哪些需求。並且把這些問題或者說是這些需求進行分解,製作出相應的操作規範。其次,問題分析。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問題想要實現的目的、實現途徑,同時,根據當前的技術水平、資金狀況等來進行可行性分析,保障軟體開發切合實際。再次,使用者需求研究。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是應用軟體開發的基本目的,因此,需要對使用者的每一項需求都進行具體的分析,然後確定軟體需要實現的功能,並確定出每項功能的實現方式。又次,框架構建。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之下進行相應的框架構建和調整,搭建出應用軟體的基本模型。程式編寫。程式編寫是在搭建好的框架之內,按照程式編寫規範進行相應的程式編寫,以使軟體能夠正常運轉。軟體測試。軟體測試是對編寫好的軟體的功能進行相應的測試,以發現並且解決軟體中存在的問題,保障軟體的正常執行。最後,進行後續維護。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以及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後續維護和更新,保障軟體的正常執行。

  2.2原型法

  原型法即以使用者的需求和問題為原型來進行軟體開發,這種開發方法更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原型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對使用者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對於軟體應實現的功能、軟體的介面、軟體的個性化設定等進行調查和整理,以作為軟體開發的原型。其次,根據整理出來的使用者需求來進行軟體模型構建,使軟體能夠實現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再次,對開發出來的軟體進行執行測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通過進行執行發現軟體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改善;二是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來進行修改,保證使用者需求的切實實現。最後,對軟體進行升級和維護。及時對軟體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保障使用者的正常使用。同時,對軟體進行升級,使軟體執行更加穩定,同時功能性更強。

  2.3自動形成開發技術

  自動形成開發技術是一種非常便捷的開發技術,主要是通過開發軟體來實現計算機應用軟體的開發。在這種開發技術中,軟體開發人員只需要對軟體需要實現的功能進行研究,然後通過軟體來實現程式設計過程,非常便捷。但是,這種自動形成開發技術需要有嚴格的規範保障才能夠使開發出來的軟體滿足人們的需要。同時,也需要人工對軟體進行相應的除錯才能夠保障軟體的良好執行。

  3結語

  資訊化時代,計算機是其中重要的推動力,計算機軟體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重要成分,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就尤為重要。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目的是為廣大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務,使使用者能更快捷地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過程中有其自身的原則,無論我們使用哪種軟體開發技術,都需要遵循這個原則,如此,才能夠保障軟體開發能夠既符合科學規律,又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而每一種軟體開發技術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因此,在應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擇一種或者多種技術,以最終實現軟體開發的基本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萬明.淺談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研究與趨勢[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2.

  [2]駱海霞.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技術探討[J].電子製作,201311.

  [3]許福慄.分層技術在計算機軟體開發中的應用[J].矽谷,201323.

  [4]胡玲芳.新時期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研究[J].資訊與電腦,201523.

  [5]李大鵬.關於計算機軟體開發語言的研究[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206.

  [6]範銀平.計算機軟體開發在多領域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5.

  範文二: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

  摘要:利用微課教學平臺引入廣東省高校聯合研製開發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系統——“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網路自主學習系統,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改革方案,改進了考核方式,並對教改方案實施之後的教學效果與考試成績進行了分析。實踐表明,該教改方案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微課;自主學習平臺;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操作能力

  0引言

  隨著計算機日益普及,相當多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就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部分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會降低教學效率且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隨著無線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使用移動裝置如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和學習,作為師生交流平臺的網路課程網站也從傳統的PC版向行動網路課程發展。本院以Tomcat為伺服器,採用jQueryMobile和HTML框架,利用Dreamweaver和MyEclipse設計並實現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行動網路微課程網站。該網站主要實現了移動裝置上的課件瀏覽、師生交流及伺服器上對訊息、微課程教學視訊、課件等後臺管理功能。網站已通過校園網釋出,如圖1。手機使用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訪問本微課程網站,教師登入後即可對所有課件資源進行上傳、修改、刪除等維護。學生論壇讓移動使用者和PC使用者可隨時隨地都可參與課程交流,滿足了學生和老師對課程的各種需求。

  1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思路及方案

  為了進一步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廣東省高校聯合研製開發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平臺——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網路自主學習平臺[1],逐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提高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質量,對計算機應用實驗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及規劃。

  1.1課程改革思路

  考慮到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不再是“零起點”教育,且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專業設定等因素,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依託學院新建好的網路自主學習平臺,改革傳統的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課程設定與教學模式,把網路教學模式引入到計算機應用課程中;適當弱化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課堂教學,以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專業特性開設不同次層與難度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課程,以滿足學生專業學習與科研的需求[3-4]。

  1.2課程改革方案

  1.2.1引入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網路自主學習平臺到課程教學中,進行分層次教學。本院在2011年10月份在廣東省教指委的指導下已搭建好計算機應用課程網路自主學習平臺。平臺有以下主要功能: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監督與管理有關教學活動;編制試題和進行評分;將實時評價融入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為下一次教學過程提供支撐[5]。通過網路自主學習平臺,可以建立豐富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的網路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應用網路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充分擴充套件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提高授課教師的工作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使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平臺綜合測試模組下的摸底考試進行學前測試。然後按摸底成績實施分層教學:摸底考試成績60分以上含60者可免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選擇免修且對這樣計算出的分數不滿意者,可參加該課程期末統一考試;摸底考試成績在50分和60分之間者可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不參加課堂授課,參加該課程期末統一考試;摸底考試成績50分以下者必須參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堂授課,參加該課程期末統一考試。

  1.2.2弱化計算機應用課程課堂教學,加強學生自主練習。考慮到計算機應用的教學是“非零起點”的,本方案把該課程由原來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改變為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通過網路自主學習平臺,組織教師建立豐富的網路學習資源,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可以在業餘時間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同時減輕教師在課堂上的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3實施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考分離”。通過自主學習平臺的實驗操作環境與網路考試環境,逐步實施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考分離”,從而建立完善的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考試製度。

  2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2.1課堂教學效果分析

  ⑴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由於參加課堂學習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摸底測試不及格的學生。他們看到很多學生通過了摸底測試,而且有部分學生的摸底測試成績優秀,這些學生不需參加課堂學習,這使他們感到一定的壓力,所以想通過這個學期的課堂學習提高成績,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有的學生不僅在自己的班上認真聽課,而且主動去其他班聽課。有的學生雖然通過了摸底測試,但希望期末獲得更好成績,期望獲得優秀獎學金,追求高分,也積極的來參加課堂學習。所以分層次教學是十分必要的,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

  ⑵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高沒有分層次教學時,由於一些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也來教室上課,對課上他們熟悉的內容,他們就會不感興趣,不認真聽課,時常出現打遊戲,上網,帶耳機聽音樂的情況。這就嚴重干擾了那些沒有基礎的學生。學生不能做到認真聽講,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遇到問題,自己又無法解決,教師只能重複講解,有時一個問題要重複講解三次以上,大大地降低了教學效率。採用分層次教學之後,由於多數通過摸底測試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堂學習,來到課堂學習的學生都是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會出現打遊戲、上網、聽音樂閒聊的情況,想學習的學生不會受到其他學生的干擾,能做到集中精力聽課,這樣教師就不用多次重複講授內容,基本上講一次,大部分學生都能聽到、聽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⑶課堂教學物件更有針對性由於課堂學習的人數相對較少,老師容易發現學生的問題,對那些相對水平較低的學生,針對他們的薄弱環節,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講解,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都更有針對性。容易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小班授課效果也好。

  2.2學生考試成績分析

  ⑴學生成績總體提高情況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們發現,學生成績提高符合一個規律,即參加課堂學習的學生分數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自主學習的學生,再次是免修的學生。這說明課堂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自主學習的學生通過網路自主學習平臺學習也有一定的效果,免修的學生提高的幅度相對較小。

  ⑵學生成績提高幅度分析參加課堂學習的學生成績提高幅度大,參加課堂學習的學生出勤率高,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完成作業,課後自主學習,多數參加課堂學習的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平臺的所有知識點的測試,所以成績提高幅度很大;自主學習的學生成績提高幅度較小,自主學習的學生的自覺性不強,學期初基本沒有使用自主學習平臺進行學習,由於自主學習的學生沒有通過摸底測試,須參加期末考試,他們往往突擊使用自主學習平臺進行學習,由於學習的時間短,成績提高幅度較小;免修的大部分學生成績沒有提高,部分免修的學生覺得考試已經及格了,沒有期末考試的壓力了,也沒有老師督促,就放鬆了學習,提高幅度較小。也有部分原因是免修的學生基礎好,進步空間相對小,上課和自主學習的學生基礎相對差,進步空間相對大一些。

  2.3自主學習平臺的使用效果

  自主學習平臺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使用自主學習平臺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可進行反覆練習。部分學生通過看教學視訊自學能夠解決許多問題,同時自主學習平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結束語

  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風格進行一系列改革與實踐,最終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課程更具科學性。為學生適應資訊社會提供的學習平臺作用十分明顯。該教改方案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和可持續發展的改革方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廣東省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專案建設指南[ppt],2009.7.

  [2]李帥軍.教育資訊化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07.

  [3]王耀民,何文廣,曾華.淺談《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J].中國科技資訊,2012.10:239

  [4]楊竹,張文波.基於《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資訊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24:283

  [5]朱麗娜,杜威,毛莉.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資訊化建設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2.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