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建模優秀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數學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得到眾人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院校數學建模教學論文
摘要:教師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時,必須要對教學內容要有透徹的理解,教學設計要有較強針對性,切實可行,要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自主協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監控學生的學習程序,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碰到有哪些困難,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或組織學生攻堅克難。
關鍵詞:數學建模;教學
一、數學建模教學現狀分析
在數學建模教學中,“講授法”還是主流教學法,雖也有啟發,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但由於互動不足,學生自主參與較少,主動性和積極性沒能有效調動起來,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學生沒懂多少,沒有理解掌握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二、數學建模教學的改革舉措
1.加強宣傳。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數學建模,可通過紙質媒體、電子媒體進行宣傳,還可通過組建學生數學建模協會開展活動廣而告之,還可通過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的案例,讓學生初步瞭解數學建模及其特點,產生學習數學建模的興趣。2.分類開課。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雖有競賽任務,數學建模選修課還是不應限定選課學生範圍,比如只限定一年級學生或者有意參賽的學生,而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又考慮到選課的學生不全是以參加競賽為目的,不全是對數學建模感興趣,甚至有些是因為沒得選而又必須完成選修課學分的要求,可將選修課班級分“普及班”和“競賽班”兩類供學生選擇,既滿足學生選課的需求又兼顧競賽的需要,對不同班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3.優化教學內容。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模型型別不宜太多,不要搞得太複雜,比如只講初等模型、簡單的優化模型;二是模型數量不宜太多,以4-6個為宜;三是難度不宜太大,還應循序漸進,內容最好為學生了解、喜聞樂見,所選模型應有利於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四是加入數學軟體的教學,讓學生“玩起來”,初步學會數學軟體的使用,體會數學建模與普通數學的不同之處,體驗到數學的用武之地。4.改進教學方法。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學生一般處於被動狀態,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要學好數學建模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因此應該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等。
三、收穫與體會
從2013年開始,我們在數學建模選修課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如下收穫和體會:1.數學建模課堂教學面貌換然一新。任務驅動、互動式、研討式等教學法的綜合運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積極探索的新型學習模式,踐行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育精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學會獨立運用其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發現與重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使課堂充滿活力。2.樹立了學生學好數學建模的自信心。由於教法得當,優化了教學內容,加入了數學軟體的學習,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通過親身實踐、主動探索去學習發現知識,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克服困難的樂趣;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漸進的內容安排,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建模難以學習;而且內容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不再認為數學無用武之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3.教師要善於組織、指導、監控。教師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時,必須要對教學內容要有透徹的理解,教學設計要有較強針對性,切實可行,要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自主協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監控學生的學習程序,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碰到有哪些困難,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或組織學生攻堅克難。
範文二:數學建模教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一、以課本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
由於對學生建模能力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滲透培養,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建模思想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建模能力,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在講課之前,教師應該認真研讀課本,明確可以貫徹數學建模思想的章節,例如幾何圖形模型***在解測量、航海等應用性的問題時教師需要構建幾何模型,將問題轉變成幾何問題或者三角函式之後再求解***、不等式模型***方案設計等問題***、函式模型***成本及利潤的最大化最小化問題***等,在教學過程滲透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1]。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以課本為教學出發點,並與實際生活結合,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建模,在數學知識講解中提供生活例項,讓學生以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上圖是兩套符合規定的課桌椅子的高度表格,如果當前有一把高為42cm的椅子和一張高為78.2的課桌,請問該桌子和椅子是否配套?學生在做這種題的時候就可以與函式知識相結合。因為學生的思維廣度有限,所以很難把數學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了防止學生無法理解題目導致難以建構模型的事情發生,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不斷增強學生建模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
二、注重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
由於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就有數學建模思想的存在,所以在《基礎模組》中,這一教材以運算意義切入加以思考為側重點展開教學,同時,教材中十分注重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對學院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建模是為了提高應用意識,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而不是忽視數學建模的講解,只側重建模結果的講解[2]。例如以下這道題。某校為了美化校園環境,組織了65名學生搬花盆。其中,男生每個人一次可以搬8個花盆,女生每個人一次可以搬6個花盆。男女生各搬4次,一共搬了1800個花盆。請求出學生中一共有多少男生。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抓住題中的有用資訊,避免學生受到多餘資訊的干擾,以求構建出正確等量關係。接下來的步驟是設元。因題中男女生的人數未知,所以可設有x名男生,有***65-x***名女生。已知男女生各搬了4次,總共搬了1800個花盆,據此構建方程模型,列出方程對此求解,通過代數式來體現出在等量關係中存在的基本關係,解出方程。在最後應該對建模環節進行反思。在題目做完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思考該題是夠具備典型性。從題目的環境來看,此處並不屬於常規應用題的分類,之後從構建等量關係來看,該題通過總數相等於各部分之和進行的求解過程。因此,學生一旦把握題目的數學模型,題目無論如何變化,都可以轉化為熟悉的模型解決,這能夠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以及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三、增強教學的活動性,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建模以及應用題教學的主要目的都是讓學生具有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拓寬知識面,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整體素質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在學院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的引導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教學效率,使數學建模教學具有活動性。例如下面這種供水型別問題。某市有一個300噸容量的水塔,該水塔每天從5時到17時止向全市供應生活生產用水。該市生活用水為每小時10噸,工業用水量w***噸***與時間t***小時***的關係為w=100h。該市水塔的進水量一共有10級,在第一級時每小時會進水10噸,之後每提高一級,每小時的進水量就會增加10噸。如果某天水塔中原有100噸水,該市在供水的同時打開了進水管。⑴設該水塔用了第n級供水,請寫出在t時水塔中水的存有量。⑵當選擇第幾級進水量時,既能保證水塔中水即不會空也不會溢位?在做這道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建立小組探討,讓學生先自行建立模型運算,之後由教師驗證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活動性建模教學既能夠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已經成為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學院數學教學中,數學應用問題和數學建模中所涉及到的問題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採取數學建模教學方式,對於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去解決。對於同種型別的問題,應該運用相同的數學模型解決,讓學生有形象化、公式化的思維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覺數學知識抽象,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學生是否有數學應用創造能力的重要標誌就是是否能夠準確建立和恰當應用數學模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培養這種能力,利用數學建模教學滲透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