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教案
通過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10.2直方圖***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組距、頻數、頻數分佈等概念;學會對資料進行合理的分組處理.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資料中獲取資訊,並利用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資料進行合理分組,列頻數分佈表.
教學難點:組距的確定.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法:探究
學法:合作交流
課時:第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在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幾種描述資料的方法?它們各自的優點是什麼?
前面學習的描述資料的方法主要有條形圖、扇形圖、折線圖,他們各自的優點是??***教師描述***
二、新課
1.問題提出:為了參加全校各年級之間的廣播體操比賽,七年級準備從63名同學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學參加比賽,為此收集到了這63名同學的身高***單位:cm***如下,請同學們看書中P163收集的63個數據
.
選擇身高在哪個範圍的學生參加呢?為了使選取的參賽選手身高比較整齊,需要知道資料的分佈情況:身高在哪個範圍內的學生多,哪個範圍內的學生少,因此得對這些資料進行適當的分組整理.
2.對資料分組整理的步驟
①計算最大與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這說明身高的範圍是23cm.
②決定組距和組數
把所有資料分成若干個組,每個小組的兩個端點之間的距離***組內資料的取值範圍***稱為組距;例如:第一組從149∽152,這時組距=152?149=3,則組距離就是3.
那麼將所有資料分為多少組可以用公式:
***最大值?最小值***÷組距=組數,如:***最大值?最小值***÷組距=
=7,則可將這組資料分為8組. = 注意:組距和組數沒有固定的標準,要根據具體問題來決定,分組數的多少原則上100個數以內分為5∽12組較為恰當.
③列頻數分佈表
頻數:落在各個小組內的資料的個數.
在各個小組的分佈狀況用表格表示出來就是頻數分佈表,如:對上述資料列頻數分佈就得到頻數分佈表
討論交流:
1.你能從頻數分佈表中得到何種資訊?
2.比較原始資料與頻數分佈表的各自優點.
師生共同歸納:所以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個組的人數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從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學生中選隊員.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168頁練習題***不畫頻數分佈圖***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對你有什麼幫助?你有何感想?
五、作業佈置
必做題:習題10.2第2,3題***不畫統計圖***
選做題:習題10.2第5題
***二***
10.2直方圖***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畫頻數分佈直方圖與折線圖.
過程與方法:
能從直方圖和折線圖中獲取資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頻數分佈直方圖和折線圖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體驗數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畫頻數分佈直方圖與折線圖.
教學難點:從直方圖和折線圖中獲取資訊.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法:引導
學法:合作交流
課時:第2課時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引入新課
在前面我們用條形、扇形、折線三種統計圖形象直觀地描述了資料,那麼對於一組資料的頻數分佈用什麼圖象來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頻數分佈直方圖.
二、新課
1.頻數分佈直方圖的繪製
頻數分佈直方圖主要是直觀形象地能看出頻數分佈的情況,上節課我們對63名學生的身高作了資料的整理,並且也列出了頻數分佈表,現在我們利用頻數分佈表作出相應的頻數分佈直方圖.
***1***以橫軸表示身高,縱軸表示頻數與組書的比值;如圖:
***2***小長方形面積的意義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小長方形的面積=組距×***頻數/組距***=頻數,因此小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反映資料落在各個小組內的頻數的大小.
***3***用簡便方法畫頻數分佈直方圖
在等距離分組中,由於小長方形的面積就是該組的頻數,因此在作頻數分佈直方圖時,小長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頻數來代替.
如上圖可作成下圖的形式:
2.用頻數折線圖來描述頻數的分佈情況
頻數折線圖來描述,首先取直方圖中高一個長方形上邊的中點,然後在橫軸上直方圖的左右取兩個頻數為0的點***與直方圖左右相隔半個組距***如在上圖中,在橫軸上取***147.5,0***與***174.5,0***,將所取的這些點依次用線段連線起來,就得到頻數折線圖
.
三、例題講解:
教材P166例題:為了考察某種大麥穗長的分佈情況,在一塊試驗田裡抽取了100個麥穗,量得它們的長度如下表.***單位:
cm***
列出樣本的頻數分佈表,畫出頻數分佈直方圖.解答:見課本
將上述例題中的組距改為0.5,重新分組列頻數分佈表,畫頻數分佈直方圖. 過程與例題解答過程類似,可讓學生自己完成.
對比兩種方法得出的結論,不難看出將資料分成12個組與分成7個組相對比,有一點誤差,這是正常的,由此可以看出,分的組越多,分析得越細緻,對總體的估計要準確一些.
四、佈置作業
必做題:習題10.2第1題
選做題:習題10.2第4題
***三***
10.3課題學習 從資料談節水***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過程,從中體會節水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資料,得出結論,讓學生體會用資料分析問題的過程,提出合理化建議,感受數學給生活帶來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具體的資料,使學生了解節水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收集、分析資料,從中得出結論,並能針對有關問題,給出解決辦法.
教學難點:如何找到合理解決缺水問題的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法:引導
學法:合作交流
課時:第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資料展示***投影***當前世界淡水資源及我國有關缺水的形勢的資料圖片 問題:***1***這些圖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瞭解世界及我國有關水資源的現狀嗎?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閱讀課本的“背景資料”,從中收集資料,畫出統計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分佈情況怎麼樣?
***2***我國農業和工業耗水量情況怎麼樣?
***3***我國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變化趨勢怎麼樣?
***4***根據國外的經驗,一個國家的用水量超過其可利用水資源的20%,就有可能發生“水危機”,依據這個標準,我國1990年是否曾出現“水危機”?
學生閱讀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收集全班同學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頻數分佈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描述這些資料,並回答下列問題: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個範圍的家庭最多?這個範圍的家庭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3***全班同學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數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標準,這個平均數是否超過用水標準?
***4***如果每人每天節約用水10升,按13億人口計算,一天可以節約多少噸水?按BWR標準計算,這些水可提供給1個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