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主學習_如何培養

  自主學習是當今社會對創新和實踐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自主學習,歡迎閱讀。

  什麼是自主學習

  現代化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

  自主學習概念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的是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21世紀的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一概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只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要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

  自主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對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務在現代學習社會,施教者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和主渠道,教師和校長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學習要求施教者應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同時輔之以必要而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使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勞動、學會生存,具備與現代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學習、生活、交往、生產以及不斷促進自身發展的基本素質。

  願學、樂學  調動並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願學和樂學,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厭學、逃學的問題。

  會學、善學  要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知道怎麼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勢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盲目學習的狀況,是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自主學習教改實驗要把學法研究和新的學習手段、學習技術的研究擺在重要位置。

  自醒、自勵、自控  這些要求主要屬於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發展目標。自主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把學習內容作為認識的客體,而且要將自己作為認識的客體。要對自己作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斷提高。

  適應性、選擇性、競爭性、合作性、參與性  要使學生學會適應,要主動適應,而不是被動適應;要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環境。允許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和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允許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權利,按照全面發展與特長髮展的要求,對學生的偏科傾向科學引導,並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要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提供更多的圖書、報刊、資訊、學習技術及學習手段。鼓勵學生追求與自己情況相適應的較高目標,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成功慾望,鼓勵競爭。在文化學習、體育比賽、技能訓練、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鼓勵競爭。主動合作、樂於合作、善於合作是人類賴以存在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是人的良好品質。

  要創造環境,使兒童和青少年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鼓勵所有學生都成為學校內一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參與者。通過參與,達到主動學習、主動鍛鍊、主動發展與提高的目的。

  自主學習特點

  從上面的幾種界定,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學習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願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願地學習。

  因此,“自主學習”這一範疇本身就昭示著學習主體自己的事情,體現著“主體”所具有的“能動”品質;學習是“自主”的學習,“自主”是學習的本質,“自主性”是學習的本質屬性。學習的“自主性”具體表現為“自立”“自為”“自律”三個特性,這三個特性構成了“自主學習”的三大支柱及所顯示出的基本特徵。

  自立性

  每個學習主體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學習是學習主體“自己的”事、“自己的”行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自我獨立的心理認知系統,學習是其對外界刺激資訊獨立分析、思考的結果,具有自己的獨特方式和特殊意義。

  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求得自我獨立的慾望。是其獲得獨立自主性的內在根據和動力。

  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天賦”的學習潛能和一定的獨立能力,能夠依靠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從而獲取知識。學習“自立性”的四層涵義是相互聯絡有機統一的。具有獨立性的學習主體,是“自主學習”的獨立承擔者;獨有的心理認知結構,是“自主學習”的思維基礎;渴求獨立的慾望,是“自主學習”的動力基礎;而學習主體的學習潛能和能力,則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基礎。

  可見,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習主體內在的本質特性,是每個學習主體普遍具有的。它不僅經常地體現在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終。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學習”的靈魂。

  自為性

  學習主體將學習納入自己的生活結構之中,成為其生命活動中不可剝落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自為性是獨立性的體現和展開,它內含著學習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選擇性、自我建構性和自我創造性四個層面的結構關係。因此,自為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探索、自我選擇、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

  自我探索往往基於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產生學習需求,又是一種學習動力。自我探索就是學習主體基於好奇心所引發的,對事物、環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過程。它不僅表現在學習主體對事物、事件的直接認識上,而且也表現在對“文字”知識的學習上。文字知識是前人或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並非學習主體的直接認識。因此,對“文字”知識的學習,實際上也是探索性的學習。通過自我探索而求知、認知,這是學習主體自為獲取知識的方式之一。

  自我選擇性是指學習主體在探索中對資訊的由己注意性。外部資訊只有經學習主體的選擇才能被納入認知領域;選擇是由於被注意,只有經學習主體注意的資訊才能被選擇而被認知,***故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狀況***。因此,學習是從學習主體對資訊的注意開始的。而一種資訊要引起注意,主要是由於它與學習主體的內在需求相一致。由內在所求引起的對資訊選擇的注意,對頭腦中長時記憶資訊的選擇提取運用從而發生的選擇性學習,是自為學習的重要表現。

  自我建構性是指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即其新知識的形成和建立過程。在這過程中由選擇性注意所提供的新資訊、新知識,是學習的物件。對這一物件的學習則必須以學習主體原有的經驗和認知結構為前提,而從頭腦中選擇提取的資訊是學習新資訊、新知識的基礎。這兩處資訊經由學習主體的思維加工而發生了新舊知識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識得到充實、昇華、聯合,從而建立新的知識系統。因此,建構知識即是對新資訊、新知識的建構,同時又包含了對原有經驗和知識的改造和重組;即既是對原有知識的保留,又是對原有知識的超越。

  自我創造性是學習自為性更重要、更高層次的表現。它是指學習主體在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創造出能夠指導實踐並滿足自己需求的實踐理念模型。這種實踐理念及模式,是學習主體根據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事物真理的超前認識、對其自身強烈而明確的內在需求,從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建構知識是對真理的認識,是對原有知識的超越;

  而實踐理念模式則是以現有真理性知識為基礎,並超越了它***即是對事物真理的超前認識***。這種超前認識是由明確的目標而導引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習主體頭腦中的記憶資訊庫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資訊被充分地啟用起來,知識系統被充分地組織起來,並使學習主體的目標價值得到了充分張揚。

  可見,不管是探索性學習、選擇性學習,還是建構性學習、創造性學習,都是自為學習重要特徵顯現,也是學習主體獲取知識的途徑。從探索到選擇到建構、再到創造的過程,基本上映射出了學習主體學習、掌握知識的一般過程,也大致反映出其成長的一般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為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生成、實現、發展知識的過程。

  自律性

  即學習主體對自己學習的自我約束性或規範性。它在認識域中表現為自覺地學習。

  自覺性是學習主體的覺醒或醒悟性,對自己的學習要求、目的、目標、行為、意義的一種充分覺醒。它規範、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促使自己的學習不斷進取、持之以恆。它在行為域中則表現為主動和積極。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自律性的外在表現。因此,自律學習也就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來自於自覺性。只有自覺到自己學習的目標意義,才能使自己的學習處於主動和積極的狀態;而只有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充分激發自己的學習潛能和聰明才智而確保目標的實現。

  自律學習體現學習主體清醒的責任感,它確保學習主體積極主動地探索、選擇資訊,積極主動地建構、創造知識。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自立、自為、自律的學習。學習的自立性、自為性和自律性是學習自主性的三個方面的體現,是“自主學習”的三個基本特徵。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自為性是自主學習的實質,自律性則是自主學習的保證。這三個特性都說明了同一個思想:學習主體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習歸根結底是由學習主體自己主導和完成的。承認並肯定這一思想,對於改革矯正曾有的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學手段、模式,從而探索創立嶄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模式,無疑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功能和意義。

  自主學習要素

  行為的主體——學生

  實現自主學習方式的主體當然是學生。傳統的課堂中,學生只是作為教師實施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教師是通過學生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因此,真正的課堂主體不是學生,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被動的,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學生並不能改變這種教學方式。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堂教學,可以在很多方面體現自主學習方式,例如,學生可以有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進度的權利,這些都是圍繞學生主體來考慮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權力、自由。

  自主學習方法

  要做好以下幾點:

  制定計劃。並嚴格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有些學生並不喜歡這樣***;

  要建立目標意識。確立一個目標,有利於學習中的堅持***必做***;

  要確定範圍。從所用的教材到知識面要先確定下來,除特殊情況,一般不能改動,不能今天以這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為主了;

  注重學習的氛圍和環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開展學習上的比賽,讓學習的環境活起來。

  自我檢查和反省。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

  自主學習定義

  “自主學習”在中國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學習論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對當前中國整個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自主學習”問題被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確立為重要研究內容,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論界的廣泛共識。因此,培養自主學習習慣,並深化對它的研究,明確其內涵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是十分必要的。

  雖然目前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一般來講,很多研究者***程曉堂,2000***認為自主學習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比如制訂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的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通俗地講,就是學習者在以上這些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教育機制***教育行政部門、教學大綱、學校、教師、教科書***給予學習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對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寬容度。對教育實踐者來說,培養自主學習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機制中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協調自主學習與總體教育目標的關係。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巨集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並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兩個必要前提,即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也有研究者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對自主學習給予了界定,如韓清林***2000***認為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而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陳水清***2000***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它是在學習目標、過程及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是學習主體對社會文化或群體的思想、觀念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吸納、內化的活動,具體表現為對一系列知識、觀點、原理、定理或理論以及蘊含於其中的方法論的把握和應用,從而形成或鍛造出學習主體自身的思維能力,使學習主體的學習“狀態”從被動吸收變為主動地追求,而奠定心理與能力基礎。這一過程的形成與主體自身的狀況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絡

  20世紀以來,自主學習越來越引起學科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視。有人甚至主張培養自主學習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標***Water House,1990***。事實上,明確提倡自主學習的主張可以追溯到本世紀70年代;而涉及自主學習教育思想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更久遠。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70年代時提出自主學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二是學科教育研究物件和方法的轉變。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哲學主張學習者與教育者分享控制權;主張以協商的形式進行學習;主張共同承擔;主張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習者自身的需要。以這種教育哲學為指導思想的教學大綱強調採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目標的雙重性,即情感發展目標和認知發展目標。在具體實踐中,人本主義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比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並實施學習活動、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愛等。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習者的指導者和顧問。人本主義教學大綱的遠期目標是培養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標準的人才;其近期目標則是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的同時,教育領域尤其是學科教育領域的研究物件和方法也正在經歷重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研究側重研究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目標,而忽視對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這種研究為教育實踐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教學方法,但一個接一個被否定或放棄。在教育方法的研究進入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一部分人認識到,既然研究教師“如何教”不能取得進展,為什麼不研究學習者“如何學”呢?於是以學習者本體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發展起來。研究人員和教育實踐者藉助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來研究學習心理,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學習理論。學習理論主要是研究學習過程的共性以及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學習者個別因素,比如年齡、性別、智力、個性、態度、動機、學習潛能以及學習策略等。雖然這些方面的研究還遠不成熟,但有一點是公認的,既雖然學習過程有共性而且總體學習目標可以是一致的,但是學習者個別因素差異較大,尤其是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的差異使得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存在較大差異。另外,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需要;同一個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很顯然不符合學習的客觀規律。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必要性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未來發展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資訊時代輕車熟路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於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諸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裡進行,也沒有教師陪伴在身邊,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清醒地知道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本質。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談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首要的一條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目標使“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成了這場改革的亮點。

  傳統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和探索,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慧,摧殘人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髮展,反而成為學生髮展的阻力。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導致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銷蝕,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基於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的、被動的學習狀態,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因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新教材的廣泛使用,我們體會到課程改革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操作平臺,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成為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學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自主地去獲取新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怎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在校學習的質量。經過檢驗,高成績的學生也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因為自主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學習的特徵。

  其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據中國學者調查研究,在1992年“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獎賽”中獲獎的學生的學習活動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學生的創造性與他們的自主學習是密切相關的。也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論述一樣:“一切創造發明,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

  再次,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髮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後採取的主要學習方式,而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髮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並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在課堂前做好預習,課堂上熱情參與,課後及時查漏補缺,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變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管理者,這些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培養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

  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藉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

  合理規劃每天時間

  把必須完成的工作儘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

  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行事

  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及時複習

  為了使學習能夠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研究表明,及時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

  向他人提問

  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無論你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多麼簡單、多麼微不足道。應特別注意經常向周圍同學請教、交流。

  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做筆記既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閱和複習。

  保持適量的休息和運動

  休息和運動不僅讓你保持良好的狀態,也是消除壓力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