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影響意義

  自主招生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包括國家重點大學自主招生與高職自主招生兩大類。那麼你對自主招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自主招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自主招生的介紹

  2003年,中國教育部開始推行自主招生,結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時間招考的歷史。

  2014年11月,根據國務院考試招生改革整體精神,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試應將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或將仍允許安排筆試環節。

  通過高考自主招生筆試和麵試之後,可以得到相應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通過考試後招生學校會與其簽訂招生考試合同,簽訂合同後,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幾十分錄取的優惠政策,另外還有專業選擇方面的優惠,具體合同要與學校談。

  2015年起,所有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統一安排在高考結束後、高考成績公佈前進行。筆試考試不得超過兩門,考核過程全程錄影,以防作弊。

  自主招生的三大要點

  招生特點

  ***1***自主招生錄取人數控制在試點學校本年度招生計劃的5%以內,招生的名額用學校預留計劃,不佔用分配給各省市的招生計劃指標,既保護了各地報考院校的優秀考生,又不損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2***被預選的考生可獲得政策性保護,即使高考分數未達到該高校在當地的投檔線***一般在投檔線下20分以內***,仍有可能被錄取。

  ***3***招生高校制訂自主招生錄取方案,並納入招生章程,向社會公佈。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① 招生物件。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或在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綜合素質名列前茅等;

  ② 招生範圍。一般指定在部分省市自主招生,許多自主招生學校已將招生範圍擴大到全國各地;

  ③ 招生程式。學生本人申請,相關學校或教師推薦也可自薦、試點院校測試並認定為自主選拔錄取人選;

  ④ 錄取原則。

  A:預選上考生第一志願必須報該試點院校,且高考成績須達到該校規定的水平***如該校在當地投檔線以下20分以內***方予以錄取。

  B:被預選的學生如果第一志願未報該校或者高考成績未達到該校規定的要求,則參加正常的渠道和程序錄取。

  招生流程

  ***1***招生簡章釋出。

  每年的11月初-12月份,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簡章會陸續釋出,考生和家長可以到高校的官方網站上進行查詢。

  ***2***推薦材料遞交。

  符合自主選拔錄取條件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經所在中學推薦或自薦的方式提出申請。材料遞交截止時間往年在11月底12月初,2013年由於相關政策出臺較晚,截止時間延長至12月底。

  ***3***材料稽核。

  自主招生學校組織專家組,按照自主確定並經公示的標準和考核辦法,對考生材料進行審查,並在進行面試等相關測評、考核後,提出候選人,自主招生學校招生領導小組稽核後確定入選考生名單。

  ***4***參加筆試。

  2013年自主招生筆試時間為2-3月份,2015年以後為高考結束後。

  ***5***進行面試。

  各高校根據院校計劃進行合理安排,有的高校在筆試當天直接進行面試,有的高校則會在筆試後另外發放面試通知,進行面試考核。

  ***6***加分通知。

  考核通過的入選考生名單須及時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備案,並在考生所在中學、自主招生學校網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指定的資訊釋出平臺或新聞媒體上公佈。

  ***7***參加高考及錄取。

  入選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考,成績達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與自主招生學校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省級招辦向考生選報的自主招生學校投檔。自主招生學校對先期考核通過並且符合統考成績要求的考生,進行綜合評價、自主選拔錄取。

  ***8***面向社會公佈。

  自主招生學校錄取工作結束後,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應將自主招生學校自主選拔錄取的考生通過本省級招辦資訊平臺和有關新聞媒體向社會公佈;自主招生學校須及時將自主選拔錄取的已錄考生名單在本校網站上公佈。

  加分優惠

  自主招生院校對於考生通過自主招生獲得的加分,一般會作出如下要求:

  ***1***考生的高考成績總分***含政策加分***不低於本科一批控制分數線;

  ***2***若入選考生的高考成績總分***含政策加分***達到我校在當地的提檔線,考生可享受在統考實考成績***不含政策加分***的基礎上優惠一定的分數進行專業錄取;

  ***3***對於未達到校在當地同科類提檔線,我校將予以錄取;

  ***4***對於自主招生考試特別優秀者高考實際考分達到本科一批控制分數線,經所在省級招辦批准,由我校審查、錄取。

  自主招生的影響意義

  中學教學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但卻演變成爭搶優秀生源的大戰。高校出臺這樣變味的自主招生政策,不但會造成高校間的惡性競爭,而且會給高中教學、學生家長增添繁重的學業和經濟負擔。不少考生為報名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常常缺課,四處報輔導班,以應對招生高校的筆試和麵試。這些學生為了迎考,花費了過多的精力,佔用了過多的時間,影響了正常的學習。人們常說,高考是中學教學的指揮棒,而自主招生制度對中學教學的影響也不小。

  高考志願

  高考“志願”是指一個人參加高等教育考試的“志向和願望”,每個高考考生都有根據自己的理想志向、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來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大學就讀的權力。每年的自主招生和高考之後填報志願的時節,那種由學校或家長代填志願的現象並非罕見。其實,這都是受某種利益的驅動的,高考志願已不單單是考生選擇大學、挑選專業的方式,早已成為各中學、高校和家長獲取最大利益的途徑。

  高校招生日益激烈,各院校奇招迭出,而此次“明鬥”所揭示的“暗戰”一角,更令人深思。無序的高校競爭背後是分數至上的“掐尖兒”大戰,高校自主招生和學生自主選擇依然長路漫漫。

  高招公平性的影響

  這項政策從出臺、實施,一直備受爭議,因為自主招生制度正變得不公平。從過往被自主招生錄取的案例來看,他們很多是因為“特殊才能”被錄取的。為了培養孩子的“特殊才能”,許多家長把他們送進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如面試能力的訓練班、奧林匹克數學輔導班。很多家長為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花巨資送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刻意培養自身的特殊才能。不難看出,貧富差距已經對高考招生制度公平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主招生制度“歧視”農村考生也成為爭議的一個焦點。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大學的農村考生人數遠低於城市考生。2010年北京大學頒佈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長推薦制”學校名單中,沒有一所高中在農村地區。農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對於教育公平的永久課題,國家和公民都應加強思考和探索。


自主招生的影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