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習心得體會範文6篇

  初二學習是比較重要的一年,因為要為下一年高考做準備,初二學習大家都有怎樣的方法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初二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初二生活體會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們已不再是在草地裡玩過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們已不再是大聲朗讀“床前明月光”的小學生;今天的我們已經告別童年,走向青春。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我們來到了人大附中,走進了初一生活。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對新的環境有了一定的瞭解。面對初一生活也有許多感受。

  上初二了,第一個感覺是新鮮。校園是那樣乾淨整潔、綠樹成蔭;老師講課是那樣富有活力、引人入勝;同學們相處是那樣融洽、愉快;現代化的圖書館、電教中心、網路中心以及實驗室又讓我流連忘返。這一切與小學都有著很大差異,是我感到無比新鮮、有趣。

  上初二了,第二個感覺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開學典禮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美好的心願系在氣球上,放飛到藍天。大家的願望各色各樣,有的希望做個音樂家,把中國的傳統音樂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個記者,讓全人類都為中國今天的飛速發展而驚歎;有的希望做個文學家,讓人們聽到社會角落裡的弱小聲音……理想要通過行動才能實現,初中這三年,我們會給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朝目標一步步邁進。

  上初二了,再有的感覺便使緊張。在中學,尤其是優秀的中學,學習的競爭相當激烈,從而也會有一定的壓力。稍不留神成績就會拉在隊伍後面,所以絲毫不能放鬆,要時時都處在學習狀態。我們必須要適應這種緊張的學習氣氛才能在三年的學習中取得成績。

  上初二了,既激動又期待還緊張。但無論如何,從一點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讓我們以昂揚的心態面對初一生活。

  關於初二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整個初中生活的三分之一就這麼匆匆過去了。我的收穫都又有些什麼呢?

  剛開學時的驚奇感早已消失,更多的卻是數不盡的繁忙和懊惱。但是學習其實並不是一個苦惱的事情,而是苦樂交織的。“苦樂交織”的學習就是:先品嚐到學習的累和困難,然後再發現學習成果帶給我們的歡樂。從總體上來說,其實我對於我這一學期的狀態並不滿意。

  先說上半學期:

  剛開學時我完全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仍然沉浸在暑假帶給我放鬆的心情,在學習上沒有下工夫,成績也不太理想。

  直到期中考試的複習階段我才感覺到緊張,時不常的:看看課本,做做數學題,但那時候學習就相當於“臨陣磨槍”了,數學題的題型還沒搞明白,語文要求背誦的古詩文、課文、筆記還沒有背熟,而導致期中考試的不理想。

  然後再說下半學期:

  儘管期中考試非常不理想,使我提高了學習的警惕,無論語文老師要求背的還是沒要求背的都背了,該看的數學題也都自己看,在老師的督促下我進到了較好的“進入狀態”,開始為期末考試最後衝刺,在期末複習中我開始努力複習副科,數學的卷子自己認真地不會的題,並且掌握了要掌握的內容。雖然考試卷上還是有一些題不太會,但是通過老師講解我都明白了。因此,考試成績也有大大的增長。我以後會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初二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轉眼間,這周已是開學的第三週,我們告別了初一,踏上了初二的旅途。

  現在回想起初一的學習生活,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想想升初中時的興奮,如今都是那麼珍貴的回憶。一年多來,不知不覺中多了些理性與成熟。不是嗎?到了初二才感到初中生活遠沒有當初想象的美好,過去的一年裡,除了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外,幾乎沒有留下更多的回憶。十四歲了,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要承擔的更多。

  上了初二,這個名詞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離初三隻有一年了,離中考也就不遠了。但即使是這樣,也依然不能很好的去適應比初一更加繁忙的學習任務。

  在學習的主動性上,初二要求我們比初一更加的自主,上課老師講課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多,所以我們必須回家必須溫習功課,提前預習,才能最好的利用課堂的時間,多吸收一點知識。在學習科目上,又多了一科,就是物理,這可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呢!對於我來說吧,一開始覺得物理似乎蠻簡單的,但是當我瀏覽過整本書後,又覺得要學好有一些些的困難,所以我會更加的努力。在作業上吧,難度比初一有所提升,不過那是必然的,我們不能去抱怨,只能認真地去完成。因為我們都知道,初三會更繁忙,如果我們連初二都經歷不起,那初三怎麼度過,拿什麼去參加那麼重要的中考!初二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關鍵的過渡期,我們要認真的去對待,並以最好的成績去迎接初三的到來,也為初三的學習與複習打好基礎,為迎接中考做好準備!

  初二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初二英語學習體會

  “轉變必有新出路,發展才是硬道理”對於我們老師來說,每學習一次,就像打開了我們生命成功路上的一盞燈,引領著我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這次藁城九門鄉中的學習真是讓我們記憶猶新,他們那種勇於執著、探索、堅持不懈的毅力,再次讓我們領略了什麼是名校、名師;什麼是真正的高手。生活中我們追求的東西很多,而時髦的東西總是短暫的,一個人的生命中必須有永恆的閃光的東西,我認為這些閃光點來源於積極的探索、發現、最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一套工作、學習方法。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是啊!來到九門鄉中我才又一次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這個學校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氣派。相反跟我們學校比起來好像還有一點寒酸:並不很大的校園、也沒有窗明几淨的教室、更沒有一個像樣的操場、甚至,也沒有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刻意去做一些準備工作。但是,老師備課、學生上課、出操等等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更讓人感覺到一種真實的、毫不做作的狀態。

  “授之於漁而非魚也” 沒錯!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程教學、似乎都在強調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指導作用。在這裡體現的尤為突出。這裡教師們運用非常實用的“學案導學”教師不在單純的教,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教師用民主形式的思想和行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有主動選擇、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應答、質疑等,一堂課下來,學生在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這和傳統式教學中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效果有著本質的區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在課前查閱許多資料,課堂上滔滔不絕,教得十分賣力,總以為所有的知識全部講了才能得到安慰,才對得起學生。但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最後只得感嘆: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真難教!其實,不是學生“不領情”,而是老師沒能採取學生樂意接受的方法,沒有教給學生怎樣去學習!

  “三高” 是的!學生參與度高; 時間利用率高;目標達成率高;九門鄉中真正在課堂中體現了這三高!這裡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50分鐘一節課,教師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教師在這裡是“導師”,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在瞭解、傾聽,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導學,按部就班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培養。九門回族鄉中將教師的“講堂”變為學生的“學堂”,把課堂還給學生,拋棄教師單純的講。平時備課時我們的注意力在課堂知識的“教”上,而九門回族鄉中的課堂教學在如何“導”上,怎樣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整個課堂洋溢著濃濃的學習氛圍!無論什麼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把自己融入到學習中去,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學習之行收穫頗多!我們一定會吸取九門鄉中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教育,不需要克隆;學校,不是生物工廠,靠生產出一批又一批無個性,無特長的“標準件”學生過日子;我們必須積極探索,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以及學生的真正有用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讓我們一起轉變思想,共同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