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兒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兒童是一門科學,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培養孩子良好性格也是如此,切不可抱著“樹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遺傳的”、“江山易改、本性***性格***難移”的思想,對孩子的不良性格採取聽之、任之,放縱不管的態度,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必須樹立關心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並從小抓起的思想,提倡科學的育兒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投資。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教育,諸如:如何培養孩子廣泛的學習興趣?通過什麼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形成頑強的意志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需要哪些條件等等,卻沒有擺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讓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在兒童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孩子性格形成。

  平時,我們常聽到不少年輕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氣不好:任性、自私、嬌氣、神經質等,並常為此責難甚至打罵、懲罰孩子。其實他們完全冤枉了孩子,因為孩子性格的好壞與父母的教養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係是:

  ***1***父母溺愛、嬌慣的教養態度——孩子多任性、嬌氣、脆弱,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

  ***2***父母過嚴、期望過高的教養態度——孩子多拘謹、畏縮、不合群、呆板、怯懦,或倔強執拗。

  ***3***父母過份照顧、過份保護的教養態度——孩子多軟弱、幼稚、依賴性強,難於適應集體生活,難於與夥伴友好相處。

  ***4***父母態度冷淡、放任自流的教養態度——孩子多孤獨、冷漠,或好惹事生非、好鬥,早熟,但獨立生活能力較強。

  ***5***父母忽冷忽熱,反覆無常的教養態度——孩子往往多疑、憂鬱、神經質,情緒不穩定,缺乏判斷力,自主性差。

  ***6***父母意見不一,寬嚴失調的教養態度——孩子多撒謊,缺乏是非辯別能力,甚至兩面討好。

  ***7***父母民主的、友好的教養態度——孩子多養成獨立的、爽直的,互相幫助、親切的性格,並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由此可見,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子女性格的形成存在著極高的關係。

  唯其如此,父母首先應端正對子女的教養態度,要愛嚴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過;愛中有嚴,嚴中有愛,作風民主,以理服人,與孩子“交朋友”。這樣,孩子就會形成活潑、大方、直率、能團結小夥伴,獨立、大膽,並有較強的交際能力等性格特徵。

  二、良好的家庭環境、氣氛與孩子性格的形成。

  良好的家庭氣氛包括整潔、衛生、寧靜的家庭生活環境等。家庭生活環境首先通過視覺在孩子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家庭環境的整潔和寧靜易於形成孩子穩定的、協和的、有計劃、有組織、輕鬆的性格特徵。因此,父母應儘可能使房間陳設協調,佈局合理,擺設簡單、大方。牆壁應清爽,可掛一兩幅有價值的藝術品,創造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的安靜、整潔的環境和氣氛。家庭成員之間能互助友愛和睦融洽友好相處及家庭成員所具備的高尚情趣,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教養,嚴肅認真的生活作風等,不言而喻,也是構成家庭氣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父母及家庭成員樂觀、鎮靜、沉著、從容不迫,輕鬆愉快的情緒對孩子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它可使孩子形成熱愛生活、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互助的性格品質。因此父母及家庭成員應自覺剋制來自各方面的煩惱、傷感和憂鬱,控制自己消極的性格表現,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急躁,沮喪、疲憊不堪,或動輒發牢騷、發脾氣的不良行為表現;要多給孩子以笑聲和正面影響,使他們感到家庭溫暖,感到生活中多姿多彩,充滿陽光。家庭氣氛動盪不穩定,父母及家庭成員經常吵架、打架,把孩子當出氣筒,替罪羊來發洩怒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對父母會產生畏懼心理;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孩子的性格向冷漠、孤僻、暴怒、厭世、自卑的方向發展。

  三、走出家教誤區,提倡科學的育兒方法。

  教育兒童是一門科學,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培養孩子良好性格也是如此,切不可抱著“樹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遺傳的”、“江山易改、本性***性格***難移”的思想,對孩子的不良性格採取聽之、任之,放縱不管的態度,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必須樹立關心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並從小抓起的思想,提倡科學的育兒方法。首先,要以正面教育為主。孩子初涉人世,對人世間的很多問題都是初次認識、初次體驗,家長應儘可能地排除負面干擾,讓他們受到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並且要儘量用兒童容易接受的語言,曉之以理、循循善,切忌空洞的說教和講兒童不易接受的大道理。特別不能動用打罵或體罰的方式,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其次,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切忌脫離孩子的實際、生搬硬套、生吞活剝,搞形式主義。再次,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態度應保持一致,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切不可互相埋怨指責,這樣才不會產生相互抵消的作用,甚至使孩子無所適從,形成兩面討好,說假話的不良性格。

  四、父母的榜樣作用與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觸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身上往往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是通過對成人行為的模仿來獲得生活經驗的。這種行為的模仿一旦成為習慣就成了性格。父母是孩子認為最親、最可信賴的人,因為他們整天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接觸的時間最長,父母又是孩子生存、生活的依靠,孩子模仿的物件首先是父母。因此,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兒童心靈上起著別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如果自身性格不好,缺乏修養,經常發脾氣,或心胸狹窄,喜歡鑽牛角尖,或馬虎大意,辦事不認真,天長日久,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逐漸地把父母身上的不良性格集於自己身上。此時,再向孩子講什麼大道理,孩子也不願意聽,信不過了。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欲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必須自己做出榜樣和表率,努力加強自身個性和品德修養,不斷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這是教育好子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