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的影響論文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影響》
【摘要】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各方面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父母採取何種教養方式,關乎孩子一生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心理素質
決定兒童心理髮展的因素主要是遺傳和環境,遺傳作用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充分的體現了,環境則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不斷施加影響。家庭是兒童出生後首先接觸的環境,對兒童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影響作用最深。0-6歲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大於一生中的任何時期,
他們往往從父母處接受人生中的第一次交流、第一次經驗,對其今後的人生觀起著奠基的作用。因此,一個和諧的家庭,融洽的父母關係對幼兒的心理髮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各方面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家庭教育中,父母採取何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和個性形成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一生,這就將父母教養行為的研究意義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里福尼亞大學的鮑姆林德根據自己的研究,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種:專制型、權威型、縱容放任型和拒絕否定型。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是最為有利的。因為權威型家庭中的兒童一般都表現出社會所需要的行為,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成就傾向。
以下四個方面的操作可有助於建立民主權威型家庭:
1.多讚美。任何兒童,即便是最頑劣的孩子,身上都有其良好的一面,這就是閃光點。家長應該隨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利用它來恰當地讚美兒童,激起他們的熱情,使兒童將外在的激勵轉化為推動自我前進的內部驅動力,擁有積極的態度,會使兒童更樂意地完成工作。
2.樹立民主合作意識。讓兒童學會跟別人交換意見。家長在做事時,要多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獨斷專行,尤其不要忽視兒童的意見,樂於接受兒童的良好建議,刺激他們的合作精神,進而發揮團體合作的力量。
3.教孩子學會移情。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問題,認識和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要考慮並且體諒別人的處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時常讓兒童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他,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處理才好?
4.對於錯誤的處理技巧。孩子經常犯各種錯誤,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個性差異,巧妙進行處理。如果當眾糾正可能會對兒童心理造成傷害的話,就應該考慮私下交流,指出所犯的錯誤,並幫助他們找出適當的方法改正錯誤。此點最好於讚美相結合,稱讚已經做得很好的部分,我們面對的畢竟是孩子。
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無論孩子是男是女,父母都對自己唯一的孩子倍為鍾愛,因此無論在滿足兒童的需要、給予兒童一定自由、多說理而少懲罰或是對兒童發展寄予的厚望上都有較為一致的取向。基本上沒有父母會選擇拒絕否定型的教養方式。
二、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
獨生子女家庭典型的教養方式是溺愛和過分保護。由於獨生子女物質條件好,家庭教育抓得早,具有與非獨生子女顯著不同的特點,其中突出的優勢是:普遍具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思想開放,主動性、自主性強,社會交往也活躍,喜歡錶現自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孩子的生存環境日益優越,物質條件極大豐厚,不需要與他人分享食品與玩具。生活在愛的氛圍之中,處處感受到被愛,而家長很少需要他們給予和付出。使孩子養成只懂得索取,不知道回報的不健全人格,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任性,堅韌性差、自私、不合群、膽小。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呢?
原因之一:家長的寵愛和溺愛所致。“四二一”綜合症,已成為社會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四個老人和一對父母共同愛一根獨苗,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
原因之二: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自古以來“上學是唯一的出路”這一思想以根深蒂固在每一位家長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促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失去了度,“只要學習好,別的都無所謂”,是大多數家長心裡的一道誤區,甚至有些家長更將這種態度掛在嘴上,傳輸給孩子,造成孩子錯誤的理解方向。
原因之三: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當今社會最普遍的現象。一些年輕的父母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責任託付給了爺爺奶奶,然而隔代教育畢竟存在著諸多方面的誤區。一是老人的隔代情,容易導致對孫輩們的溺愛;二是老人教育孩子力不從心,容易滋長孩子的壞習氣;三是老人與時代滯後的思想意識,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原因之四: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一些家長深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有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人家打你你也打他”。長期下去致使孩子形成了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實,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後天環境造成,由於家長們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所導致。“培養始於父母,養成始於家庭”,更闡明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應該多看些科學育兒書籍,愛在心裡,嚴在表面,抓住幼兒關鍵期,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品質教育。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他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後逼得人走入歧途”。
三、而家庭教育主要以母親的教養為主。
在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大於別的家庭成員,孩子的天性更傾向於接近母親,據調查顯示,有母親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內心更趨於平靜,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
因此,母親的榜樣示範尤為重要。如果父母在家裡能向兒童示範親和社會的行為,那麼他們的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將在模仿中迅速提高。我國學者近年來也對母親的教育方式進行了研究,把母親教育方式劃分為溺愛型、粗暴型、理性啟發型三類。母親受教育程度高低對其教養方式產生顯著影響,受教育程度高者,選擇民主型方式的比例就高,反之,選擇專制型、放任型、溺愛型方式的比例就高。而大多數母親的教養方式多偏向於溺愛型,這可能是女性的天質所致。但是母親的教育方式作為一種整體性的行為模式,往往是多種特徵的綜合體現,很難以某一種特定的型別加以概括。總之,母親的教養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的成功來自於自己在幼兒園時,培養起來的良好習慣。”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培養。而善良、美好的品質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家庭教育。在精神愉悅、富足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會更強大、更自信、更懂得關愛他人,身體也才能更舒展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燕李丹李娜宗愛東黃開宇.2歲幼兒的社會朝向反應―本質及功能.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報,200234
[2]戴冬蘭.獨生子女現狀帶來的思考.幼兒學習網.2013年01月
[3]陶沙林磊.3-6歲兒童母親的教育方式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心理髮展與教育.1994年第3期3-6
[4]王韻.家庭環境對我國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報.山西太原030006
[5]劉美丹劉曉豔.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髮展的作用及影響.邊疆經濟與文化.007年第6期
[6]焦麗梅.論家庭教育中兒童情緒智力的培養.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9月第21卷第9期
[7]張建端時俊新劉國豔石淑華.幼兒社會性和情緒發展現況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7年第22卷
作者簡介:
寇靜,女,現工作於陝西中醫學院,實驗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