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

  旅遊政策對區域旅遊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旅遊政策在空間層面的效應是旅遊政策有效調控的前提,有利於提高政策設計與配置的有效性、適用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範文一: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政策的研究

  摘要:鏡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如何做強、做大鏡泊湖旅遊產業經濟,以此來推動牡丹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做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關心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對鏡泊湖旅遊資源現狀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將鏡泊湖旅遊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到位,得出解決的辦法,力爭把鏡泊湖的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通過鏡泊湖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飛速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泊湖;旅遊;產業;研究

  旅遊業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朝陽產業”、“新興產業”是構建當今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與傳統產業相比,它具有產業能耗低、環境汙染小、能夠吸納較多的就業人員、產業關聯度高、創造附加值能力強的優勢。鏡泊湖作為全國聞名的旅遊名地,如何加快鏡泊湖旅遊產業的發展,合理利用開發好現有的旅遊資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鏡泊湖旅遊資源簡介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環抱之中,是我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樓瀑布是國內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風景旅遊示範點。

  景區總面積為1214平方公里,其風景資源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鏡泊湖遊覽區,展現百里長湖的奇觀勝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展現豐富的地下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神奇壯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觀,三是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展現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純樸自然的鏡泊湖,島灣錯落,峰巒疊翠,景色清秀,古蹟隱約,盡攬春花、夏水、秋葉、冬雪於一湖,令人驚歎神往,流連忘返。

  二、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意義

  1.有利於拉動牡丹江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旅遊業是一個相關性很強的產業,它涉及到“行、遊、住、食、購、娛”各個方面,將鏡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旅遊勝地,勢必會增加牡丹江市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對全市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服務等行業將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同時對於安置牡丹江市下崗就業人員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散就業壓辦,穩定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有利於促進交通業的發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經濟的首要條件,目前,牡丹江市旅遊交通建設程序相對比較緩慢,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沒有激發交通部門與建設企業的投資熱情。通過打造鏡泊湖旅遊勝地,必然會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周邊省市旅遊交通的聯絡,增加開通省內外周邊地區的航空、鐵路、公路旅遊線路,提高城市交通的運轉效率,構建起牡丹江到周邊城市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

  3.有利於加快城市經濟發展。打造鏡泊湖旅遊名地的過程其實就是打造一個城市品牌的過程。發展旅遊業,必然會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環境和服務等軟硬體設施,為遊客展現一座現代化的文明旅遊城市,使旅遊者對牡丹江市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對於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國家級風景園林城市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三、鏡泊湖旅遊產業當前存在的問題

  1.行政區劃交叉,難以實行統一的規劃管理。由於景區內的行政區劃隸屬於不同的管理系統,各個系統都以景區資源為依託,在各自區域內進行規劃建設,亂批亂建現象十分普遍,景區內現已建成各類賓館、療養院、培訓中心的建築140多處,出現了幾個職能相同的部門同在景區內實施同一內容的行政管理現象,破壞了景區規劃的統一性。

  2.由於景區缺乏統一管理,過度開發濫用使景區資源遭到破壞。由於景區的地方鄉鎮、森工企業互不隸屬,各自為政,許多問題不能協調一致,同時風景名勝資源具有獨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很難恢復,如鏡泊湖原有的特色魚種湖鯽、鰲花、湖鯉等到鏡泊湖特有魚種,現在少之又少。目前,水產部門對湖魚的過渡捕撈和放養***特別是近年興起的網箱養魚***,對湖水造成較為嚴重的汙染。森工企業過量採伐湖邊林木,破壞了湖邊山岸的綠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僅破壞了湖區整體景觀。而且使湖泊汙染日趨嚴重。

  3.鏡泊湖旅遊宣傳力度不夠,旅遊產品開發的還不夠多。鏡泊湖湖光山色,景秀優美並非眾所周知,與南方一些景觀相比知名度還不夠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團,還把鏡泊湖列為避暑的旅遊勝地,在省內與其它地市旅遊景點相比也存在著知名度不夠高,宣傳力度不夠大。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造成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整整比其它旅遊發達地區晚發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四、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對策

  解決鏡泊湖景區管理體制問題是一項長期、複雜的艱鉅任務,必須從景區實際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對策如下:

  1.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確定鏡泊湖景區功能定位,加大專案開發建設力度。科學規劃的關鍵問題就是理順管理體制,鏡泊湖景區發展中的種種弊端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為更好地規劃、建設、保護、管理和利用好鏡泊湖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孫後代。更有效地發揮其在牡丹江市經濟發展、旅遊振興、招商引資、對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應將鏡泊湖風景名勝區作為牡丹江市“旅遊經濟特區”來對待,實行適當的傾斜政策,清除障礙。從全國一些景區成功經驗做法來看,可以借鑑五大連池的做法,合理調整行政區劃,將景區區域劃定為一個行政區域,賦予景區管委會一級地方政府的職能,統一管理景區的經濟、行政和社會事務,從根體上改變目前景區中區劃交叉、各自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資,強化景區管理體制,增強景區發展後勁。

  當地政府應從景區長遠角度出發。儘快出臺景區管理法規,健全景醫管理規章制度,實行依法行政,按章辦事,促進景區管理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由於對於風景區來講,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區承擔著繁重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服務和保護職責,這些具體的工作,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作保障,這就客觀上要求政府對景區的財政管理不能等同於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財力上要給予大力的傾斜和支援,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原則,建立功能完善,體現事權與財權相一致的景區獨立財政體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景區健康持續發展。

  3.擴大宣傳,提高名氣,以增加景區人氣為目的,加強了宣傳促銷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旅遊經濟就是宣傳經濟,針對鏡泊湖景區宣傳力度不夠,景區遊客規模徘徊不前,人氣指數不高等問題,牡丹江市應採取一系列宣傳促銷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種媒體宣傳鏡泊湖,投入資金對鏡泊湖旅遊網站進行提檔升級-②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活動。組織人員多參加相關部門旅遊交易活動,與部分知名景區和旅遊企業建立了聯絡,增加溝通了解資訊,宣傳自己;③出臺促銷優惠政策。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鏡泊湖,如實施旺季對旅行社實行了8折優惠,淡季5折的優惠政策等等實施多種惠民政策。

  通過上述對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分析,有利於推動鏡泊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牡丹江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旅遊方針政策與法規》,中國旅遊出版社,2005年

  [2]楊桂華、鍾林生、明慶忠:《生態旅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楊振之:《旅遊資源開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遊經濟》2000 2006年合訂本,2006年第1期

  [5]於學謙著《現代旅遊市場經營學》,旅遊教育出版社,2007年

  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範文二: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的政策建議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戰略決策。本文著重從政策層面提出了既切實保護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加快發展形成先導產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關鍵詞】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 先導產業 優化發展 政策建議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繼武漢城市圈之後,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是我省新時期總體發展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形成兩輪驅動、一帶***長江經濟帶***相連、整體發展的新格局,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湖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此問題本文將在分析現狀及優勢的基礎上,就如何指導和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態文化保護和旅遊產業發展,形成由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組成的先導產業並加快發展,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工業化、城市化的後現代化的新路子,從政策層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先導產業

  產業是商品經濟中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它是介於巨集觀範疇的國民經濟和微觀範疇的企業經濟之間的一種經濟範疇,屬於中觀經濟。產業的分類方法比較多,常見的有三次產業分類法、國際標準分類法、兩大部類分類法及關聯方式分類法。關聯方式分類法中有一種戰略關聯分類法,將產業分為主導產業、先導產業、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先行產業等。而其中的先導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並在國民經濟規劃中先行發展以引導其他產業往某一戰略方向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它不同於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指能夠依靠科技進步或創新獲得新的生產函式,能夠通過快於其他產品的“不合比例增長”的作用有效地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羅斯托***。主導產業一般能對其他產業乃至所有產業的增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加快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帶動鄂西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顯然,這裡的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就是鄂西圈重點打造培育的先導產業。湖北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必然要以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等先導產業來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

  二、鄂西圈先導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態產業尚未形成

  生態產業,目前在學界還未達成一致意見。但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態產業是狹義的,主要指基於鄂西地區優質的生態資源,涉及農業、林業等部門的與旅遊發展緊密相關的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產業。鄂西圈生態資源優勢明顯但利用率低,未形成產業。圈域內已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分別佔全省總數的71%、90%和59%。但這些保護區大都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壞的傾向。神農架擁有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儲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種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天然藥庫”之譽,但神農架旅遊發展還不足以成為其先導產業。圈域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種,野生珍稀動物金絲猴等120種,分別約佔全國的18.55%和31.75%,但這些珍稀物種並沒有給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另外,神農架森林覆蓋率高達35.2%,擁有林地面積648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450萬公頃,但其中主要以灌木為主,用材林、經濟林不多。

  2、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文化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產業”與上述概念一致,但側重於與旅遊發展密切相關的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建設、文化資源挖掘和開發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雖然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開發利用不夠,產業規模沒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農文化源遠流長,楚文化輝煌燦爛,三國文化獨領風騷,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現代科技文化蔚為壯觀。圈域擁有各類文化遺產8000多處***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5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40處。但圈域內文化專業人才缺乏、文化產業發展不足,文化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2%左右,而發達省份這一比例已達5%,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0%左右。

  3、旅遊業發展水平不高

  旅遊業是指以食、宿、行、遊為基本組合消費商品,通過專業化運作模式為遊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滿足遊客合理需求的服務,兌現其消費商品的契約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經營商從中獲取運營收益的服務性產業。鄂西圈自然山水瑰麗秀美,人文景觀奇特壯觀,生物景觀豐富多彩,遺址遺蹟儲存完好,建築設施古樸精緻,旅遊資源富集度高,種類齊全,品位獨特。圈域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級地質公園3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個,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2個。近年來,圈域旅遊業發展初步形成了融觀光度假、民俗宗教、購物娛樂、生態文物於一體的產品開發格局,旅遊產品結構體系不斷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遊資源開發不足、旅遊投入比重偏小、旅遊景點管理不善、品牌建設不力與圈域旅遊景點協作能力不強等問題。2008年圈域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8%左右,而有的省份這一比重早已超過10%。

  三、促進鄂西圈產業優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1、堅持保護第一的方針,確保鄂西地區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永續利用

  一是採取嚴格措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戰略位置,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工作,全面落實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嚴格環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監測、預測、預警和干預機制,確保鄂西圈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地位。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功能區規劃要求,依法保護好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態區域及自然災害高發區建設旅遊設施,對於設立在水源涵養地的煤礦、鐵礦、錳礦等,要逐步停止開採,並進行復墾再植,恢復生態。二是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化遺產保護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提高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資主導機制,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古建築群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工作。對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承人實行政府扶持政策,對其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在土地、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援。

  2、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一是大力開發農業、林業等生態產業資源。支援旅遊線路、旅遊景區附近農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支援市、縣級政府統一組織好村莊整治規劃,做好飲水、通電、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景區規劃要統籌考慮一定範圍內的農田、果園、森林、草場等資源,促進旅遊開發企業與農民合作開發生態觀光農業,實現雙贏。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促進圈域生態保護與建設,建立以實際受益者***市場主體***補償為主、財政轉移支付和政府生態專案為輔的圈域生態補償機制。二是促進特色農產品和旅遊產品開發。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發展產業化經營,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合同關係和利益聯結機制,大力開發特色農產品。加快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景點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努力提高質量,促進產銷緊密結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產銷體系,增加旅遊創收、創匯,對於開發特色農產品和旅遊商品有一定影響的企業,由各級財政從旅遊專項資金中給予補助。

  3、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一是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和建設一批民族文化旅遊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鎮***,鼓勵和支援創辦旅遊文化娛樂企業、旅遊文化演出企業,推出一批以民族風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為特色的旅遊表演專案,著力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旅遊景區景點要增加文化旅遊專案,豐富遊覽內容,不斷提高文化內涵。充分挖掘荊州花鼓戲、漢劇、楚劇、長陽南曲、土家擺手舞、神農架堂戲等地方戲曲文藝的市場價值,鼓勵創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為旅遊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內涵。二是推進影視製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政策,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影視製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等方面給予支援,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推動建設影視城、動漫產業園、創意設計園等,鼓勵藝術品經營、音像製品分銷、大眾娛樂專案的經營等。

  4、突破性發展旅遊業

  一是加快旅遊交通骨幹網路建設。統籌規劃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交通骨幹網路,加強交通對旅遊的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骨幹網路專案前期工作,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構建高效、便捷、一體化的現代綜合旅遊交通體系。儘早將襄樊、宜昌等地建設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二是加快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地區中心城市的旅遊接待功能,改造、升級各大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長江、清江、漢江的重要旅遊碼頭。發揮歷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點旅遊城鎮的旅遊功能,聯合建設各具特色的遊客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旅遊配套的醫療、治安、旅遊導引標識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各具特色的專題公共博物館、城市公園等,並實行免費開放。三是扶持重點旅遊企業,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強旅遊資源整合,鼓勵省內外有實力的大型旅遊開發企業在圈域內設立分支機構並給予優惠政策和扶持,支援其併購旅遊景點景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突破體制障礙,鼓勵地域相鄰、資源類同、同質競爭的旅遊企業進行兼併重組。扶持圈內重點旅遊企業,特別是對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一江兩山”旅遊開發企業,要加大政策支援,提供相關服務,整合旅遊資源,創立旅遊品牌,探索發行旅遊企業債券、推動旅遊企業包裝上市,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

  5、加快發展相關服務業

  一是積極發展商貿會展業。採取“以獎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貿會展資訊化建設、引進商貿會展重點專案。支援品牌展會,豐富節慶展銷活動,要鼓勵舉辦地方產品跨省推介展銷、名特優新產品展銷、聯展活動,積極舉辦特色農產品、文化產品、旅遊產品“對接會”、“推介會”和“採購會”,形成會展、旅遊、休閒消費的一體化發展。二是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發揮省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湖北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支援鄂西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支援組建新的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援小額貸款,用於支援與生態文化旅遊有關的綜合服務企業的發展壯大。三是加快旅遊資訊服務發展。加快旅遊資訊化建設,整合政府入口網站、旅遊、文化等行業資訊網及企業網路資訊資源,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資訊系統,及時釋出生態、文化及旅遊等方面的綜合資訊,開展專案招商、人才培訓、遠端教育,並建立基於此係統的生態環境、文化保護、旅行安全方面的監測、預警和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