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相關論文

  創業對於促進經濟高速增長,加速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增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等方面有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

  【摘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的分析以及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必要性的說明,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必要性,對策

  創業意識是指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對大學生起到原始動力作用的思維活動,是決定創業者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創業意識都決定和支配著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業意識的缺乏。因此,在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中,創業意識的培養應當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予以重視。

  一、大學生創業意識的現狀與問題

  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創業比例不到1%,大大低於發達國家20%的比例。但隨著各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視,創業這一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受,並促使他們對創業產生熱情。但是這種熱情仍停留在原始的情緒衝動階段,並沒有進一步形成真正的創業意識。在大學生創業意識的養成階段,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家庭教育致使大學生傳統就業觀念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大學生都把待遇高、工作輕鬆穩定等因素作為擇業時的重要條件。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和擁有一份舒適穩定的工作之間,往往會選擇後者。而家庭教育對這種傳統觀念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中國的學生自小接受的教育是,努力學習考入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努力學習,增長知識與才幹,去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在這種教育背景以及整個社會的耳濡目染之下,大學生很難產生創業意識,這也是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創業比例懸殊的根本原因。

  2.對於創業風險的錯誤評估導致產生畏懼創業的心理。按照創業流程,產生創業衝動的學生接下來應該對自身條件和整個創業環境進行客觀評估並確定創業思路。然而,現實中大多數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在考慮過創業成本和風險之後,斷然決定放棄創業的想法,在無意識間抹殺了創業的原始衝動。這種誤區來源於大學生對創業風險的評估過於悲觀,認為自己創業成功的概率很小,而且有一部分同學較為依戀自己能得到的工作崗位,求穩的心態導致他們不敢去冒險。

  3.創業扶持政策實施走樣導致創業大環境不理想。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有不少條款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走樣。例如針對大學生創業者開放的低息、小額貸款,因為獲利低,風險高的緣故,很少有銀行願意辦理此種業務。對於大學生創業者來說,除了辦公場地、裝置、人力資源等硬體條件外,在創業初期的專案申請、登記、審批等環節也存在諸多困難,導致許多創業者在半途萌生退意,創業專案半途夭折。

  二、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必要性

  1.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是緩解就業壓力的實際需求。

  201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保持著自2009年畢業生人數突破600萬大關以來每年不低於20萬的增長速度。專家預計,未來五年內,畢業生人數將保持在每年700萬人的水平,而畢業生嚮往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等吸納大學生的能力日益下降。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學生通過創業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崗位,成為了一個新課題。

  2.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理論知識將在實際生產中創造更大的價值。然而大部分學生受傳統就業思想的束縛,哪怕自己從事的職業嚴重浪費自身積累的知識,也甘願當一個平凡打工者。大學生只有通過創業,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潛能和調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加快職業的更替過程,更能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

  3.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主要人才儲備,只有提高創業意識,才能有助於開啟自身的創新思維,實現就業上的突破。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可以為大學生開啟一扇觀察世界的大門,促使他們養成一種探索的、開放的意識,進而刺激他們產生突破傳統的創新思維,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積極的實際意義。

  三、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有效途徑

  1.政府應營造一個適宜大學生創業的整體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經濟政策是強調市場自主調節為主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種經濟體系的發展模式下,各經濟單位嚴格遵循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但是對於剛剛起步,還不具備競爭實力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這種高強度的競爭無疑是過於激烈的。因此,政府應該對大學生初期的創業專案給予一定的保護。政府應該成立專門的教育部門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法規、政策的解讀,並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思路上的引導。更為關鍵的是政府需要簡化大學生創業在專案申報、登記、審批等方面的流程,做到簡單易行。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加大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行之有效。

  2.高校應通過轉變教育方式來提高創業教育水平。

  長久以來,高校的創業教育多流於形式。有些學校僅通過零散的講座進行創業教育,不僅受眾面窄,力度也遠遠不夠。當前迫切需要改進的一點就是高校的教育方式,高校應把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增大課時量,增設創業考核。同時加強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除課堂教育外,高校還應在學生的創業實踐方面進行引導,建立創業孵化園、創業見習基地等平臺,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硬體條件。另外,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比如創業設計大賽、創業文化節、創業沙龍等活動,以學生喜愛的形式傳播創業思想。

  3.社會力量應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創業在開始階段,實力和人脈關係上都處於劣勢,需要社會給予理解與幫助。銀行要開闢特殊通道,提供一些小額低息貸款,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援。企業也應加強與校園的合作,對於一些切實可行的專案,企業可以提供資金和人力上的支援,並可以共同獲利。新聞媒體也應對大學生創業群體進行關注,適時報道一些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對創業過程中的發展模式進行客觀的評價描述,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家長、老師也應轉變傳統觀念,對於一些能力較強又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資本的學生要進行引導,鼓勵他們去進行探索和實踐。

  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工程,它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援與合作。大學生整體創業意識得以提高,才能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有效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使人才得到最充分的應用,並最終推動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篇二

  《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與對策分析》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得到普遍關注,大學生創業是大學生通過自主創辦服務專案、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的重要形式。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培養的重要場所應該著力加以解決,定量研究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狀況。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促進社會就業的增加。文章對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進行研究,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就業;效應

  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是指通過大學生自主創辦新企業來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帶動更多大學生***或其他人員***就業。不論是針對正在接受大學教育還是已經完成教育的大學生,把鼓勵創業、支援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倍增效應又稱乘法效應,可吸收更多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提高大學生就業技能。使其獲得就業機會,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通過新成立的企業僱用更多勞動者,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新建立的企業會從原本單純就業的人群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創業主體,有效改進從而實現就業者的持續增加。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進一步提出創業帶動就業的影響因素和加強創業教育、完善創業體系、改善創業環境等措施來促進大學生創業等對策,從而緩解大學生就業緊張的現狀。

  1對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效應問題研究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各級政府和各個高校都在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各高職院校也都致力於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千方百計地挖掘就業崗位,以期為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參考思路。針對建立和完善機制方面闡述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帶動就業問題,有效改進從而實現就業者的持續增加。統計分析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方面的影響因素,實時發現創業薄弱環節。

  第一,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需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但當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的創業思想較為保守並且創業的積極性不高,大學生創業氛圍不濃厚。大學生創業可以很好地緩解就業壓力,擴大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改善學校教育的弱勢與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在構建創業帶動就業效應評價體系基礎上,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指導,利用其知識和技能開創事業。針對高職院校的相關指標進行研究,改變很少有學生願意投入到大學生創業的浪潮的現狀,幫助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方向。就可以通過由點擴大成線、由線擴大成面的方式吸納一部分大學生進入到相關崗位,從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進展,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和氛圍。

  第二,通過動態地創業觀察,對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分析,存在大學生創業的素質和知識匱乏的現狀。就業觀念不開放,無法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無法利用知識和技能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創新並開創事業,對創業的認識還是比較片面。對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同時創造就業崗位的辦法,缺乏更深層次的認識。加上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覆蓋面不夠和力度不足,無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社會經驗的掌握不足,創業知識更是缺乏。導致無法開展創業帶動就業行動,影響了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進展。

  第三,大學生創業缺乏系統的服務平臺,無法更好地緩解就業壓力。加上當前各地設立的服務大學生就業人才的交流中心較為虛設,無法幫助大學生找到工作的方向。服務平臺的相對較少、相關服務人員素質也普遍不高,更加沒有辦法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進展。難以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相關指導,缺乏更深層次的認識。當前服務平臺難以發揮作用挫傷了社會服務平臺建立的目的,影響了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進展。沒有解決就業問題的大學生數量逐年累加的問題,無法增加創業拓展就業機會並吸收更多的勞動者就業。限制了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創業支援力量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2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對策實施

  創業者通過自籌資金、自找專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創辦企業和開展個體經營,通過加強政府的支援並出臺相關的鼓勵創業的政策等改善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局面。通過創業活動實現勞動者自主就業,並付諸實踐。創業拓展就業機會並吸收更多的勞動者就業,改善以往創業支援力量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的問題。通過增加企業數量或開闢新的行業來增加就業崗位,加強政府創業支援的核心力量。不僅僅把鼓勵創業作為一個口號,還形成“扶持一個大學生創業,帶動一批大學生上崗”的效果。

  2.1改革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

  創業帶動就是指勞動者創辦新企業***包括合作組織、個體經營和專案***能促進就業,因此需改革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創辦的企業越大,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機會越多。創業改變就業格局,在大學生在校教育中要把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板塊。創業和就業之間存在函式上“一對多”的關係,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逐步擺脫死板的課堂理論教學。在一定範圍內,特別注意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承擔起創業教學的任務,開展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鼓勵相關教師進行系統的學習並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使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越來越明顯,有利於對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逐步形成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在此基礎上,專門為學生設計一些創業計劃大賽和企業調研活動等。促進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2.2提高教學團隊中師資人員的素質

  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入手,提高教學團隊中師資人員的素質。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有利於發揮大學生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在實踐中增加閱歷和經驗,從有關部門或者企業以及成功人士中聘請專家組建創業導師隊伍。在專門課程的開設過程中系統地對創業教育的內容進行整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創業教育核心力量。增加實訓課的比重,選擇高素質的教學團隊進行教學。創業導師在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創業前景分析,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難。把團隊建設、公司結構、市場分析和預期以及風險評估等整合成為一套體系,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幫助學生學習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容易掌握企業的基本結構和框架,幫助其建立創業的信心。從而保證學生在今後創業的過程中有章可循,吸引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創業實踐中去。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掌握創業的動態。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調研和學習。保證教師能夠充分了解一線資訊,進一步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研究。

  2.3推進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建立

  高職院校推進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建立,有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教育。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創業帶動就業的教育體系、核心價值觀需要學校不斷推進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建立來實現。這種服務平臺應該有助於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和創業的指導,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專案。創業教育教學科研機構和師資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力量,可將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去。真正切實開展相關工作,在老師的帶動下組建創業團隊。結合國內創業教育的形式和現狀進行分析,需要深刻了解和掌握其特有規律。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切實感受組織的作用和力量。服務於大學生創業和就業壓力的緩解,幫助學生培養一些創業者的素質。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成倍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搭建創業活動載體和平臺,保證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創業。使高職院校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投身各種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培訓活動,並且自願投身到創業的實踐中去。在加強自身技術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鍛鍊的同時,緩解就業壓力。

  2.4重視創業教育理論的研究

  為進一步提高創業成功率,需重視創業教育理論的研究。擴大創業對就業的帶動效應,結合國內外最新理論和成果。強化全民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從過去消極被動的對待轉變為積極去推動,把優秀的理論和方法編入到教學課程當中。加大創業宣傳力度,及時進行內容的更新。建立資料庫資源和資訊共享平臺,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前沿性。轉變關於創業的教育觀,充分改革教學模式。將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去,對一些成功的創業案例進行分析和整合。完善創業服務和培訓體系,建立校友資料庫。構建包括創業理論、創業實訓、創業文化在內的課程體系,提供創業團隊進行學習和參考。完善鼓勵創業的扶持政策,加強與成功創業校友的聯絡。除此之外,通過培訓為學生配備專門的創業導師,邀請成功校友進行講座。鼓勵大學生創業,認真鑽研和分析正反案例。積極與政府、企業實體做好協調工作,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業的意願。不論是針對正在接受大學教育還是已經完成教育的大學生,主動學習創業的各項法律法規。注重案例教學,深刻了解和掌握其特有規律。進一步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研究,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

  3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展望

  創業帶動就業中的倍增效應是指創業者通過自主創業,有效改進從而實現就業者的持續增加。通過新成立的企業僱用更多勞動者,從而緩解大學生就業緊張的現狀。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把鼓勵創業、支援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吸收更多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至少需要從政府、高校和學生三大主體做工作。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政府方面首先需轉變觀念。解決社會創造的就業崗位難以承受數量巨大的有就業需求的大學生的問題,做好頂層設計。高校方面建立創業師資隊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校外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也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途徑。學生方面轉變觀念並樹立創業教育與創業意識,通過大學生自主或以其他合作形式創業,形成“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的良性迴圈,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來,解決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難題。

  參考文獻:

  [1]盧洪剛,餘穎.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實施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0***.

  [2]程新鋒,丁養斌,姬洪波.“四融入”促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J].中國成人教育,2015***1***.

  [3]柴慧婕.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1***.

  [4]劉巨集波,劉華楨.大學生創業綜合狀況調查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3***.

  [5]許倩,馬國強.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撐體系的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4***6***.

  [6]金秀蘭,敖亞新.關於完善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機制研究[J].瀋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