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思考

     現代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強調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開發學生個體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個體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個性素質。合作學習法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努力探究學習,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以及多向資訊交流的一種教育方法。它是合作學習論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其理論基礎是合作學習論。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體現了學習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是提高學習主體學習效率、增強學習密度、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
        一、營造合作學習的環境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而非合作的環境。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教師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加高漲,合作的慾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機勃勃。教師採取民主的教學態度,改善師生關係,同時要引導學生和睦相處,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幫助,營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組建合作學習的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基本組織方式。為了充分發揮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最好是4~6人為一組,儘量使成員在性別、性格、能力、學習成績、守紀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性,突出異質性。這樣就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內既有優秀生、中間生,又有學困生。由於每個學生的文化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等都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就可能不同。這樣,小組成員在一起討論和交流時,可以取長補短。學生之間互相提供幫助滿足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學生之間互相關心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學生個體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學習變得有意義,從而激發起強烈的學習動機。
        三、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素質
        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各種活動,特別是以師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動為主要形式。在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互相啟發、相互交流,獲得共識。同時,教師在活動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融入到學情中來,以學論教,與學生共同交流,啟迪學生智慧,從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 
        1. 教師與學生的合作
        (1)師生共同備課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指出:“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所要學習的東西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學習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就發動學生上網蒐集或自己製作教學參考資料,並把它們充實到備課中。例如,在講“物體的慣性”時,物體慣性中一些錯誤的前概念深藏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學生本人往往說不清、道不明,但在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自發干擾學生的思維,而且在學習新知識之後,它依照如固,所以我在課前準備中,讓學生自我暴露思維結構中的前概念。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提出對“物體慣性”的認識,如“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或者認為“靜止物體有慣性,運動物體沒有慣性”,以及“慣性分運動慣性和靜止慣性”等,我把這些問題充實到備課中,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活動,糾正這些潛伏性極強的錯誤前概念。通過師生共同備課,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師生共上講臺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置於恰當的位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這就需要留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把學生“請”上講臺,自我組織教學,互相探討、提問,用學生最易理解的語言、文字進行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共同發展。學生的學習充滿了生機活力,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也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提高。
        2. 學生與學生的合作
        學生之間的合作,對學生學業的提高和發展是極為有利的,而且還有利於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小組的活動為主,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如組織學生討論、角色表演、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促進知識的交流。這樣既可以克服“滿堂灌”的現象,又能避免一問一答“主持人”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合作能力是青少年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之一,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讓學生在快樂合作中學到了知識,在快樂合作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激發共同合作中達到知識能力的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總之,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的革命,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