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初探論文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個主要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初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初探全文如下:
摘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在長沙醫學院12級醫學檢驗系隨機抽取學生若干名,與其一年之前新生入學時心理普查的資料進行對比,以得出大學一年的學習與生活後起心理狀況的變化以及存在的問題,並對其進行探討。跟蹤並監測我院大學生所暴露出的主要的心理問題以及改善與調節的方法進行簡要探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1研究過程
1.1研究物件:12級醫學檢驗系學生共220人。
1.2研究方式: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我係12級隨機抽取學生80人,共採集有有效調查報告73份,其中男生31人,女生42人***我係男女生人數不均衡***,並將各項統計結果與一年前心理普查結果進行整體比較。
2資料結果
2.1 2012年秋季入學時12級學生心理普查資料,見表1。
2.2按所填資訊將所有參與問卷調查者分為普通學生與幹部學生,在對自己的大學生活評價方面,見表2、表3。
對於高校是否有必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或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及其原因,調查情況見表4,開展相關心理健康活動後,對個人的影響見表5。
2.4對於大學生心理髮展產生偏差的原因,見表6。
3分析
3.1從心理普查結果中所反映出來的三種類型學生進行概括分析。
3.1.1第一類學生,屬於可能有較明顯心理問題者,如果自己無法擺脫,應儘快到學校心理諮詢室進行進一步的診斷,若通過進一步的診斷被認為確有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稱為A類學生,該類學生需要進行持續的心理諮詢。A類學生特徵:各類神經症***恐怖症、強迫症、焦慮症、嚴重的神經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傾向、悲觀厭世、心理矛盾衝突激烈,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學習者,這類學生可立即預約下次諮詢時間,每週或隔週面談一次,直至症狀減輕。
3.1.2第二類學生,屬於可能有輕微的心理問題者,應引起自我重視,如有需要可到學校心理諮詢室進行心理諮詢。沒有嚴重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稱為B類學生,該類學生可作為心理諮詢室今後關注的物件。B類學生特徵:存在一般心理問題,如人際關係不協調,新環境不適應等。這類學生有種種煩惱,但仍能夠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對他們提供幫助的同時請他們有問題時,隨時諮詢。
3.1.3第三類學生,屬於現在沒有心理問題者。有心理問題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很普遍的事情,關鍵在於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並積極解決,這樣才能給我們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和幸福的人生。沒有任何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稱為C類學生。C類學生特徵:對他們通過面談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他們的症狀暫時不明顯或已經解決,以後出現症狀,學校諮詢中心可以提供幫助。
3.2綜合表2、表3以及整體調查情況可見,進入大學的一年以來,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持基本滿意狀態,進入大學後自主選擇擔任班級或校級幹部的學生,對於校園生活明顯感到時間比較充裕且充實,但仍然有一部分認為,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無所事事令人窒息。這就反映了大學生從中學時期至初步接觸社會的大學時期的人生轉變的不同適應能力,擔任幹部的學生大多更會自我調控學習與工作以及自己的休閒時間,使自己的大學生活變得充實、精彩,相對應地,“普通群眾”型學生更加沉溺於每日平凡枯燥的學習與生活,對於目前的現狀並不很滿意,卻又自我感覺無力改變,甚至令人窒息。表2與表3中普通學生相比於幹部學生的表現,就是這種矛盾中的產物。
3.3從表中可得知,大部分同學認為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或主題班會型心理諮詢活動是很有幫助的,很喜歡上這些課時輕鬆的氛圍,能幫助解開心結,幫助不小,而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心理問題複雜,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故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在參加心理健康活動***如講座***時,又有小部分同學並沒有用心參與,也覺得是在紙上談兵沒什麼用處。這就說明學校開展專業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並對重點現象重點關注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如何將心理主題班會達到預期效果以及如何發揮心理諮詢室的最大功效值得探討。
3.4從表6中可以得知,儘管才步入大學一年時間,但初接觸社會便普遍認為,社會競爭激烈,高校的大學生難以適應多變的挑戰是導致他們心理髮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此外,是社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關注薄弱。
3.5綜合資料整體分析:
3.5.1進入大學一年以來,在陌生的環境中重新開展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學習與生活,對新生整體來說是一個挑戰。有的人能順應環境的改變並且把握好自我的節奏創造自己大學生活的多彩筆畫,有的人卻無法除錯好自己的角色與目標,變得迷茫與放任。
3.5.2由於學習習慣的改變,有75%的學生在學習效率低下的時候心煩氣躁,更有近一半的學生在考試前心情緊張。此外,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同學經常思考人生的意義與目標,並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並陷入憂慮,僅有11%的同學很少有這方面的苦惱,大學生的自我認定和對未來的看法涉及到了價值觀的取向與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應該予以及時的疏通和正確的引導。
3.5.3值得欣慰的是,有一半的學生在心裡不快時選擇遊戲娛樂、讀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或者是自然調整,只有很少數的選擇喝酒與假裝高興的方式壓抑情緒。同時,有七成學生在遇到身邊的朋友出現心理問題時,會打聽此人近況並且會主動地開導對方。
4建議與對策
4.1在大學一年級新生中應重點開展適應性教育,完善入學時的新生心理普查,並針對A、B、C類學生進行長期有效的關注與疏導。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失去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學習的動力,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產生學習疲勞,大學新生心理困擾的首要問題便是學業問題。一些大學生未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對考試產生焦慮 。
4.2積極開展心理測試和同輩交流的團體輔導活動。 4.2.1在繫心理諮詢室,開展智商測試、情商測試、心理健康水平測試、人格測試等心理測試活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並且存檔,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和朋輩諮詢員要積極主動地與同學聯絡並密切關注其心理動向,為同學們的困惑進行解答和心理輔導,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4.2.2多開展有關心理知識的班會或講座,或者以宣傳報的形式幫助廣大學生解決心理,比如,以“駕馭不良情緒,享受快樂人生”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或主題班會。在活動中使參與的學生在互動裡認識到不良情緒的危害,掌握了多種調節情緒的方法,能及時、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
4.2.3作為高校,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成立心理諮詢機構,建立由專業教師組成的隊伍,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與服務。近年來,雖然有許多高校陸續成立了大學生心健康諮詢機構,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諮詢在高校還屬於新生事物,還沒有完全被大學生接受,師資力量也比較匱乏,專業人員缺口很大。此外,許多學生不知道心理諮詢室的地點,也有同學自尊心較強,不願隻身面邁入理諮詢中心的大門,這就需要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做好宣傳工作,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同時做好個人資料保密工作,給廣大學生以信任感,這才能發揮心理諮詢中心的作用,幫助大學生及時擺正不良心理,也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4.3豐富校園文化,協同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良好的校園氛圍是陶冶大學生情緒的最佳方式,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文明健康的學校環境有利於促使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學校教育應遵循大學生思想認識發展與心理健康發展的客觀規律,將心理健康教育寓於專業教育之中,把心理疏導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4.4大學生應學會有效的自我調適。步入大學校園後應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同時認識社會交往的必要性,提高交往能力,幫助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多方位地瞭解自己,能從多個角度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4.4.1可通過多參加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將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這對改善不良情緒、增進人際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生活環境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4.4.2強化個人能力,客觀的看待自己,正視現實,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4.3保持樂觀情緒,甘於清貧和寂寞,把時間和精力投入自身的學習和發展自我當中 ,遇到問題要積極的解決,不要消極和過分沉悶,否則將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的產生,不利於個人發展。
總地來說,通過一年的有針對性的調查與不定期的進行心理主題班會以及開展相關活動,同時與從學院心理諮詢中心得到的匿名資料資料進行比對,從我校醫學檢驗系12級學生大體情況中初步探尋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狀態表徵,如何讓大學生通過自我調節的方法解決種種心理問題,以及如何在其他干預措施下引導與改善存在的問題,亟待社會全員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