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我們要如何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從而確保大學生身心教育得到健康、良好的發展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摘 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和產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內因、外因進行深入研究,並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相應措施,從而為學生工作者順利開展學生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確保大學生身心教育得到健康、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參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列舉的10條標準,根據目前青年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和社會發展對青年學生的特殊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大體可歸納為以下6條:①健康的情緒;②和諧的人際關係;③良好的自我意識;④個人與社會的協調一致;⑤完整統一的人格;⑥善於適應環境。
在校大學生思想健康狀況總體較好,但也確實存在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90年代後,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乃至產生輕生的主要原因。據報道我國大學新生中有17.18 %存在心理問題。還有歷史不會遺忘醜惡的殺人犯馬加爵、週一超等。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的大學生自殺率更是呈上升趨勢,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所有這些事實,都證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樂觀,令人擔憂,亟待解決。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根源
***一***內因
1.自身人格不完整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親人的長期溺愛易形成大學生在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易產生自卑或自負而不願與他人交往的問題。在這種近似於自閉的心理狀態下觀察社會,往往會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切以自己的主觀感覺為標準,自私,偏激,與一切影響自己利益的人或事為敵,有時甚至出現過激行為。表現為人際交往不良,情感強烈而不穩定,孤獨,網戀,網遊,網路成癮。
2.自身思想觀念的影響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是人的心理健康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促進因素,大學生心理正值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劇烈變化時期,一些不正確的思想極易影響他們的情緒,甚至左右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此時若再缺乏及時的自我反省和外界干預,就很自然地出現心理障礙甚至心理問題。比如在這個強調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大學生很容易將做事的標準定位為 “有利可圖”,再加上對“利益”的狹義理解,很容易表現出極度的“唯利是圖”。這樣,一方面人格魅力盡失,另一方面,在利益得不到滿足時很自然地出現心理上的失衡。
***二***外因
1.家庭環境影響
家庭是人一生中經歷的第一個環境,對人的性格心理影響很大。家庭的情趣氛圍和家庭的教養態度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它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緒氛圍、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結構及家庭經濟狀況四個方面。父母懲罰嚴厲的教養方式,易使子女產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表現為交往中擔心自己被人指責,害怕失敗,以至於把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別人的否定上,過分地苛求自己的行為表現,懲罰嚴厲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學校環境影響
一方面,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大學教育有大眾化發展,交費上學,招生並軌,就業雙向選擇,彈性學制,主輔修制,自主擇業等改革方案的實施在大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並且與人相處能力差,普遍感到孤獨寂寞、壓抑和焦慮,大學生面臨著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又相對不足,他們常常為人際交往而感到困惑。
3.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大學生面臨一個百家爭鳴的世界。一方面,社會對個人成功的量化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從社會地位的追求轉向個人財富的集聚量,這讓大學生失去了合理的人生價值的判定標準,成功路徑的多元化和價值標準的不確定性,使一些大學生對漫長寂寞單調的求學路產生了懷疑。另一方面,社會的公平性問題。我國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在較長的時期內一直存在。一部分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此密切相關。貧困生是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針對內在根源,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
教育只有轉變為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並實現其主體參與,教育目的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學校一切教育傳媒平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積極應對,進而完善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提高父母的認識,營造溫馨祥和的家庭環境
媒體、網路、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父母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普及教育,讓他們建立明確的興奮灶,使家長懂得以往教育中的不足,並積極補救;洞察大學生心理行為方面的異常表現,及時引導教育,防患於未然。
***三***優化學校環境,營造育人良好氛圍
學校應該花大力氣抓校園文化建設,把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其情操、潛移其品性、塑造其靈魂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使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薰陶,從而獲得健康愉快的心境,逐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
四、結論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參考文獻】
[1]葉浩生.教育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教育研究,2008***8***:52-58.
[2]McInerney 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 The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A 25-year Retro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