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探討論文

  心理髮展,是指個體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積極的心理變化。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心理變化都可以叫做發展。例如,由於疲勞和疾病等原因而發生的心理上的變化,就不能稱為發展。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探討全文如下:

  1 前言

  目前,我國正進入社會各個層面的轉軌時期,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開始激化,各種不當的言論和思潮充斥於網路和現實世界,給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競爭愈發激烈的就業市場,當代高職大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然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眾所周知,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強健體魄,而且是一種心理調節的有效方法,對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個性、頑強的毅力、穩定的情緒和社會適應能力效用顯著。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結合在一起,可以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 體育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1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高職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會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獲得身心的放鬆。原本內向的學生也會通過體育活動結識更多的朋友,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與同學之間的人際相處越來越融洽,畢業參加工作後,與同事和領導之間也會溝通順暢,形成很好的人脈資源。而且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於良好個性的發展。

  2.2有利於幫助大學生調節情緒

  現代高職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特殊的成長環境養成了孤僻的性格,有時非常情緒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社會,高職學生容易產生精神空虛、壓抑、暴躁的性格特徵,有時因為一點小事就與同學產生激烈的衝突,再加上情感和就業上的困擾,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問題愈發嚴重。體育理論研究證明,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隨著體能的消耗,激烈的情緒會慢慢減弱、趨於穩定,身心得到愉悅,緊張的壓力得以釋放。

  2.3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提高智力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愉悅身心,而且在機體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攝取到更多的氧氣,可以使緊張的大腦得到一定的緩解,由於體育運動中不需要太多的腦力參加,有利於腦力的恢復,學生才有了充沛的精力,才能在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快樂學習的成功和體驗又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3 體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3.1創設和諧的體育運動氛圍

  根據運動心理學,個體更願意參加集體的體育運動專案,喜歡個人進行鍛鍊的比例較低。體育活動本身的激烈性、競爭性和團隊性都是吸引學生的主要元素。在高職大學生體育運動中,參加比例最高、最受歡迎就是一些體育競賽活動,為此高職體育教師要經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參與意識,不管能否上場比賽,同學之間都會傾力合作、相互加油鼓勁,彼此之間的隔膜和距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融洽的團隊關係,學生之間共歡樂、同悲喜,對加強大學生合作和溝通能力有很大幫助。體育教師要格外關注那些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到體育比賽中,有助於克服孤獨和封閉的心理,對於患有焦慮症的大學生而言,這種集體活動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3.2重視理論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理論教學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好體育理論課堂教學對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高職體育課程標準中對心理健康有明確的規定,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之中,每學期都要安排一定課時的理論教學,體育教師可以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給學生講解各種體育專案的發展以及特點,從中選取可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進行整理和歸納,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體育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在健全心理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告訴學生一些基本的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方法、技巧。

  為了增強理論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體育教師要靈活運動各種教學媒介和手段,例如教師在講授健美操、體育舞蹈、武術等專案時,可以藉助多媒體將這些體育專案的技術動作完整的展示出來,通過標準影象靜、動態展示,讓學生熟悉了技術動作,而且獲得了美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喜歡上該運動,漸漸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質。

  3.3有針對性的安排不同體育活動

  體育專案眾多,不同的體育專案在持續時間、鍛鍊頻率、技術動作、負荷大小都有很大的差異,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同樣,高職學生人數眾多,也存在較多的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在性格特質、愛好興趣、體育基礎、性別年齡上都有差異,而且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比較複雜,有焦慮的、自卑的、暴躁的、孤獨的等各種狀況,因此高職體育教師要充分根據這些差異和不同,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運動,為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鍛鍊方法。

  例如慢跑、太極、乒乓球等運動比較簡單,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又都是有氧運動,適合所有的高職學生進行鍛鍊,對強化心肺功能和神經系統有很大的幫助;有些男生喜歡一些對抗激烈、趣味性強的體育專案,例如籃球、游泳、足球等,這些專案技巧性強,健身效果好。女生選擇健美操、形體等運動的較多,這些運動符合女生的特點,而且藝術品位較高,對培養女生的氣質有很大的幫助。從事這些自己喜愛體育活動,對改善學生心態、調節情緒、改善心理狀態有很大幫助。

  4 結語

  總之,大量的事實和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高職體育教學中要把增強大學生體質、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通過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的全過程施加作用,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於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和習慣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