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論文範文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的工作,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大學生往往在社會上會獲得更多的事業上發展機會,取得更多的成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淺論》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闡釋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內涵、特徵、對策等幾個方面,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的工作,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大學生往往在社會上會獲得更多的事業上發展機會,取得更多的成就。關注學生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出具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這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是適應社會迅猛發展的需要。《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黨的要求、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1、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類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就面臨著高新技術的挑戰、全球經濟激烈競爭的挑戰、多元文化的衝突和交融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培養出的大學生能勇敢面對這種國際挑戰,並能積極面對國內市場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革的複雜環境。他們不僅要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技術、強壯的體魄,而且還要具有開拓進取、勇於創新、不怕挫折、執著追求、適應環境、克難奮進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才能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要求,才能順應歷史潮流而自強不息。

  2、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生理成長的客觀需要。

  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微妙變化的特殊時期,從懵懵懂懂的少年成長為青年,身體漸漸成熟,邁入人生最有生命力的特殊時期,交友、談戀愛不可避免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後步入社會能否及時就業、怎樣就業也不可迴避地擺在他們的面前。再加上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的突變時期,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帶給他們巨大的心理衝擊。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大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容易造成心理髮展的失衡。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祖輩、父輩的疼愛,養成他們依賴性強、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差、意志脆弱、孤僻不合作等不良習氣,很難承受心理衝擊。例如雲南大學生馬加爵的令人可悲的極端行為,為我們敲響了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警鐘。觀察、研究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況,加強心理素質教育,積極指導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克服不利因素,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修養,促進身心健康,這在當前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是大學生生理成長的客觀需求。

  3、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克服心理問題傾向的刻不容緩的需要。

  由於大學生處於激盪變革的年代,有一些大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社會變革和生理變化的心理障礙,據有關資料表明,經調查在校大學生中有大約30%的學生出現過心理障礙,個別嚴重的學生無法繼續讀書而不得不退學,更有甚者發生自殺等極端行為毀滅了一生,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傷害,這種現實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

  4、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德智體美勞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整個素質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心理背景,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心理素質在素質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是素質的核心,在整個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心理素質的涵義有幾種代表性的觀點。“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是個性心理品質在人的生活關係中的綜合表現。”“心理素質以生理素質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東西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並與人的社會適應性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絡的心理品質”。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並發展起來,與大學生的學習、學術研究、生活實踐密切聯絡的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

  1、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可發展性;心理素質是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綜合表現;心理素質對人的活動成效有著影響,具有可評價性;心理素質具有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社會適應性和創造性等活動效果產生很大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綜合性。心理素質是對大學生的學習、學術研究、生活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

  2、大學生心理素質建構的研究關係到心理素質測評體系的建立、規格和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問題。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素質的基礎承載體,心理素質是外部影響人的行為的中介,是社會文化素質與生理素質互相影響的中介,在個體素質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心理素質的結構是一項基礎理論工作,是心理素質培養的起點。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結構應當包括以下幾個因素:正確的人生態度、積極的自我概念、教導精神與責任感、互相關愛與合作精神、智慧與創造力、實踐與生存能力、耐挫能力與堅持能力。這些因素充分反映了大學生在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對整個人生、對自身、對工作、對社會、對他人和團體、對知識與資訊、對實際事物、對困難與壓力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澤獎.網路條件下突發事件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及其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 硃紅香.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成因分析與教育[J].《教育探索》,2008,***3***.

  [3] 陳巨集.大學生心理科學素養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