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及策略研究論文

  確的幸福觀有利於大學生科學地規劃人生道路,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因此幸福觀教育是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民辦高校因其辦學機制、學生特點等原因,在幸福觀教育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幸福觀教育的內容、方式上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及策略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及策略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目標,大學生的幸福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文從高校大學生幸福觀的內涵入手,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嘗試性地提出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的具體研究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策略

  引言

  目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各種思想觀念充斥著整個社會。這其中既有正能量的思想,也有負能量的思想。這使人們的價值觀念不斷髮生變化。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特殊群體,他們還沒有真正地踏入社會,對社會了解不夠深入,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如何全面有效的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幸福觀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大研究課題。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幸福觀教育有其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因此,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大學期間進行正確的幸福觀教育對其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幸福觀的基本內涵

  ***一***幸福的內涵

  幸福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幸福與一個人的價值觀、價值理念、道德情操、人生境界、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等密切相關。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某種觀點與看法,幸福觀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密切相關,相互影響。

  幸福是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過程中,由於感受到人生價值和理想目標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幸福的實現離不開實踐,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生幸福的終極目標。幸福不僅僅是人的主觀體驗,更是一種自我成就感的體現。

  ***二***大學生幸福觀的含義

  恩格斯說過“每個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種“無須加以論證的”、“顛撲不破的原則”。①大學生的幸福觀包括幸福目標、幸福動機以及幸福手段等因素。具體來說,幸福目標就是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想要達到的理想幸福生活,包括生活狀態、幸福指數等目標,幸福目標是幸福觀的核心內容。幸福動機就是個人根據自身的內在需要所激發出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內在動力。幸福手段就是個人為達到幸福目標所採取的方式、獲得幸福的手段、途徑。大學生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合理的原則,堅持弘揚真善美、摒棄假惡醜,不損害他人正當利益的,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美好幸福生活,都應是高校大學生追求的正確幸福觀。

  二、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強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追求幸福是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一定會付出勞動,創造屬於自身的幸福生活。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是高校理論工作者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高校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有利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實現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

  2、加強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德育觀念

  大學生由於社會閱歷淺、對周圍社會環境缺乏一定的深入理解,導致在認知上對幸福的理解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當代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價值追求、幸福觀教育面臨重大挑戰。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心理需要,彰顯高校人文關懷,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

  3、加強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終極目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參考,大學生的幸福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穩定與發展,關係到整個國家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加強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才有利於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幸福。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與改進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利於構建人際關係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三、高校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要科學理解把握物質與精神、過程與結果、個人與社會三大關係,尤其要加強大學生精神幸福觀、過程幸福觀和社會幸福觀教育。

  第一,加強大學生的精神幸福觀教育。所謂精神幸福觀就是指超越物質層次的愉悅,追求內心的愉悅感、幸福感。馬克思認為,幸福本質上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當代大學生在科學、合理的追求物質幸福的同時,更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幸福感。加強精神幸福感教育,使大學生真正地感受幸福。

  第二,加強大學生的過程幸福觀教育。所謂過程幸福觀就是把幸福看作是一種永恆追求和不斷實現的創造過程的幸福觀念。大學生要在勞動中創造幸福,在創造中體會幸福,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感受幸福。

  第三,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幸福觀教育。所謂社會幸福觀就是超越個人幸福的侷限,把全人類幸福作為理解和實現幸福的出發點的幸福觀念。大學生要在學校社會生活中以集體利益為上,不損害社會利益,這樣,我們大學生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二***引導學生積極尋找快樂、健康的幸福人生體驗

  增強對幸福的實踐體會離不開社會生活,自身的思想、觀念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得以實現。將幸福觀教育與大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絡,一方面可以增強大學生對幸福的實際體驗,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學會採用正當的途徑和方式實現幸福的目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是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重要方式。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大學生幸福體驗教育,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他們形成積極追求快樂和幸福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四、結語

  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大課題,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幸福觀、人生價值觀等,對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加強與改進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的策略探析,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幸福感,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幸福力,現實人民幸福。***作者單位: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註解: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