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幸福觀初探論文

  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大學生的幸福觀現狀》

  摘要: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觀。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幸福觀教育中存在的重視度不足、內容不全面、形式單一、與現實生活相分離等問題,並探討了完善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對策:形成各部門高度重視的執行保障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幸福觀教育內容體系;開闢多種多樣的幸福觀教育實現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問題;對策

  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大學生作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中的優秀群體,自尊心強且情感豐富,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尤為強烈和執著。當前大學生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但是,由於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大學生對幸福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對追求幸福的途徑也有不同的設想。沒有正確的幸福觀,就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得幸福,當然也難以獲得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獲得幸福。幸福的感知和獲得是一種需要磨礪和培養的能力,因此,對於即將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開展幸福觀教育,使大學生能夠感知和認識真正的幸福、能夠正確地追求幸福和創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意義

  幸福是指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引起的精神愉悅和精神滿足。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追求幸福的途徑的看法、標準,它產生於一定的文化中,以一種主觀的形態起作用,它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對待幸福問題上的表現,是產生並形成幸福感的關鍵。幸福觀與價值觀、人生觀有著密切的聯絡,是比較穩定、深層次的、系統化的價值選擇體系,是幸福評價標準和評價思想的綜合觀念形態,對幸福感具有導向與動力作用。

  對幸福的感受、理解、追求和創造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育者有意識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和引導,同時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虛心學習和修煉。大學生作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青年群體,其對幸福的不同感受和不同領悟,以及對幸福獲得所採取的不同方式與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大學生只有具有科學合理的幸福觀,才能以健全的人格感知和創造幸福;教育者只有在教育過程中也體驗到幸福,才能真正熱愛教師職業,才能傳遞和創造幸福,實現其人生價值。可見,無論對於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幸福觀教育都舉足輕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幸福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密切聯絡,幸福觀具體體現並影響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的幸福觀是正確的,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一定是積極向上的,反之則是有所偏頗的。因此,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必須包括幸福觀教育,以幸福觀教育促進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形成和提升。

  2.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幸福觀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與前提,一個人如果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得幸福,其必定存在著孤獨、憂慮、煩躁、苦悶等心理障礙與疾病,也不可能以良好的情緒、愉悅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苦與樂。因此,幸福觀關係著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把幸福觀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3.有利於大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觀

  幸福觀與道德觀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由於受到經濟全球化以及西方價值觀念的負面影響,不少大學生對幸福的感知與追求存在著誤區,混淆了幸福與以“不道德”所獲取的收益之間的關係,在一些大學生中存在著道德滑坡的現象。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觀,並能夠正確處理德性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二、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於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觀,對於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幸福觀教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大學生正確幸福觀的培養。

  1.幸福觀教育重視度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偏重於智育而忽視德育,認為分數就是一切,僅把幸福觀教育依託在德育中。但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對幸福觀教育的認識也不充分。學校只在心理健康講座上稍微涉及幸福觀教育,仍缺乏對大學生開展系統的幸福觀教育的研究工作。

  2.幸福觀教育內容不全面

  幸福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目前一些高校的幸福觀教育僅侷限於心理學領域,而沒有與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素質教育等時代主題聯絡起來。幸福觀教育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跨學科課題,與社會學、倫理學、教育學等密切聯絡,因此,必須豐富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內容。

  3.幸福觀教育形式單一

  從目前高校的幸福觀教育現實來看,在教育方式上主要偏重知識的灌輸,脫離了大學生正當的人性基礎,過分強調幸福觀教育的理性與未來性,脫離了時代色彩而忽視了大學生當下生活的幸福意義。

  4.幸福觀教育與現實生活相分離

  長期以來,高校都只重視有意安排的對大學生的顯性幸福觀教育,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隱性幸福觀教育。幸福觀教育本來就是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幸福觀教育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應對當下及未來的生活都發揮積極作用,給學生個體及社會都帶來幸福。

  三、完善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對策

  正確的幸福觀是人們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對大學生進行幸福觀教育,使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能夠正確感受和認識幸福、合理追求和創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全方位完善幸福觀教育,形成多層次的大學生幸福觀教育體系。

  ***一***形成各部門高度重視的執行保障機制

  幸福觀教育與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無論是學校領導、各工作部門、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學校相關部門可成立課題組,齊抓共管,使各部門統籌規劃、組織實施、管理反饋等工作都能各司其職,落實到位。另外,各部門應定期進行交流,舉行評比表彰活動,完善經費投入、人員培訓等執行保障機制,促進幸福觀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創新性。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幸福觀教育內容體系

  大學生幸福觀教育是一項潛移默化的、複雜的、多層次的系統工程,新時期大學生差異性較大、主體意識增強,幸福觀教育這一長期的實踐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所以,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幸福觀意識的不同特點,持續地、針對性地、及時地開展幸福觀教育,把幸福觀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全過程。

  1.大一階段開展幸福觀感受教育

  新生入學時一般感到比較迷惘,對其所學專業需要進行適應,在此階段,應在幫助學生全面、深入瞭解所學專業、進行職業定向教育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感受和認識幸福的能力,及時指導學生了解大學生活,正確認識學習的意義,使大學生學會在求知和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因此,在此階段應教育大學生正確處理好兩方面的關係。

  一方面,應教育大學生處理好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關係。社會主義幸福觀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幸福觀的基礎,它要求大學生把個人幸福與他人幸福、集體幸福、社會幸福聯絡起來。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代表著新一代青年群體的主流和方向,同時也關係著社會和祖國的未來,因此需要教育大學生把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統一起來。

  另一方面,應教育大學生處理好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關係。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是統一的:物質幸福為精神幸福提供了物質保證,精神幸福是人們更高層次的追求。因此,應教育學生幸福不僅意味著物質上的滿足,更意味著社會的幸福和國家的繁榮進步,從而使大學生意識到自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大二階段開展幸福觀能力教育

  大二階段學生對所學專業已有了一定的瞭解,也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而在此階段,學生也會遇到學習、生活、情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針對此階段學生的特點,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幸福觀教育。

  第一,構建追求幸福的知識基礎。知識是獲得幸福的源泉和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要獲得和享受幸福,必須掌握一套良好的知識結構。這一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本體性知識和背景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背景性知識通常是指大學生所擁有的綜合性的文化涵養。

  第二,提高感知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人的幸福能力由感知幸福和創造幸福兩方面構成。要提高大學生感知幸福的能力,首先應提升大一階段所學習的幸福感受能力,並教育學生從各種各樣合理豐富的需要出發感受幸福的存在,感知和諧的幸福狀態。要提高大學生創造幸福的能力,就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和生活的意義,並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大學生懂得創造和奮鬥的過程同時也是感知幸福的過程。

  第三,加強德福一致觀教育。德性與幸福是辯證統一的,二者密切聯絡。德性是獲得幸福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善念、善行,塑造一種“善”的人文情懷,從而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德性水平。提高德性水平使得大學生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從而提升人的幸福水平。

  3.大三階段開展幸福觀實踐教育

  大三學生開始回到現實、關注生活,各種各樣的生活為幸福觀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原材料,幸福觀教育要回歸生活,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幫助學生尋找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使學生能夠熟悉自己的生存狀態,享受生命的意義。

  另外,幸福觀教育迴歸生活尤其需要增強大學生對幸福的實踐體驗。幸福觀教育就是要提升大學生感知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通過大一及大二階段的理論知識傳授,在大三階段應把理論與實際、教育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在接受幸福觀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理論和知識的內化,並正確地外化為實際行動。

  4.大四階段開展幸福觀挫折教育

  大四學生面臨著考研、實習、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不可避免地開始遇到人生的一些挫折與失敗,因此,此階段對於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此階段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只有經歷過不幸的磨練,因此,及時且有效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夠不斷調控和優化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激發對生命的熱愛,發現人生的幸福,並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追求幸福。

  ***三***開闢多種多樣的幸福觀教育實現途徑

  幸福觀教育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實現途徑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各種行之有效的載體都應用以進行幸福觀教育。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開闢幸福觀教育的實現途徑。

  第一,通過專題講座講授系統的幸福觀教育知識。幸福觀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包含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因此,系統的專題講座傳授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定期安排不同專題的幸福觀教育講座,通過生動、有趣的講授,使學生能夠掌握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感知和創造幸福等知識。

  第二,通過專業課滲透幸福觀教育。專業課教育與幸福觀教育息息相關,在專業課的講授過程中,滲透幸福觀教育,不僅能夠使專業課體現出專業特色,更能賦予幸福觀教育新的內涵。

  第三,通過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聯絡實際。幸福觀教育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所學到的關於幸福觀的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於實際生活之中,真正提升學生感知和創造幸福的能力。具體來說,可在暑假期間舉行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到貧困地區感受另一種生活,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可在寒假期間鼓勵學生參加列車乘務員志願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春運感受形形色色的真實生活,從而對幸福有新的認識;還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組織學生參加志願者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群、服務社群,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引導學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驗幸福。

  第四,通過校園文化營造幸福觀教育氛圍。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與感受都是不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幸福觀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通過校園廣播、電影等定期播放與幸福觀教育有關的節目,在校園宣傳欄中通過各式海報營造幸福觀教育氛圍等等,都能夠使學生從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第五,通過演講比賽等活動強化幸福觀教育。高校社團組織在大學生幸福觀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社團組織學生開展的以幸福觀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審美境界,使大學生能夠以藝術的眼光發現自然美、社會美以及人生美;社團組織學生舉辦的感動校園人物評選活動,能讓大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時代的進步,同時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並學會把自身的幸福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體驗到幸福。

  四、結語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引領著社會思想,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潮流,因此大學生幸福觀代表著未來社會幸福觀發展的基本趨勢。對幸福的感知和創造是一種能力,加強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對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除了本文所探討的完善措施外,還應積極探索系統的、全方位的、多層次的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執行體制,使大學生幸福觀教育能夠切實有效開展,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社會的進步以及國家的繁榮富強。